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為什麼不建成岔路直接到深圳?

潛龍勿用0

港珠澳大橋,路線起自香港國際機場旁邊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接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珠海連接線,止於珠海洪灣,全長為55公里。

2017年11月14日,全面進入驗收期。2018年元旦前夜,主體全線亮燈,標誌著大橋已具備通車條件。估計將在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連通三地,並設有香港口岸,澳門及珠海口岸。深圳與香港那麼近,為何不把深圳也接入去,來條港深珠澳大橋呢?

我想,這應與大橋的設計與施工難度有很大關係。首先,跨過珠江口,用一條橋把珠江口兩邊的香港和澳門珠海連起來就不簡單,中間要建兩個人工島,還有一段長約6.75公里的海底隧道。

如果再把深圳連起來,工程就相當巨大。


深圳與香港儘管交界,但從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出口大嶼山到深圳蛇口的赤灣港,就算直線距離,都差不多有30公里左右。這邊是55 公里,如果還建多一條30公里的,全程85公里,加上些輔路可能要上百公里,這個工程簡直太艱鉅了。而且現時也有公路,通過深圳灣公路大橋過香港的元朗,青衣到香港國際機場。如果把深圳這段也建進去,有點重複建設的感覺了。

正因為這點,下來的深中通道,就是另外一個解決方案。


午後海風

港珠澳大橋真正的目的是促進珠江西岸珠海的發展從而帶動粵西發展,珠海到深圳除了深中通道,也有規劃深圳到珠海的輕軌連接,同時傳聞香港也可能計劃向中央申請在珠海斗門三灶等地建立港珠合作區,劃出一塊地給香港管理和發展,作發展用地,把香港人口搬部分到珠海香港飛地,建立港珠工業開發區,帶動珠海以及整個粵西經濟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出現一個比現在香港更現代化更大更漂亮的港珠新城市。


珠三角評論員阿東

當時初步方案有雙Y方案,雙Y方案是社會效益與項目效益最大的方案,對四個地方都有利。但香港方極力反對駁接深圳,怕香港被邊緣化,所以最後變成單Y方案。現建成的單Y方案估計通車後每天只有二三千輛汽車通行,投資一千多億元項目成曬太陽了,車輛通行收費收入估計連日常營運都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