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趙汝愚雖然是朝官,但也雅好文學,《四朝聞見錄》甲集中稱:

(趙)忠定季子崇實,閒因與予商搉駢儷,以為:“此最不可忽。先公居政地,閒以此觀人,至尺牘小簡亦然,蓋不特駢儷。或謂先公曰:‘或出於他人之手,則難於知人矣。’先公曰:‘不然,彼能倩人做好文字,其人亦不碌碌矣。’此先公掄才報國之一端也。”

趙汝愚的兒子稱父親對駢體文很看重。趙汝愚認為,文章寫得好,人也一定不錯,但有人跟趙汝愚說:您也別隻是從文章來品人,說不定這文章是找人代筆的。而趙汝愚說:即使這樣也很不錯,如果他能找人來寫出漂亮文章,就說明這個人也有識人之才。而趙汝愚自己也有一些詩傳世,比如他寫過一首《金溪寺梅花》:

金溪有梅花矗矗,平生愛之看不足。

故人愛我如愛梅,來共寒窗伴幽獨。

紛紛俗子何足雲,眼看桃李醉紅裙。

酒狂耳熱仰天笑,不特惡我仍憎君。

但令梅花繞僧屋,梅里扶疏萬竿竹。

相逢歲晚兩依依,故人冰清我如玉。

這首詩作得很直白,但能直接表現出他個人的愛憎,所以他的詩作可謂與他的人品非常統一。

相比較而言,他所作的一首《劉阮廟》倒是能表現他的真性情:

當年劉阮意何窮,莫謂仙凡事不同。

解到瓊臺雙闕下,遙知道骨與仙風。

這裡的劉、阮就是指的劉晨和阮肇,兩人是劉義慶《幽明錄》中的人物,相傳進山採藥而誤入仙境。而對於這樣的故事,趙汝愚特別地誇讚,可見他雖身居高官,同樣也有著出世之心。而他的詞作在《詞綜》中僅收錄了一首《柳梢青·題豐樂樓》:

水月光中,煙霞影裡,湧出樓臺。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

天香暗逐風回,正十里荷花盡開。買個輕舟,山南遊遍,山北歸來。

但是這首詞卻完全不能表現出趙汝愚那耿直的個性,因為詞中表現的都是閒適恬然的心境。

當年趙汝愚在朝中任職時,確實做了不少好事,他任用了不少理學人物,但理學也正因為依附於他而受到了打擊。後來他被趕出了朝廷,他在被貶的路上告訴兒子:韓侂冑一定會想辦法殺死自己。當他走到衡陽時,遭到了知州錢鍪的冷遇,突然間就暴病而亡,他的死因究竟如何,歷史上有不同猜測,而後他就葬在了今日的長沙。

趙汝愚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北麓青山祠。今日打車的運氣很好,剛從石馬鋪後山下來,就看到一個乘客下車,立即衝上前去,讓司機帶我去妙高峰。我覺得既然稱妙高峰,應當是在市郊的某座山上,結果司機卻向市中心方向開去,他告訴我這個地點就在市中心的移動公司的對面。我問他趙汝愚的墓還在不在,他說沒有聽說過這個人,但恐怕不在了,因為他開出租車多年,能看到一些當地的歷史名人紀念牌豎在路邊。他能記得的是蕭朝貴,在路上路過一個環島時,他指給我看路邊的一塊介紹牌,上面寫著“蕭朝貴陣亡處”,而移動公司就在環島的另一面。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蕭朝貴陣亡處

下車後,正準備打問妙高峰,卻猛然聽到路邊“呯”的一聲響,原來是有人在路邊擺攤炸爆米花,這種傳統的靠燒煤和轉爐來做爆米花,有多年沒有見到。在我六、七歲時第一次見到這麼神奇的食品,記著那時排隊六、七個小時才爆了一鍋大米花,當時做爆米花需要自己堵著前面的袋子口,而我沒有經驗,一鍋爆出的大米花噴得滿地都是。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親切的場景,熟悉的味道

雖然初次經歷頗為失敗,但這個美好的記憶卻凝固於心中,可惜這個美好的事物隨著新方法的產生已經漸漸沒有了蹤跡,而今能在這裡巧遇,當然不能錯過。我站在路邊觀摩和溫習著這種傳統的爆米花操作方式,等他爆出一鍋裝滿了大大的一塑料袋子,我問他多少錢,他說十元,我覺得這一袋子恐怕我一個星期也吃不完,於是問他可否買一小袋,他點頭稱是,遞給我了一個很小的塑料袋。我從大袋子裡抓出十分之一還不到,就滿了這一小袋,再問他付多少錢,他仍然說十元,我於是跟他理論這之間的十倍之差,他正色地回答我:“一大袋是十元,你拿一顆也是十元,這就是我賣東西的規矩。”好吧,好吧,做人總要按規矩辦事,哪怕這個規矩不合理。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由此門路過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小巷的名稱

在蕭朝貴陣亡處石銘牌的右側有一個很窄的小衚衕,衚衕口掛著的地名牌,寫著“旭鳴裡12號”。沿此衚衕進入,看到長沙市中西醫眼科技術合作中心,由此右轉前行二十餘米,是長沙市殘疾人聯合會,由此路再左轉前行不遠是路的盡頭,看到一家院牆上寫著:福王墓廬,此間房的側牆外即是向上的石臺階,石臺階的邊牆上鏤空的花籃僅是一個福字,沿臺階上幾十步即看到了趙汝愚的墓廬所在。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福王墓蘆的匾額掛在了這家的門上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原來要從側邊走上去

福王墓廬的寶頂也是用石條封閉,只是沒有上面的圓珠,墓碑為五聯式,中間的正聯寫著“忠定趙福王墓”。來到此處才知道妙高峰跟名字反差太大,名為高峰,其實高度超不過二十米,在城中心竟然有如此小的山峰,這也是奇怪的一景。它已經完全被包圍在現代化的樓房內,只能從小衚衕轉來轉去才能走到近前,墓廬的平臺上有湖南省文保單位銘牌,除了一隻花貓,見不到任何的活物,當然除我之外。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趙汝愚墓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文保牌

這隻貓跟我很是親切,不斷地在我身上蹭來蹭去,我想它可能是聞到了包裡的爆米花。我立即拿出與它分享,這隻貓大塊朵頤一番,吃完了還是不斷地跟著我,這讓我後悔沒有把那一大袋子爆米花都拎到這裡,而我手中的這一小袋爆米花,本來是想用此來回憶童年的美好,而今一大半卻給了這隻花貓,結果它依然不滿足,這讓我終於體味出了孔乙己的心態:當年一幫孩子圍著他要茴香豆,當剩下沒幾個時,他會護著盤子說:“多乎哉?不多也。”於是我把這句話說給了花貓聽,可它全然不理會,繼續盯著我手中所剩無幾的爆米花,無奈,只好將剩下的部分全歸了它。

文保牌的背面介紹著趙汝愚墓的來由,說他是江西饒州一帶人,曾官至右丞相,後因事貶往永州,途經衡陽時遇害,被追封為福王,在南宋慶元二年埋葬於此,卻沒提到趙汝愚的真正死因。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生平介紹

關於趙汝愚墓的情形,張湘濤所著《名人與長沙風景》一書中,有著如下的詳細描寫:

天心區妙高峰北麓青山祠東起勞動廣場,西至妙高峰下。此地原有青山祠,祭祀福王趙汝愚。今祠不存,留下“青山祠”街名。趙汝愚墓即坐落在此街西端,佔地約500平方米,墓葬坐南朝北,南依妙高峰,北砌高約4米的石基,使墓地成為依山之臺地。臺地中部有橢圓形墓冢,以花崗石砌墓圍,南面依山處砌高約兩米的圍牆,東南角有門與外相通;北面臨石基有石護欄,原東西各立華表一根,今存東面一根。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墓碑

然而這段描寫中還曾提到:“……中間原有葉德輝所撰碑記。葉碑今被圍在墓前一民房內,記有‘長沙之民十萬戶,知伍子胥樹檟之墳’之語。”可惜他沒有說出葉德輝所撰的碑記究竟被圍在了哪間民房內,我在附近探看了一番,卻發現不了任何的痕跡。葉德輝是晚清民國時期著名的大藏書家,他的舊居已經完全沒有了痕跡,如果能找到這個碑記,這當然也是跟藏書家有關的遺蹟,可惜今日的尋找沒能如願。

趙汝愚去世後不久,黨禁逐漸鬆弛,朝廷又給他恢復了名譽,等到韓侂冑被殺之後,趙汝愚的官職全部被恢復,同時賜諡號忠定,贈太師,追封沂國公。而宋理宗又把他追封為福王,這就是他墓碑上“福王”二字的來由。其實他後來又被晉封為周王,不知墓碑為何沒有用這個稱呼。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山頂上的小亭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陵園介紹

福王墓廬的後方仍然有向上的樓梯,我沿此而上,看到上面有一個新建的小亭子,亭子的側牆上有福王陵園的詳細介紹,在亭子的另一側看到了一個小券門,從小券門出去,才發覺這裡方是進入陵園的正路。陵園側邊的房屋年久失修,已經塌頂,看上去破敗不堪,跟四面的樓房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我從這小券門的正路下山,那隻花貓還依依不捨地跟著我,我只好攤開兩手向它示意,再沒可能提供給它爆米花了,於是向它鄭重地說了聲“再見”而離去。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正路在這裡

趙汝愚:空外笙簫,人間笑語,身在蓬萊(下)韋力撰

坍塌的房屋

對於趙汝愚一生的評價,元脫脫主編的《宋史》有著這樣的說法:“趙汝愚,宋之宗臣也,其賢固不及周公,其位與戚又非若周公之尊且暱也。方孝宗崩,光宗疾,大喪無主,中外洶洶,一時大臣有畏難而去者矣。汝愚獨能奮不慮身,定大計於頃刻,收召明德之士,以輔寧宗之新政,天下翕然望治,其功可謂盛矣。然不幾時,卒為韓侂冑所構,一斥而遂不復返,天下聞而冤之。於此見天之所以眷宋者不如周,而宋之陵夷馴至於不可為,信非人力之所能也。汝愚父以純孝聞,而子崇憲能守家法,所至有惠政,亦可謂世濟其美者已。”

脫脫認為,雖然趙汝愚為宋朝宗室,他的賢能比不上週公,他的地位也不能跟周公媲美,然而當孝宗駕崩、光宗生病的緊要關頭,他卻能挺身而出,使天下得以安定,他的功勞確實很大,可惜的是,此後不久他就遭到了韓侂冑的陷害,以至於死在了外面,天下人都替他喊冤,即此可見,上天沒有像眷顧周朝那樣來眷顧宋朝。其實天下之變也有其定數,趙汝愚的死不就是因為他的掉以輕心嗎?如果他聽從了朱熹的勸告,或許天下形勢的變化並非今日所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