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兩件特級國寶,一件用來醃鹹菜,一件當馬槽,終於在700多年後的今天謎底解開了。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這件醃鹹菜的國寶叫瀆山大玉海,最初由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製作完成,這座玉雕成為了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後來因為改朝換代的原因流落至北京的真武廟裡,成為這裡出家人醃鹹菜的鹹菜缸。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直到乾隆年間,一天,乾隆皇帝來“玉缽庵”遊覽,一眼辨認出大“玉缽”竟是元代流傳下來的著名玉雕作品——瀆山大玉海。於是花了1000兩黃金給廟裡的出家人,贖回了這件國寶。還專門為其修建了一座小亭子,取名為“玉甕亭”。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乾隆帝還命人在玉器的腹壁上刻上序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件玉器的來歷和流傳經過。並親筆題寫了三首詩。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對於像大玉海是由什麼玉石雕刻而成的,700多年後的今天謎底解開了,是由獨山玉製成的。從這塊特級國寶的曲折經歷告訴我們金子始終會發光,發現國寶還需要一雙識貨的眼睛。

除了大玉海這件國寶之外,還有一件特級國寶的經歷更曲折,大玉海只是當了一回鹹菜缸,而這件曾經被當了兩次馬槽子,它就是虢季子白盤。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其實對於這件虢季子白盤的經歷,很多朋友都比較熟悉了,大多數都知道它的經歷。

第一次當馬槽是在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的初夏,劉銘傳挑燈讀書之時聽見碰到馬槽的聲音感覺非同凡響,前去蹲下細看認定絕非尋常馬槽,即命人押運送回合肥老家的劉老圩村,西鄉大潛山下之蟠龍墩。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第二次當馬槽是道光年間,一位農民在翻地的時候挖出了這件重有400多斤的青銅器,當時有兩種選擇,一是砸碎了賣廢鐵;二是當盛放東西的物器。幸虧這個農民家養有一匹馬,還缺一個像樣的馬槽子,這個虢季子白盤,就被他領著人,抬進了馬棚,成了餵馬的馬槽子。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金子總會發光,曙光開始向這國寶招手,徐燮鈞父子在去當地遊玩的時候發現了此物,於是購價百金,供於衙署。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虢季子白盤作為西周的三件重器之一,被博物館收藏,更重要的是,它還被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永久收藏在博物館。

兩件苦命的國寶:一件醃了300年的鹹菜 一件不知當多少年的馬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