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真的是楊廣殺害的嗎?

忠肝義膽嶽老三

對於楊廣殺害自己的父親這件事,正史都有寫如隋書等等,為什麼楊廣就一定要殺害自己的父親呢,就是因為楊廣太壞了,反正楊廣可以說是所有皇帝裡面最壞的一個了,既然這麼壞,殺害自己的父親也就順理成章了,如果細分析史書的情節也是可以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的!

正史裡面記載,仁壽四年,楊堅病重了,太子楊廣當然要進宮看望了。到了宮中,楊廣就看見楊堅的妃子陳宣華,陳宣華多美啊,色心一起的楊廣就開始不正經調戲宣華,甚至想侮辱宣華,宣華就委屈哭泣向病在床上的楊堅訴苦說楊廣調戲她還想侮辱她,楊堅聽了怒火沖天,兒子竟然調戲自己的妃子真是不可原諒實在是畜生的行為必須廢了楊廣的太子之位,然後楊堅就傳來臣子想下旨改立太子,楊廣收到消息後立刻發動政變,把那些寫聖旨的大臣都關起來,甚至最後楊廣親手殺害楊堅,最後楊廣就登基稱帝了!

從整個記載來看,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楊廣再沒有當太子的時候,為了競爭太子那是偽裝自己到了無下限的地步了,為了顯示自己的簡樸,家裡沒有一件好東西,吃喝都是很簡單,什麼大魚大肉都沒有,穿的衣服很普通甚至打補丁的都有,坐的馬車和普通的馬車沒有分別不加裝飾破幾個洞也不在乎。在別人面子卻表現的禮賢下士,對每個人都客客氣氣滿面笑臉,就是因為楊廣偽裝的好,楊堅就被楊廣偽善的一面給騙了就立他為太子。作為一直偽裝的楊廣他怎麼就在楊堅臨死前就撕下自己的面具開始胡作非為呢,你楊廣最好的表現就是在床前噓寒問暖,細心照顧楊堅讓楊堅走完人生的最後幾個小時,而楊廣做為一個孝子被所有的朝臣稱頌,然後就安安穩穩的登上皇位。所以楊廣不可能連最後的幾個小時都等不了,自己偽裝了十幾年,最後不會橫生枝節為自己登基留下不好的名聲的,不然的話自己一直的偽裝不是白費了嘛!因此正史裡面寫的都有不合理的地方。

隋朝的史書是由唐朝書寫的,唐朝是取隋而代之的,為了顯示唐朝的合法性和地位只好否定前朝了,把前朝的皇帝有多壞就寫有多壞,你如果寫楊堅壞不符合事實啊,大家都知道楊堅是不錯的皇帝,只能寫楊廣了,楊廣就揹負了所有你能想象皇帝有多壞就有多壞的形象了!畢竟楊廣是色鬼嘛,見色起心殺害父親也是可能的。再者楊廣在位的時候對關隴世族和其它的士族都是打壓的,而唐朝就是關隴世族,所以那些士族就對楊廣有多恨了,既然這麼恨就毫無底線的去抹黑楊廣,楊廣也確實有做過不少壞事,真真假假楊廣都是逃不掉最壞一個皇帝的形象的!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這就免不了有偽合理的地方了,因為歷史往往是由於政治上的需要而改變的。楊廣是個很複雜的人,也是很有爭議的一個皇帝!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謝 相邀!

說楊廣弒父的,大都傾向於楊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要廢黜楊廣,重新改立楊勇為太子,這才發生的歷史悲劇。

但我認為,楊廣“弒父奪位”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因為從楊廣當時掌握的力量和所處的環境來看,行將就木的楊堅已經無法撼動他的太子之位了。

楊廣已經控制了仁壽宮內外,切斷了宮殿對外的所有信息和交通。

楊堅養病的仁壽宮(即唐朝九成宮),地處深山老林,交通不便。楊廣一面在床前盡孝,一面已經派兵封鎖了宮殿對外的所有信息、交通渠道。

此時的楊堅正處於病危狀態隨時可能駕崩,根本無法對楊廣形成威脅,楊廣要做的就是靜靜的等待。

既然如此,他有什麼理由殺死自己的父親?無非是早一天登上皇位而已,但就此背上“弒父”的罪名,反而有違天道倫理。

這麼蠢的行為,楊廣會這麼做嗎?

廢立太子是一件大事,何況楊堅已經沒有能力廢除楊廣的太子之位了。

隋文帝非常清楚廢立太子是一件大事,政治影響深遠。所以他在廢黜楊勇時,前後猶豫了很多年,可見他非常慎重。

開皇年間,楊廣坐鎮江都時就開始培養自己的政治力量;仁壽元年被立為太子後,羽翼更加豐滿。

楊堅非常清楚,此時的太子楊廣已經不是當初的晉王楊廣;何況他自己正處於病危之中,生命即將消逝。

這樣的楊堅事實上已經沒有廢黜楊廣,扶持楊勇的能力了。

楊廣弒父缺乏站得住腳的史書記載。

其實最早明確指出楊廣弒父的史書是《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文帝仁壽四年七月”條。

該內容引用的是隋末唐初趙毅的《大業略記》和唐朝中期馬總的《通曆》,但這兩本史料很不嚴謹,有明顯的戲說成份和汙衊嫌疑。

《大業略記》不僅將楊廣的女主角弄錯,連隋文帝發喪的日期也寫錯了,這樣犯了明顯錯誤的史書有多少可信度呢?

《通曆》的記載就更加誇張,我摘抄一句,“令張衡入拉帝,血漸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崩”,是不是特別的有戲劇感?


正因為這兩本史料不靠譜,《資治通鑑》在引用後,才會慎重的加了一句“今從《隋書》”

楊廣認為“天子自有死法”,是不能採用兵刃加身的。既然這樣,他又怎麼會如此殘忍的對待自己的父親呢?

最後感謝 提供的仁壽宮遺址的地形圖。


江東汪郎

關於隋文帝楊堅的死亡,在中國歷史上和民間流傳著太多的故事,甚至都被人寫成了小說隋唐演義來編了。



在史書《隋書·高祖紀》和《資治通鑑·隋紀》記載在仁壽四年,正月二十七這個日子,楊堅到達仁壽宮,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正月二十八,楊堅把一切的事宜全盤交給太子楊廣。



四月,楊堅身體不適,六月大赫天下,然後時間轉到了七月初十的時候,楊堅病的很嚴重,開始和一些大臣道別,第三天的時候楊堅去世。



在《隋書》中后妃記載的不同,是楊廣害死的,而且在一些大臣裡面記載,是病死的,可見當時李淵父子稱帝后已經修改了一部分史書。

如果你們有更好的觀點請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吧。

文/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錯的,楊堅是自己善終病逝的,然後其子楊勇就和楊廣兩個人爭奪太子之位,最後當然是楊廣勝出,至於楊堅呢,他一生也被後人所議論的,有人說他千古一帝,有人說他得位不正,是曹操二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功績很大,結束了自秦漢以來四百多年的動盪和分裂局面才有了後面的盛唐,高祖楊堅,滅北齊滅南陳,滅北周,建立大隋他都是功不可沒的,還遠征突厥和鮮卑,可能他這輩子唯一做錯的事就是辜負了獨孤伽羅吧,違背了當初的誓言,殺光了宇文一族,背叛了宇文邕,才導致了隋朝的國運在50年就快速結束了吧!其子楊廣也被後世說成了無惡不作的昏君,其實楊廣一生當中還是幹了幾件大事的,他修建大運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但是現在看來他的選擇是對的,只是他推行的急了點,所以才導致了民怨四起,天下人不的不反他,直到最後他死在了自己大將之下宇文化及的手下!


最是無情帝王家,所以說在皇權面前無兄弟無父子無親情,這是最殘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