做茶多年,還是分不清普洱的幹倉與溼倉嗎?

普洱茶近年來成為茶界的網紅,但是,鮮少有人死磕這款茶來自哪裡,什麼樹種,存儲的方式是幹倉還是溼倉?

也是,畢竟你吃一個雞蛋,沒必要去認識一個母雞。

但是,茶的樹種跟存儲方式對茶的品質起到的影響可不是雞蛋跟母雞的關係那麼簡單!

那麼,今天就簡單粗暴地說一下普洱茶幹倉與溼倉的區別。

做茶多年,還是分不清普洱的幹倉與溼倉嗎?

生茶也好、熟茶也罷,普洱茶的倉儲都是普洱茶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

經常買普洱茶的人多會問一下老闆,這款普洱茶是什麼倉的,老闆一般會跟你說是幹倉或者溼倉的(其實還有一種港倉,後面會解釋這個)。

那麼問題來了:兩種倉儲方式,到底有什麼區別,哪種方式更好?

先來看看幹倉普洱:

做茶多年,還是分不清普洱的幹倉與溼倉嗎?

幹倉普洱,就是指存放於乾燥、通風、溼度小的倉庫環境裡的普洱茶。

一般幹倉茶葉在溫度、溼度適中、通風透氣、清爽無雜味的環境下發酵陳放,屬於自然的陳化過程,保存了普洱茶的本質真性,也增加了品茗的價值。

幹倉普洱通俗來講就是自然存放的普洱。

而溼倉普洱:

做茶多年,還是分不清普洱的幹倉與溼倉嗎?

通常放在溼氣較重、不通風透氣地方,如地下室地窖,加快其發酵速度。陳化速度較幹倉普洱快,但是有陳泥或黴味。

簡而言之,溼倉普洱是人們催熟普洱茶的一種不科學的存儲方式(一般都是生茶溼倉,很少有熟茶溼倉)。

其實最初普洱倉儲是沒有溼倉存在的,普洱茶的存放基本都是自然陳化、存放,但是隨著市場的需求和變化,以及部分利益的驅使,逐漸有了溼倉的存在。

溼倉是一種不科學的存儲方法,是為了讓普洱茶急速發酵而將其放在一個高溫、潮溼的環境中進行存放,這樣看來跟渥堆差不多,但是渥堆經過了嚴格的溫度、溼度、通風等的控制,但是溼倉沒有。

這樣的話就會產生一種什麼情況呢?

做茶多年,還是分不清普洱的幹倉與溼倉嗎?

茶葉麴菌的孽生,加速陳化,完全破壞了茶葉纖維,改變茶葉本質,違反了茶葉內質自然氧化發酵的規律。有時候茶很多就已經黴變了,甚至產生一些有害的物質,這樣的茶是不能喝的。

那麼幹倉普洱和溼倉普洱有什麼區別(倉儲的年份越久,變化越明顯)呢?

做茶多年,還是分不清普洱的幹倉與溼倉嗎?

外形:幹倉—顏色鮮潤,油麵光澤,充滿了茶葉的活力感

溼倉—顏色暗淡,枯燥無光

湯色:幹倉—湯色為鮮慄紅色,透亮

溼倉—湯色為暗栗色,渾濁暗淡

葉底:幹倉—質地柔軟,整個葉片還是有活性的

溼倉—熟茶質地乾硬,多呈黑褐色;生茶葉底沒有彈性,乾癟

所以大家以後買茶的時候千萬要問清楚,看明白,掌握一定的分辨乾溼倉的辦法,更好的買到自己心儀的茶。

當然地區不同,普洱茶的轉化時間也各不相同,放在河南的茶跟放在廣東的茶相同時間,廣東地區的茶轉化速度相當於河南的兩倍甚至還多,因為兩地的溫度溼度等都各不相同。

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地區的情況下,人為的溼倉存放,目的是為催熟茶葉,這是不科學的倉儲方法。

PS:提及一下港倉,港倉茶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叫法,老闆一般會說港倉是放在香港倉儲的茶,其實港倉也是一種普洱的催熟方法,只是比溼倉的技術含量高了些(控制了溫溼度)。

港倉存儲多出現在生茶上,通過控制倉儲的環境、溫溼度而將生茶催熟成老生茶出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