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當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我們喝的其實是品種、產地、與農民製茶師共同孕育出的風味。咖啡當然也是這樣。當我們在喝拿鐵、美式咖啡、濃縮咖啡的時候,我們喝的,其實正是品種、產地、農民所共同孕育出、賦予在咖啡豆的風味。

這些風味才是難能可貴的價值所在,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咖啡都能夠呈現優雅舒服的蘋果酸,也不是所有的咖啡都能給我們愉悅的堅果、太妃糖、巧克力風味。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除了意式濃縮咖啡所延伸出的飲品,我們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享受到這樣子珍貴的產物呢?有!而且還很簡單!那就是手衝咖啡!!

♢如何正確品嚐一杯手衝咖啡♢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咖啡當中的基本味道: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酸:必須要有!果酸可以讓咖啡變得很活潑,輕盈,豐富。但是我們希望可以喝到的是水果的果酸,比如蘋果、檸檬、桃子的酸。不希望的就是醋一般的尖酸。

● 甜:咖啡當中的甜,其實不是糖的甜,而是焦糖甜與焦糖般的香氣綜合起來的感受。

● 苦:所有的咖啡當中,都會存在苦味,但是我們並不希望會喝到太多的苦味(沒有是最好拉)。苦味會隨著烘焙程度而增加,如果喜歡的是稍微身烘焙的咖啡豆,我們希望的是喝到會”化掉”的苦味,而不是”焦”“碳”“煙”這樣的味道。

● 香氣:這是咖啡最珍貴、最delicate的寶藏,如果沒有可以被辨識、清晰的風味特徵,那就沒有必要選擇這樣的咖啡,因為他跟其他咖啡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 均衡感:對我來說均衡感非常的重要,均衡感基本上可以說是所有感受的綜合,一定要有果酸(但是不能夠太過頭,變成了尖酸)、一定要有甜、不能夠太過苦,要有舒服的口感,要有愉悅的回味。總而言之,整體喝起來要有愉悅的感受

♢ 一杯手衝咖啡的誕生 ♢

正如之前文章提到的,手衝咖啡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基本按照1:15的粉水比,水溫以90-93度為佳,先洗濾紙,再布粉,最後沖泡,滴濾,出杯,總用時控制在2.5min。這裡沒有提及研磨刻度,是因為不同品牌的磨豆機之間研磨粗細存在差異,無法給出統一數值。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各參數的變化如何影響一杯手衝咖啡的風味吧: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隨著研磨顆粒變細,咖啡的苦味、醇厚度和刺激感會相應升高,因而也會令酸感降低;水溫越高則會讓酸感、苦味、醇厚度和刺激感一併升高;沖泡時間對酸感、苦味和醇厚度的影響並不顯著,但刺激感會隨著時間變長而增加。

測評—哪種手衝壺最好?

從過去的幾年來看,手衝咖啡似乎已經死掉,但是,我還是想要簡單對比一下最受歡迎的幾種手衝咖啡方法。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我一直都很喜歡手衝咖啡,批量的手衝咖啡品質穩定,通常來說萃取更加充分,比其它傳統的滴濾咖啡要好很多。然而,這並不適合家庭咖啡師,也不適合日營業量少於 100 杯的咖啡館或者餐廳,或是隻是售賣名貴咖啡的咖啡館。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本次我們就來測評下,看看哪種手衝壺最好?

在我看來,手衝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錐形壺(如 V60、Melitta)、平底壺(如 Kalita )、“浸泡——放流”壺 (如 Clever)每一種都有其優劣勢。

錐形壺(V60、Melitta 等)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錐形壺最大的優勢在於,當濾碗大小合適時,咖啡師可在預沖泡後一次性快速倒入剩餘的熱水。與分次倒入熱水相比,一次性倒水能夠保證水溫,避免咖啡產生尖酸的口味。

我曾經品嚐過用 V60 壺以階段性倒水的方式製作的咖啡,咖啡的味道偏酸,這是由於萃取過程中水溫過低所致。過去人們喜歡酸味咖啡,但我個人並不苟同。你可以喜歡酸味咖啡,但千萬不要因其它咖啡的酸味不夠而鄙夷之。

很多咖啡師都向我抱怨過顧客不喜歡酸味的咖啡,他們也試圖“教育”這些顧客。但是,顧客不喜歡是因為咖啡真的很酸!明亮、紅酒般的酸味是好的,但酸澀的味道沒人會喜歡!

平底壺(Kalita)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Kalita 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萃取十分均勻。然而,它的體積比較小,每次只能做出少量的咖啡,而且要階段性倒水。當然這個問題也是其它小型手衝壺共同面臨的問題。

我個人覺得,Kalita 咖啡壺裡面的摺疊濾紙有縫隙,在沖泡咖啡的時候會殘留一些咖啡粉。我聽說現在有一種無縫隙濾紙,但是我一直沒有見到過。

“浸泡——放流”壺(Clever)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我很希望看到更多的咖啡館選用 Clever 等“浸泡——放流”壺。雖然我個人更加偏好 V60 和Kalita,但 Clever 使用起來真的非常簡單。

操作方法如下:

1. 選用正確配比的咖啡粉和水。

2. 倒入 94℃ ~95℃的熱水,確保所有咖啡粉快速浸溼。

3. 將水全部倒入後輕微攪拌。

4. 蓋上蓋子。

5. 在定製時間(2 分鐘或 3 分鐘)後打開蓋子,攪拌一下,確保沒有咖啡粉粘在濾紙上,再將咖啡壺放在咖啡杯上,使咖啡液流入杯中。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對,就這麼簡單!與其它手衝壺相比,Clever 更像是浸泡壺,因此無需預沖泡。即便是新手,稍加訓練,參照配比好的時間、水溫、粉重和研磨參數,也能在 5 分鐘內做出 80 分以上的咖啡。相比之下,我已經不記得上一次喝到 80 分以上的手衝咖啡是什麼時候了。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關於咖啡那些事

最近咖啡館推崇輕度烘焙咖啡。首先,輕度烘焙咖啡由於烘焙過程更短,咖啡因含量更高。其次,咖啡本身的精緻味道被完美保留,從而全面提升顧客的感官體驗。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以下是最為常見的幾類烘焙程度:

Cinnamon(輕度烘焙):

咖啡的烘焙程度極輕。雖然名叫“Cinnamon(肉桂烘焙)”,但其實咖啡裡並沒有加肉桂,也沒有肉桂味,只是顏色與肉桂相近而已。

➋City(中度烘焙):

咖啡豆經過“一爆”。咖啡的爆裂是由於水分在加熱後形成水蒸氣,最終脹裂豆體。“一爆”的溫度大約在205℃。中度烘焙咖啡是“第三波浪潮”咖啡廳最常見的烘焙類型。在此基礎上,有些人會稍微延長烘焙時間,製成“City+”,比中度烘焙稍微過一點。

➌Full City(深度烘焙):

咖啡在“一爆”之後再次經歷爆裂,稱為“二爆”。在此基礎上還存在程度更深的“Full City+”。咖啡酸度更低,可溶性更高,口感更加醇厚,味道更加濃烈。

➍傳統大陸烘焙:

這種烘焙方式屬於老派的烘豆方式,幾乎已經過時,咖啡豆被烘焙至油脂滲出,煙燻味很濃,咖啡本身的味道幾乎被完全抹去。有些人稱之為“維也納/意大利/法式/西班牙”烘焙。

➎單品vs拼配

你經常會聽到咖啡師問你:“是要單品還是拼配?”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單品咖啡即生產於某個特定原產國同一種植園或同一產區、經過同一方式處理、單一豆種的咖啡。簡單來講,所有咖啡豆是完全相同的。拼配則是用兩種或以上的咖啡豆混合而成。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咖啡專業詞彙

什麼是“意式超濃咖啡”?什麼又是“手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專業詞彙:

意式超濃咖啡(Ristretto):

濃縮版的意式濃縮咖啡,咖啡味道更甜,酸度更高。

長杯意式濃縮(Lungo):

製作時間更長的意式濃縮咖啡,堅果味更濃,但如果過度萃取,會帶有木頭味道。

手柄(Portafilter):

用來裝粉、安裝在咖啡機上的裝置。

粉量(Dose):

放入手柄中咖啡粉的量。

產量(Yield):

萃取出的咖啡淨重。

手衝(Pour Over):

新鮮的、手工沖泡的咖啡,與過去用滴濾機制作的劣質咖啡完全不同,是享受咖啡美味的最佳方式之一。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咖啡科普知識 | 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衝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