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身邊有位大臣權傾朝野,袁世凱說:殺他像殺一條狗那麼容易

1889年,清朝光緒皇帝開始親政。把持朝政大權數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只好戀戀不捨的退居幕後,搬到頤和園去“頤養天年”。不過,名義上慈禧太后是把國家大權交還給了光緒皇帝,但實際卻是退而不休。朝廷中的實權派幾乎都是慈禧的心腹,每當有大事發生,這些人往往不是去紫禁城向皇帝請示,而是先去頤和園跟慈禧做彙報。

慈禧身邊有位大臣權傾朝野,袁世凱說:殺他像殺一條狗那麼容易

為了能夠繼續掌控大權,慈禧還下令將光緒帝的書房由紫禁城的毓慶宮搬到了頤和園附近的西苑,光緒每日都需要到頤和園向慈禧請安,朝廷大事也必須向她“稟白而後行”。起初,光緒帝對慈禧也是畢恭畢敬,然而作為一個想要施展抱負的皇帝,他不希望自己一直活在慈禧的影響力之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間的矛盾開始越來越深。朝廷大臣也逐漸分成了兩派勢力,分別是支持光緒的帝黨和支持慈禧的後黨。

在慈禧的後黨中,有一個人物至關重要,他就是慈禧最重要的心腹大臣榮祿。

慈禧身邊有位大臣權傾朝野,袁世凱說:殺他像殺一條狗那麼容易

榮祿早年曾擔任過總管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等要職,後因被告發納賄而遭降職。不過,善於鑽營的榮祿很快就巴結上了總管太監李蓮英。李蓮英收了榮祿很多銀子,自然就要在慈禧面前為榮祿說好話。日子一長,慈禧對榮祿的印象大為改觀,開始提拔這位在冷板凳上坐了很多年的大臣。榮祿則是迫不及待的向慈禧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和能力。

光緒二十年(1894年),榮祿被任命為步軍統領(又稱九門提督),掌管了守衛京城的大權。不久,榮祿又升任文淵閣大學士兼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成為權傾朝野的人物。同時,他也是後黨的首腦人物。

帝黨的首腦人物是光緒帝的老師、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翁同龢。雖然位高,但權卻不重,尤其是沒有軍權。這就導致了在後來的鬥爭中,帝黨處於完全弱勢的地位。

慈禧身邊有位大臣權傾朝野,袁世凱說:殺他像殺一條狗那麼容易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在維新派的積極倡導下,光緒皇帝決心推行變法,史稱“戊戌變法”。不過,變法嚴重影響到了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因此遭到了慈禧等人的強烈反對。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矛盾徹底激化。

不過,光緒帝雖然有理想,但卻沒軍權。在慈禧太后的反對下,變法舉步維艱。此時的維新派只好急病亂投醫,把希望寄託到了榮祿的手下,當時在天津小站操練新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身上。為了籠絡袁世凱,光緒帝破格升他為兵部侍郎,專司練兵事務。而袁世凱也多次表明自己對皇帝是無限忠誠。

看到袁世凱如此忠心耿耿,光緒帝和維新派都大受鼓舞。維新派核心人物譚嗣同私下找袁世凱說出了計劃:在慈禧到天津小站閱兵時,實行兵諫,誅殺榮祿,軟禁慈禧,擁戴光緒。袁世凱聽罷,立即慷慨激昂的說道:“殺他(榮祿)像殺一條狗那麼容易!”譚嗣同怕袁世凱反悔,於是故意說道:“你要不幹也行,向西太后那邊告發了,也有榮華富貴。”袁世凱卻立刻瞪眼說:“你把我袁世凱看成了什麼人!”

慈禧身邊有位大臣權傾朝野,袁世凱說:殺他像殺一條狗那麼容易

譚嗣同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最好答案,心滿意足的回去向光緒帝覆命了。可他前腳剛走,袁世凱馬上就跑去向他的上司榮祿告發了全部談話內容。榮祿又馬不停蹄的跑到頤和園向慈禧報告了這一切。

慈禧聞訊後,當天深夜就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並發動了著名的“戊戌政變”,維新派骨幹遭到捕殺,光緒皇帝被幽禁到中南海瀛臺長達十年。最後在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光緒皇帝因砒霜中毒而身亡。

後來,很多人把“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歸罪到了袁世凱身上,認為如果不是他告密,變法必將成功。其實這種觀點並不客觀。以當時帝黨和後黨的實力對比上來看,光緒帝要想從慈禧太后手中成功奪權,希望是非常渺茫的。即便袁世凱真正的支持了光緒帝,無非也就是菜市口多了一顆人頭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