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就是李白,連離別詩也溶進了盛唐氣象

李白一生經歷過多少離別,恐怕沒人能說得清。他的離別詩約有160首,佔李詩總數的六分之一,不僅成為了解盛唐景況和詩人心態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認識李白生命歷程中各式體驗和感受的一個重要方面。

李白就是李白,連離別詩也溶進了盛唐氣象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 ,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就是李白,連離別詩也溶進了盛唐氣象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何以會如此呢?這跟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有關,也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繫。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李白就是李白,連離別詩也溶進了盛唐氣象

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裡進行的。

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地區,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孤帆遠影,以目相送,長江天際,以心相送,極淺極深,極淡極濃,有如弦外之音,言有盡而意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