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干部,甭管别人如何说,坚持做到这“五要五不要”就好

最近,因为一段短短的视频和视频中关于转业干部的几句话,在现役和退役的军人中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舆论风暴。

一时间对那几句话的批驳如浪潮般涌来,删贴都删不赢,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对那几句话我就不再批驳和分析了,大家说的都比较到位和深刻,读后大感酣畅淋漓。

那几句话,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作为退役军人、转业干部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入伍、退役、转业这样一种独特的人生经历。我觉得,朗朗乾坤,有几只小小苍蝇,也无碍大局,不管任何人如何说,只要我们自己坚持做到这“五要五不要”就好。

转业干部,甭管别人如何说,坚持做到这“五要五不要”就好

1要牢记身份,不要强化标签

作为退役军人、转业干部,我们有一个永远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身份,那就是军人。

这个身份是我们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青春年华和奉献牺牲所换来的,这个身份的尊崇是党、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荣耀。我们有理由,因为拥有这个身份而无比骄傲和自豪。这份骄傲和自豪也是任何人都不可否定和剥夺的。

但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我们来自于人民,也终将回归于人民。退役、转业,也就意味着我们重新回归于一名普通百姓、普通公民。

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有人把退役、转业军人归类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并贴上一个大大的标签。贴上了这个标签,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方面,就不用多说了,不好的方面,是容易形成标签效应,容易将退役、转业军人从普通群众中脱离出来、孤立起来。

其实,作为退役、转业军人,我们在单位也好、社会上也好,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那样,能够迅速、完全、无隔阂地融入进去才是最好的。只有当身边的每个人都不再认为我们是那个不一样的退役、转业回来的人的时候,我们才能工作、生活得更加舒畅和惬意。

如果,我们还总是自我强化或是被别人强化退役、转业军人这个标签,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被孤立、被另眼相看的感觉,那种感觉其实并不好,就如芒刺在背,令人不安。

我们最大的希望是,退役、转业后,周围人不要给我们贴上转业干部这个标签,不要再给我们不一样的眼神,而是能够把我们当作这个单位、这个群体、这个社会普通的一员来对待。

2要自信自尊,不要自傲自矜

作为军人,大都具有无坚不催的意志,攻无不克的自信,也大都对荣誉、对尊严格外看重,不惜以生命来悍卫和维护。这是我们在部队千锤百炼、沙化成珠后自然形成的。这也正是这次舆论大潮所迅速形成的原因所在,因为我们决不允许有任何人来诋毁我们的尊严。

对于这个军人的特质,我们应该终身保留,永不更改。尤其是转业后,面对许多人生难题,更需要我们充满军人的自信和自尊。

但是这份自信是建立在强大的心理力量和外在力量之上的。一个真正自信自尊的人,既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也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过于计较。如果只是把自信和自尊建立在脆弱的心理之上,那就容易转化为自傲和自矜,就会为了维护这份自尊而反应过度、四面出击,给局外人形成一个不太好的感观。

在现实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退役、转业军人,受不得批评,听不得闲言,经不起挑衅,一听到对自己不好的一些声音和评价,就暴跳如雷,这就有点过激和过敏了。这样,不但维护不了自己的自尊,在外界看来就像是一只浑身是刺的刺猬或是一只竖着羽毛的好斗公鸡。

要知道任何自信和自尊都不是靠嘴皮子骂出来、靠一触既跳跳出来的,需要的是自己真正强大的实力和令人敬服的能力。

对于此次舆情,我虽然也感到大快人心,但也不无担心,这会不会给局外人形成这样一种印象,退役、转业军人敏感、脆弱,难缠、难搞,说不得,也批不得,最好敬而远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会给我们的形象有所减分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未见得是一件好事。

3要能力过硬,不要身段太硬

作为军人,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作风硬朗,处事强硬。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军人特质。

但是,转业到地方以后,如果在这方面把握不好,就容易出现长官意志、强硬作风、粗暴脾气等问题。有人曾这样评价著名媒体人马东:“他是一个身段柔软的人,在任何一个容器里,都可以盛满这个容器。”

这段话说的极好,的确,人对自己最好的认知就是先把自己放没有,携带着巨型的自我不利于前行,走路都难,更何况转身。只有一次一次把自我放下,这样才能身轻如燕,挪腾自如,到达自由境界,这是一种代价更小、成本更低的处事方式。

作为军转干部,因为有过在部队的辉煌,往往容易执着于身段和面子;因为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往往容易处处要强,以此在新的环境中保护脆弱的自尊,彰显自己的志气。

不少优秀的军转干部,就是在这样的要强和志气中用岔了劲儿,以致于亲手把自己回到地方后的前程撕得粉碎,好像在疾风暴雨里不肯弯腰的一棵树,被一道闪电拦腰劈断。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成功有三要素:一是坚持,二是不要脸,三是坚持不要脸。话虽说的有点糙,但也不无道理。所谓坚持,就是每一天都要让自己的能力更强大,所谓不要脸,就是要学会将自己的身段放低,变得更加谦卑和柔软。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端起架子,做足面子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和能力。人天性自负,作为有过军旅经历的转业干部更是如此,练习把身段放低,对转业干部来说,无疑会是一场艰苦的修行。

明明不遗余力,却偏事事掣肘,明明一腔热血,却偏处处碰壁,明明扎实做事,却偏人人都诋毁。这就是我们一些面子观念很强、身段很硬的军转干部回归地方后的遭遇。这些遭遇最终让一些军转干部心灰意冷,半生蹉跎。

老子的《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有时候,懂得放低身段,并不是厚黑,也不是认怂,只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

一个人想要做出成绩,只靠处处要强、时时逞能是不够的,必须得放低身段,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帮助以成就自己的抱负。

这方面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可胜数。懂得放放低身段的韩信成就了千秋伟业,懂得放低身段的曾国藩被世人誉为为人处事的典范。

作为军转干部,我们每一个都是优秀的,只要能够懂得与其较劲,不如借力这个道理,就一定能够在地方这个大舞台充分证明自己的优秀,成就一番事业。

转业干部,甭管别人如何说,坚持做到这“五要五不要”就好

4

要奋勇争先,不要锋芒毕露

作为退役军人,在部队多多少少都有一段和普通百姓不一样的艰苦奋斗史,人生传奇史,军营辉煌史。有时候,自己回忆回忆,和朋友、同事们说一说,吹一吹也未尝不可,毕竟那些都是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

但是,因此而沉浸其中,不可自拔,那就大可不必了,毕竟部队经历已成过去,毕竟经历是用来做事的,不是用来压人和夸耀的。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无人满足于自己的财富,人人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我们看世界,是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所观察的一切全面而正确,却忘了看世界的盲点就是站在中心的自己。

也许,我们所认为的在部队的英勇、智慧,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鲁莽、蛮干罢了。好汉不提当年勇,所以有时候少说些当年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反而在别人心目中更显得稳重、谦虚和智慧。

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高人之所以高,不在锐利,在隐藏。隐藏比显示更有力量,不说比说更有力量。大器晚成,之所以晚才能成大器,是因为只有经过长久磨练,才能收敛棱角,只有懂得隐藏锋芒,才可真正达到成熟。作为退役、转业军人也是如此,事事奋勇争先是必须的,但处处锋芒毕露则大可不必。

转业干部,甭管别人如何说,坚持做到这“五要五不要”就好

5要坚决维权,不要期待特权

对待退役军人、转业干部,国家制定有一系列优待政策。对于这些政策,任谁也不可曲解和剥夺,对于那些不落实,变相落实,偷工减料落实的行为,我们理应坚决抵制,并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比如工作安置不按政策,职级待遇随意降低,提拔晋升另眼相看等问题,必须坚决纠正,勇于斗争。

但是,也不能因为国家对退役军人有所优待,就自我膨胀,甚至漫天要价,期待拥有特权。

比如,前段时间有人在炒作,要给所有退役军人颁发一个退役证,凭此证可以享受和现役军人一样的优先待遇,凭此证享受和现役军人一样的公共交通、旅游景点等免费待遇,等等。

这个想法就有点不切实际了。毕竟,咱们退役了,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了,怎么能够还是享受和现役军人一样的待遇呢?怎么能够要求国家和人民对我们优先、优待一辈子呢?

包括我们在单位里面也一样,既然转业了,就是这个单位的普通一分子,保证政策规定的应当享受的待遇也就可以了,不能奢望事事优先、处处照顾,更不能因为退役军人这个身份而要求某些特权。

分配给我们的工作任务,就应该要干好,不能因为我们是退役人员,就可以以此开脱,要大家遵守的规则,就应该要遵守,不能因为我们是退役军人,就可以破例。

总之,该享有的权益一定要维护,不该拥有的特权一定要摒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