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研究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wlaiwangling

中國經濟學研究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什麼水平,很難給出一個量化的回答。不過,定性地來看的話,我只能說,還差得很遠。


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在現代經濟學方面的開創性理論貢獻幾乎沒有。

從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的發展經過了以約翰•穆勒、馬歇爾、薩謬爾森為開創者的三次大綜合,期間經歷了眾多群星璀璨的經濟學家,沒有一個是中國人。即使在現當代,開創經濟學眾多流派的經濟學家中,也不見中國人的蹤影。以當今世界經濟學最高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為標準,迄今為止,依然沒有一箇中國人,包括華人獲獎。當然,中國歷史上,尤其是古代,有許多了不起的著作和人物,闡述了許多經濟思想,如《管子》,《史記•貨殖列傳》等,其中不乏一些(以現代經濟學理論看來的)真知灼見,然而它們只是古人的一些零散的經濟學思想,並沒有形成獨立的理論體系,更沒有影響到經濟學的發展。即便是曾經在中國佔據主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是由西方傳入的,其開創者馬克思、恩格斯等人也是德國人。可以說,從整個現代經濟學思想史的角度來看,幾乎(並不是完全)看不到中國人(包括華人)的開創性的理論貢獻。


從當今世界現代經濟學發展的基本情況來看,中國人的聲音依然非常微弱。

現在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大學研究實力的常用指標是,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對於經濟學來說,國際上排名靠前的期刊,基本都是用英文寫成的,大學的學術能力排名,也基本是以在相關領域的英文學術期刊上的發文數量和質量來評判。目前在中國的大學中,有實力在英文經濟學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的學者,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暨南大學等少數大學,以及零散地分佈在國內其他較好的大學中。而其中有實力在相關領域的英文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者,數量就比較少了;頂級期刊更是寥若星辰。認為中國經濟學水平在世界上還不錯,諾貝獎經濟學獎獲得者沒什麼新的經濟學思想,這種想法無知且自負,甚至簡直可笑至極。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近些年,國內一些大學大量引入海歸博士,中國的經濟學研究也越來越規範,經濟學的研究能力正在快速進步。


為什麼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而經濟學的研究沒有跟上?我想大體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中國的經濟學基本是自西方引入的,而且時間並不長,需要一個從學習,模仿,到創新的過程,這是由歷史導致的;


二是在特定的大環境下,中國的學者沒有足夠的激勵去鑽研學問,即使有這樣的激勵,他們也不能自由地思考和表達;


三是文化因素使然,我們喜歡講究“學而優則仕”,內心深處將做學問和功利目的聯繫起來,做研究往往只是實現自己利益的手段,而不是基於興趣或者探索真知的衝動。



另一件故事仍然和經濟學家有關,只不過是大陸的經濟學家。大概幾年前,我之前的一個老師,是國內某個非常知名的經濟學家,要來我所在的學校參加一個會議。可能是出於對學生的愛護,這位老師帶著我(和另一個同學)坐車去他當年上大學時的一個同學家裡(現在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學者)做客,他的這位老朋友開車來接的他。兩位老師多年不見,自然是一路相談甚歡,他們談話的內容也和大學、研究較為相關,然而卻感覺少了一些純粹,多了一些算計和權謀,主要圍繞誰又當什麼領導了,哪個院長又怎麼樣了,某某某是個老滑頭,如此這般,不一而足。


類似的故事還有,我不想再舉例了。回到前面的問題上,為什麼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卻沒有同步跟上,這裡面當然有原因。這些原因不是枯燥、抽象的幹條條,它們會滲透在每一位經濟學家,和普通的經濟學者,甚至學生的一言一行中,一點一滴地侵蝕著學者們做研究的激情和動力,讓我們的經濟學研究從一開始就沒有跟上,而且短期內似乎也看不到跟上的希望。


常四荒學經濟

中國經濟學的研究在世界上的水平其實還不錯的。

很多人覺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了,但是經濟學的水平卻沒有跟上來,這其實完全是一種誤解。

中國經濟學的平均水平提高得非常快。

2013年,我以媒體人的身份參加海南的一個論壇。論壇有很多中國官方學者,也有歐美學者。

中國官方學者都在說改革、市場,而歐美的學者,卻在說干預、管制。

更可悲的是,歐美學者還覺得自己是在傳授先進經驗。很明顯,中國的學者,哪怕是官方學者,水平也比他們高點。

不要看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多,就覺得美國經濟學水平高。

實際上,1、諾貝爾經濟學獎和諾貝爾獎沒有關係;2、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被白左控制。

看看近些年的諾獎得主就知道,哪有什麼新思想!都是些技術,或者所謂的“否定理性人假設”的理論。

他們的理論,真是亞當斯密聽了沉默,諾貝爾聽了流淚。

當然,美國有經濟學水平高的,但人數並沒有太多,而且根本進不了主流,更得不了諾獎。

而在中國,像張維迎這樣的學者,水平已經完全不亞於他們,甚至創見比他們還要多。當然,這幾年情況有點變。

你如果認為複雜的模型、數學、國際期刊論文才是經濟學水平,那你就繼續那麼認為吧,我也不跟你爭論。反正你不懂科學方法論,我不懂模型,我們雞同鴨講。

懂科學方法論的,根本就會對那些模型嗤之以鼻。

諾獎得主我也見過6、7個。和他們的合影,我都不知道扔哪裡去了。因為我根本就不認為他們水平有多高。

他們自己恐怕也不會認為自己是頂尖水平。中國人花那麼多錢請他們來演講,估計他們自己都沒想到。看看在中國的大地上,活躍著多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吧。

所以,真的不要低估中國的經濟學水平。


鄧新華全面回憶

經濟是國計民生,其運行和發展與政策法律密切相關。經濟學要研究的涉及國民經濟幾乎所有方面,縱橫交錯,既需要宏觀上把握,更在微觀廣闊天地上呼喚深度介入。

研究一般分理論基礎類和實踐應用類,根據獲益主體在不同層面由公益機構或盈利組織投入資源開展進行。在行政性領域,能夠有較好的計劃;難的是在市場競爭環境下的實用知識普及、行業態勢研判、企業戰略決策,還缺乏良性的結構和機制。

在經過多年經濟高速發展增長後的今天,在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嫁接傳統業態時代,在面臨日益紛繁的紅利消失瓶頸常態化的複雜現狀前,對於各類微觀經濟運營實體,能發揮作用和解決問題的只有經濟學基本知識和案例研究這個庖丁解牛工具了。

要問微觀經濟學的應用處於什麼水平,一看其受重視程度,二看諮詢預算投入,三看行業成熟發達水準。我這裡先不忙於收集數據資料來推導結論,就選一個零售經濟學做些實用研究,可以關注後查閱置頂的寫作綱要,歡迎一起合作案例分析分享…

此為研究方向和內容之一,更多內容希望有識之士一起留言討論,謝謝😊


個性定製系統

中國經濟學研究的水平,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人覺得不行,有人又覺得很行,似乎處於兩個極端。國外經濟學研究源遠流長,但多少年以來也不外乎古典學派.凱恩斯主義學派.貨幣主義與供給主義學派等幾種,並一直堅持其各自的觀點,雖難免小幅修正,但思想一脈傳承,所以在不少改革派看來稍顯僵化。而我們中國的經濟學研究就要靈活許多。中國本無傳統的經濟學研究,民……國時期常年戰亂,又多小手工業,所以直到新國家建立,相關學術才正式展開。建國初期,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於是經濟學家基本圍繞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術展開討論,但成果很少。改革開始,商品短缺,經濟學家著重討論增加供給,供給主義派學術開始抬頭,比如厲以寧。隨著開放深入,市場主義派登場,比如吳敬璉。發生經濟危機,新結構宏觀主義派走紅,比如林毅夫。但無論是誰,其主要著重點也在於為當時特定的經濟政策做解釋,並試圖影響下一步的政策走向,而非獨立的基礎經濟學理論研究,更沒有脫離西方已有的理論體系。因為無論借鑑西方哪一派的觀點,也必須要與中國當時所推行的經濟政策相結合,所以觀點與立場多變,較為混亂。也就是說,雖百花齊放,但人工栽培畢竟不同於自然生長的那樣爭奇鬥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