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囟門如何護理呢?

吉麻麻

所有新生兒的頭頂都有2 個柔軟的區域——囟門。較大的囟門位於頭頂前部,是額骨與頂骨之間的一個菱形膜性部位,稱為前囟門,寬2〜3cm,長3〜4cm。前囟門看起來或平或微微有點下凹,通常肉眼就可以看到輕微跳動。較小的囟門位於頭頂後部,是頂骨與枕骨之間的一個膜性部位,稱為後囟門。前囟門在出生後12〜18個月時閉合,後囟門在出生後3個月內閉合。囟門處有堅韌的頭皮、結締組織和硬腦膜保護,可以輕輕觸摸,即使用發刷給寶寶梳頭,也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損傷。


囟門乳痂和溼疹有不同,不疼不癢幾乎不會影響到孩子,只是不太美觀。不要使用鹼性的皂水清洗,以免刺激頭皮誘發溼疹或者加重溼疹,不要試圖用指甲掀起乳痂,反而可能引起細菌感染。

清理方法:如果乳痂越積越厚,可以等寶寶入睡後在乳痂上塗上幾滴橄欖油/嬰兒油(先加熱消毒,冷卻後再塗上去)先軟化乳痂。若是薄的乳痂,一般第二天會自然脫落;若是厚的乳痂,第二天用軟齒嬰兒梳(毛刷 海綿)梳掉或洗掉;若是非常厚的乳痂,一次無法徹底清除,可以分幾次處理(千萬不要希望一次就去掉,反而可能傷害頭皮)。


預防方法:每天給寶寶洗頭或者用軟刷輕刷頭皮。洗頭請選用嬰兒專用洗髮露,減少刺激。

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乳痂從頭頂發展到面部、背部等;

乳痂發生部位出現脫髮、流膿等;

嘗試以上方法,4 周左右乳痂還是不見好轉;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嬰兒尤其需要注意預防感染。


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寶寶滷門是寶寶頭腦的窗戶,分為前滷門和後滷門。後滷門在寶寶出生後一個月就閉合了,這裡著重說一下前滷門的護理。

經常有老人說孩子那裡不能碰,於是新手媽媽看到寶寶的滷門就不知所措了,但是其實只要注意護理方式也是可以碰的。

另外,寶寶的滷門如果長時間不清洗會堆積汙垢,這很容易引起寶寶的頭皮感染,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平常要注意寶寶的滷門清洗。

清洗方法如下

1、可以在洗澡或者洗頭的時候用清水或者寶寶的專用沐浴乳,千萬不要用強鹼肥皂,免得刺激頭皮,誘發溼疹或者加重溼疹。

2、清洗的時候,用指肚輕輕揉洗,不要強力按壓或者強力抓,更不要用硬物在滷門刮。

3、如果滷門有汙垢不容易清洗,可以用寶寶的按摩油或者橄欖油浸透2-3小時再按照滷門生長方向擦洗。

日常護理也很重要

1、注意家裡尖銳的物品不要刺激寶寶頭部。

2、風大的時候,尤其是冬天,注意出門的時候給寶寶戴帽子,保護滷門。

我是大神叨叨叨,喜歡記得點贊+關注哦!

大神叨叨叨

曾經是新手媽媽時,也很怕護理寶寶的囟門。加上老人們經常說“囟門很薄,像一張紙”,“囟門不能按,按了以後不會說話,會變傻子”,這讓我更加無所適從。

終於從新手媽媽走過來,積累了一些經驗,可以給新媽媽們一些參考!



什麼是囟門?

寶寶剛出生時,頭頂前後分別有一處沒有骨質只有薄薄一層頭皮的“天窗”,被稱為囟門。

囟門什麼時候閉合?

後囟門閉合早,寶寶出生3個月左右閉合,前囟門則要等寶寶1歲到1歲半才閉合,最遲不會晚於1歲半。

囟門閉合是否按時,預示著寶寶是否發育正常,如果閉合過晚,多見於佝僂病、腦積水、呆小症的孩子。



如何護理囟門?

1.清洗時動作要輕柔。可以用嬰兒專門洗髮產品輕輕揉洗,不要強力摳抓。

如果有汙垢,可以軟化一會,再輕輕清洗乾淨,不要太用力,也不要有潔癖,想一次洗乾淨,可以隔斷時間洗一次,慢慢將汙垢洗去。

2.冬天注意囟門保暖。出門可帶帽子。

3.注意家中尖銳物品不要傷到寶寶。

4.父母做好監護工作,不要讓還小不懂事的孩子按壓到寶寶的囟門。

5.寶寶和媽媽都要定時剪指甲,以免劃傷撓傷。

6.前囟門基本是平的。如果凸起或凹陷都預示著一些問題,凸起可能顱內壓力增大,凹陷一般預示寶寶身體缺水,需要補水。


放開那孩子讓我來

寶寶一出生就能看到在頭頂上有一層薄薄的皮膚,裡面還會隨著寶寶呼吸在動,這就是滷門。它是成三角形的。



通常滷門上會長髒髒的東西,像是魚鱗那樣覆蓋在頭皮上就是乳痂,乳痂是因為新生兒頭表皮容易脫落,再加上其分泌功能旺盛能分泌出大量皮脂所堆積稱的。如果沒有及時的處理,會長出厚厚的一層,就比較難處理,而且也會範圍會越長越大。。

有些寶媽看著這些觸目驚心,就會想各種方法去清洗,有性急者就直接用手去摳去撕,這是不允許的,會造成寶寶的感染,輕者引起發燒,重者會得敗血症。


清洗方法

通常我會準備一杯溫茶水,一些茶油,一些棉籤,儘量在太陽下進行(這個地方很柔嫩,溼了以後很容易見風著涼)。

先用棉籤把溫茶水輕輕抹在乳痂上,多抹幾遍,然後讓它浸泡十分鐘。時間差不多,用棉籤試著碰碰乳痂,如果已經軟化就可以清洗了,不能太用力,一次也不要清洗太多(可以分多次清洗),清洗完再用茶水把茶油擦掉,然後用毛巾擦乾,戴上帽子,以免著涼。

茶水和茶油都有消炎解毒之功效。

只要經常清洗滷門,乳痂就不會再長。滷門也要注意保暖。在寶寶滷門未閉合前,寶寶最好帶個帽子。


辣媽聊生活

清風徐來,不請自來!

寶寶有兩個囟門,前囟門和後囟門。寶寶的後囟門閉合早,前囟門閉合晚,所以,有些疾病會有前囟門的變化,家長要特別注意觀察寶寶的前囟門。

後囟門呈三角形,在寶寶出生時或出生一個月內即閉合。

前囟門呈菱形,閉合時間一般在一歲到一歲半。

因為囟門處為顱骨未閉合,頭皮下就是腦組織,所以,寶寶的囟門特別怕受涼和碰撞。

寶寶出門時,一般要給寶寶帶個帽子,來擋風。摸寶寶囟門時,要輕輕的用手掌感觸,不能太用力。要特別注意別讓寶寶的囟門磕著碰著。


寶寶前囟門半歲以內閉合,會造成小頭畸形,大腦發育不良。

寶寶前囟門延遲閉合,多考慮為缺鈣表現,如不能及時補鈣,會會得佝僂病。

寶寶嘔吐腹瀉引起脫水,或者長期營養不良時,寶寶的前囟門呈凹陷狀態。

而寶寶的前囟門隆起,因為顱內高壓而膨隆,可引起噴射狀嘔吐,腦疝,甚至呼吸驟停。而顱內高壓的原因多為顱內感染。


子馨12

囟門指嬰幼兒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有前囟和後囟之分,一般後囟會在一到兩個月就會閉合,前囟在一歲到一歲半的時候閉合。

平時前囟也可以作為觀察寶寶生長狀況的一個窗口。

如果孩子前囟凹陷,而小孩子又剛好拉肚子,也說明寶寶有點脫水,體內缺水,這個時候就需要補液;如果前囟澎隆,則提示寶寶顱內壓增高,要警惕顱腦感染的情況,及時就醫。

另外,前囟因為骨縫的問題,沒有顱骨保護,需要非常小心的保護,避免劇烈觸碰和按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