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王鐸和冷清的王鐸

熱鬧的王鐸和冷清的王鐸

寫下這個標題,覺得不準確.一是題目,我的意思是說熱鬧的王鐸書法藝術館和寂寞的王鐸書法藝術館,結果省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二是內容,熱鬧不熱鬧,我很難有發言權,因為去王鐸紀念館總共才兩次,每次停留也不過幾個小時,加起來也超不過10個小時,這短短的時間就能下結論說什麼時候熱鬧或什麼時候冷清?

又一想,也不能說一點不準.比如王鐸和王鐸書法藝術館,有時候分得開有時候又分不開,沒有王鐸哪有王鐸的書法藝術館?沒有王鐸的書法藝術館我們又跑孟津幹什麼?在那一時間,也即我們這一群書法愛好者在王鐸書法藝術館的那一時間,王鐸就是王鐸書法藝術館,王鐸書法藝術館就是王鐸.這麼說我的日記題目也是準確的了.再說其二:我們雖在王鐸書法藝術館裡呆得時間不長,看到的不足為憑,但人家藝術館裡的館長先生可是權威的,光乾館長人家可是就幹8年了,對館裡熱鬧不熱鬧不是最有發言權?他雖沒有直接說出熱鬧或不熱鬧的字眼,咱聽話聽音,分析也能分析出啊.所以咱說熱鬧不熱鬧也是有依據的.

扯了這麼長,到底什麼意思?當然我現在心裡明白什麼意思,但時間長了就會忘,所以還是把這意思寫下來備忘.

大前年時,曾去過王鐸書法館.前天,和幾個朋友一起,又去了一次.

王鐸是明清時期的大書法家.河南孟津人.在明朝官做到禮部尚書。崇禎十七年甲申之役,李自成攻入北京,他避地南京,擁立福王,在南明朝廷出任東閣大學士。清順治二年(一六四五年),史可法在揚州失利,福王逃往蕪湖,王鐸留守南京。清兵渡江,王鐸等數百文武官員開城投降,被任命為禮部尚書,由明朝舊臣變為清廷新貴.雖然還是朝庭重臣,但在氣節自持的明代遺民眼中是被鄙夷的二臣,在清朝統治集團中又受到諸多疑忌和防範,因此日子並不好過,這時候的王鐸,當是既熱鬧又冷清的.熱鬧,是因為他是朝庭大臣,自然不乏聲色犬馬.說冷清,又因為他身逢亂世,仕途多變,受到很多白眼.為尋求解脫,除放縱聲色之餘主要還是潛心於酷愛的書法藝術。這難免又是寂寞的.更何況,由於種種原因,王鐸在世時,書法雖也名氣不小,但遠沒有得到相應的評價.這大概也是由於他曾是二臣的原因.

王鐸書法名氣大起來,獨領風騷於明清書法諸家,其實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據說日本人特別尊祟王鐸書法,這也帶動了國內的王鐸熱,一時王鐸書體風靡書壇.這時候王鐸書法館不僅重新修復,而且熱鬧非凡.我算不上書法圈內人,但也聽說一些王鐸書法熱的程度:據說國內不少書法展上,寫王鐸體的,入展的機會就大得多,獲獎的概率也大得多.不少初入道的,便把學王鐸的字當成入展拿某級會員的捷徑,這自然就使王鐸和王鐸書法館熱鬧起來.我的這兩次去,其實就是這種熱的餘溫.

如今的王鐸書法館漸趨冷清了,館內竟有了蒼涼的感覺.館長說:現在再寫王鐸的字,很難入國家級展,這樣一來想靠入展撈會員名頭和獎項的只好改路子.

原來今天的冷清和昨天的熱鬧都和這虛名有關.

無意中聽館長說道,有一青年書者,對王鐸極敬,每次來王鐸書法館,必單獨一人到王鐸像前,畢恭畢敬.至今已連續十年,從無間斷.

這個書者,我認識,是我們家鄉人.現在他的書藝,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而我又知道,他是一個很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不知學王鐸的人,是不是都知道:王鐸在熱鬧的外表之下,其實是在寂寞中才成為一代書法大家的.

王鐸書法碑刻

熱鬧的王鐸和冷清的王鐸

熱鬧的王鐸和冷清的王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