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看东营

从上海看东营

我自不量力,竟敢把东营与大上海相比。可又一想,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前沿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流入东营却又是不争的事实,比一比又何妨。

——题记

从上海看东营

滔滔黄河流着流着聚入了渤海,滚滚长江涌着涌着汇入了东海。两个相距2000里的入海口,淤积成一老一新的两座城市:一座是上海一座是东营。近来有了常去上海的机会,从东营去上海,从上海回东营,无数次的来来回回,便对这座生活了几十年城市的熟视无睹慢慢地有了感觉。

这感觉得从最早的一次赴上海说起。那时并无车直通,只好先坐汽车转经张店(现在的淄博)再乘火车。紧缺的车票并不好买,汽车票是委托亲戚预留一张。司机师傅又不识字,只好用玉米粒计算着人数,上一人拿一粒放入手掌,上一人拿一粒放入手掌,最后把相当于人数的玉米粒数一数再报予车站,挤占了路途不少时间。四面漏风的客车在至张店窄窄的一条人马车共用的200里的柏油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地行了6个多小时。

在火车站购票又是排队,大盖帽的厉声喝斥、排队人的嗷嗷反对也未阻止了不自觉人的插塞。快排到售票口时,一列火车却正在鸣笛启动,只好又购下一列的车票。检票后,我把大小背包行李一包一包地从这个站台扛上,又从那个站台一包一包地扛下,还得时不时地用警惕的双目回首望一望下一个待背包裹。如老牛的绿皮车每站必停地向前挪着,“哐铛铛……哐铛铛……”的车轮响了整整一昼一宵终达上海。

从上海看东营

之后东营至上海直通了汽车,后飞机又开航。那年我乘机去了一次上海。我平静地坐于舱内,孩提时“人是坐在飞机肚子里还是躺在翅膀里”的争论有了验证。等见到了层层白絮堆于飞机舷窗之下,想起了阎肃老师的“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一个半小时后,我凭机窗俯视,看到了一堆堆的高楼:上海到了。前几年东营至上海的航班又增至每天两班,来去更是方便。经常我在上海就了晚餐飞回东营,到家电视里正好重播着《新闻联播》,有时上飞机被雨淋湿的外衣到了东营还有湿感。

前年我骑着共享单车畅游于上海外滩,驾着共享汽车直奔东海大桥。我思忖着:东营啥时候也有这玩艺?嘴上是这么说的,心里却是那么想的:照以前,上海深圳有了的新东西得等七八年以后才能复制推广于东营。

就在去年,原以为等七八年才有的“共享”,这回只等了七八个月就让东营共享了“哈罗”,没有几个月共享汽车又现于街头,起初以为走眼,走近一瞅,“鲁E”车牌就挂于车身前后。

哇,好一个神速的东营。

从上海看东营

从上海看东营

“我们东营咋可比大上海。”我谦虚着。朋友却不自觉地吟起了改写的上海街头的一首小诗---走过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地老天荒,而今策马回望,泪水新诗两行––油城人民根千丈,历经苦难终辉煌。

报载,今年国产大飞机C919将转场东营进行试飞。

它是转场,但更多的是——上海到东营的延伸。

从上海看东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