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雙眼睛看中國——《“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出版十年記

林則徐、魏源是中國近代史上較早打破“天朝上國”的自蔽心理,將觀察的目光主動投向西方的先驅者。以《四洲志》《各國律例》《海國圖志》等為代表,一批介紹、研究外部世界的著作陸續出現在國人面前,為當時人逐漸打開了解西方和正確認識西方科學、技術、制度、文化的窗口,中國由此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走向近代化。

但遺憾的是,這扇窗口沒有能夠迅速地擴展為在更廣泛圍內影響中國人更新知識體系、思想體系、制度體系的契機,中國在制度與器物層面整體落後於西方的局面又繼續了相當長時間。

在許多中國人仍陶醉於“天朝上國”的同時,許多西方人,包括政府官員、軍人、商人、傳教士、學者、旅行家等,不遠萬里,懷揣不同的目的來到中國。在他們眼中,這是一片早在13世紀就被馬可·波羅描繪過的神奇的土地。來到中國的這些西方人遊歷經驗豐富,受過良好教育,在中國的時間少則半年,多則幾十年,他們中的許多人不但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過重要的影響,而且對中國有著細緻深入的觀察和記錄,留下了許多關於中國的著述。

他們用各種體裁的文本,記錄下了所知、所見、聽聞的許許多多他們認為值得記錄的人物、事件、風景、現象、物產,等等。其中有探險家、畫家和商人等的遊記,有傳教士的書簡,有軍人和外交官的報告,也有學者的考察研究專著。這些西方人觀察中國社會範圍之廣泛,記錄內容之細緻、深入、全面、生動,著作層次結構之清晰,常常令人驚訝。

這些記錄產生的原因,固然有著西方人眼光的不同,更因為記錄者是外來人,從而對中國人習以為常的事物天然地懷著某種好奇,對中國人無意識或不屑記錄的內容的轉述,到今天恰恰成為了極為珍貴難得的史料。以至於在一百多年之後,重新閱讀和整理這些記錄中的中國,重溫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的歷史演變軌跡和演變邏輯,讓我們有了從西方人的角度瞭解中國近代社會發展軌跡、理解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另一視角。這就彷彿是在用一種完全不同的眼光打量自己,這種經由外人眼光而產生的對自我的重新認識,常常能夠帶給閱讀者一種莫名的感動和震撼。

2008年時,我們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圖書館李國慶教授的主持下,開始致力於有計劃地整理出版西方人記錄中國的此類著作,以期為國內的學者們研究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提供一些基礎性的原始資料,我們將這套陸續出版的叢書命名為《“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記錄》。截至2018年,這套叢書保持著穩定的每年一輯每輯十種的出版頻率,一共出版了10輯100種。

出版契機

在支撐起海內外中國學研究的資料基礎中,出自西方人視角的各種關於中國的記錄,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遠到激發了西方人關於中國無數想象的《馬可·波羅遊記》,近到晚清民國時期的各種遊記、畫冊、報道,西方人用自己的眼光打量並記錄了一個他們眼中的中國。西方人眼中的這一個中國,與長期以來許多國人自詡的“天朝上國”一樣,都只能是歷史上的中國從某一個角度觀察到的側影,將這兩個中國重疊起來,辨其同、察其異,認真對比兩個觀察方向下的中國歷史和社會發展記載,對於真正認清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無疑具有別樣的重要意義。

三個系列

在“‘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這套叢書的內容方面,我們設計了三個系列:中國記錄、中國研究、語言教育與研究。

“中國記錄”系列,收錄:來華西人根據親歷中國後的所見所聞撰寫的各類著述,如回憶錄、遊記、日記等。

“中國研究”系列,收錄:研究中國政治、經濟、宗教、哲學、文化、外交、社會、軍事等方方面面的各類著作,既可是來華西人親歷中國後的研究著作,也可以是未曾到過中國的西人根據各種資料完成的研究著作。

“語言教育與研究”系列,收錄:西方人編纂的各類西華(華西)字典、詞典、字表、詞表、教材及各類有關的工具書等。

通過這三個系列,我們希望能夠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文獻體系,用以展示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認識過程,必然不可或缺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從自身角度對另種文化的記錄與描述;其二,自身語言與另種文化語言的互通;其三,在語言互通與記錄、描述基礎上進行的嚴肅的學術研究。

隨著這三個系列出版品種的發展壯大,我們認為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和中國歷史,將會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出一個鮮活的形象。

整理形式

在具體的整理形式上,我們對收入叢書的每本著作都規定了三個必要的部分:翻譯、整理和原書影印。

“翻譯”,包括:翻譯書名、作者名、原書前言、序、內容介紹、目錄、跋、後記等,對於學者使用具有輔助作用,能夠較為便利地瞭解全書概要內容的部分,我們都力所能及地做如實翻譯。

“整理”,包括:結合原書內容與相關資料,為每種書撰寫一篇提要,提要內容涉及作者的生卒、國籍、簡要生平(尤其是在中國的主要經歷、主要業績)、主要著作及歷史評價等。

“影印”,即是對原書的全文影印。我們相信,對於當下中國文史研究領域的學者們而言,閱讀外文(尤其是英文)的慾望和能力已經逐漸成為從事學術研究的基本素養,將這些事關中國的著作由外文全部譯為中文,會隨著時間的向前而越來越變得不是特別的必要。

在十年堅持之後,我們欣喜地發現,我們的出版設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已經出版的100種書開始被學者認可,成為研究中國史尤其是晚清以來歷史的重要參考。學者的認可和對學術研究的促進,是鼓舞我們堅持把這樣一套叢書持續出版下去的重要動力。本叢書第11輯的10種著作,也計劃在2019年初正式出版,提供給學者們使用。我們相信,彙刊收錄的這些西方人在中國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的記錄,這些從身體形象、社會整體、政治教育、宗教道德和文化藝術等方面描述中國社會的記錄,不僅僅是西方人眼中中國形象的演生史,也不僅僅只能供研究中外關係史、研究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研究中外文化互動所使用,它更是全面認識和研究中國近代社史的重要資料,是完整描繪中國歷史真實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双眼睛看中国——《“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中国纪录》出版十年记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一輯)

[美] 李國慶 整理

定價:998.00元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二輯)

[美] 李國慶 整理

定價:1800.00元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三輯)

[美] 李國慶 整理

定價:998.00元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四輯)

[美] 李國慶 整理

定價:998.00元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五輯)

[美] 吳憲 整理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六輯)

[美] 李國慶 整理

定價:998.00元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七輯)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八輯)

[美] 李國慶 整理

定價:1300.00元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九輯)

[美] 李國慶 整理

定價:1600.00元

另一双眼睛看中国——《“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中国纪录》出版十年记

《“中國研究”外文舊籍彙刊·中國紀錄》(第十輯)

[美] 李國慶 [美] 鄧賽 整理

定價:1600.00元

另一双眼睛看中国——《“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中国纪录》出版十年记

-END-

本文供稿 | 魯朝陽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046次推送

另一双眼睛看中国——《“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中国纪录》出版十年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