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如何控制情緒?

噴火的貓

題主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矛盾,這就很難保持我們的情緒穩定,當我們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我們很難做出明智的決策,如果是在人際關係中,很容易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利於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建立。

那麼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通常我們會認為,讓我們產生情緒、情感體驗的是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但是在心理學裡有一個理論叫做“情緒ABC”理論,情緒ABC理論認為,引發我們情緒、情感改變的不是事件和人,而是還有一箇中間環節—認知,也就是說,改變我們情緒的不是事件而是認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同一件事情,在不用的人看來會有不同的情感反應和行為模式。舉個簡單的例子:面對失戀,有的人會認為自己好像失去了全世界,覺得自己好像不會再愛了,感覺自己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所以就自怨自艾,在也不相信愛情了,一直陷在失戀的陰影裡出不來,而有的人會認為,離開錯的才能遇見對的,所以會相對好一點。

同樣都是失戀,但是為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緒反應是因為認知的差異,所以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要做的是學會認知的轉變,在很多情況下,很多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比如說失戀,一方面好像是失去了愛情,但是另一方面說明了不是對的人,及時止損。

其次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做決定,脫口而出的話,猶豫兩秒鐘再說。

祝好~


文:高晶

主編:劉瀅

【瀚思心理】:瀚思十三年,專注心理學


瀚思心理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處世哲學上提供了這樣一條建議:每天安靜地坐上十五分鐘,傾聽你的氣息,感覺它,感覺你自己,並且試著什麼都不想。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妨嘗試以下幾個辦法:

一、深呼吸

當你意識到自己面臨緊張狀態,或者即將發怒時,記得提醒自己:深呼吸。這是從生理角度出發,進行自我調整的一個辦法。其實,比深呼吸更為重要的是“深呼吸”前面幾個字——記得提醒。深呼吸不難,難在記得提醒。如若做到及時提醒自己,也就意味著控制了自己情緒。

二、數數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給你支招:憤怒的時候,先默數到十再開口,如果非常憤怒,就數到一百,如果數到一百還是忍不住想發火,那就發吧,別憋壞了自己。研究研究表明,人想發怒的情緒在持續12秒之後一般都會自行消除。數數,其實是轉移注意力,算是曲線救國控制情緒。

三、運動

這是通過控制自己身體對情緒進行調整。在電影《重慶森林》中,金城武每一次失戀後都會選擇一個人去跑步,因為通過跑步,可以將體內的水分蒸發掉,從而讓他不再流淚。都說堅持跑步的人,都是賺到了。這種“賺到”並非立竿見影,但是日積月累,你會發現,通過跑步,或者其他形式的運動,身心都有獲得優化。

深呼吸、數數、跑步、洗冷水臉、傾訴、享受美食,這些控制情緒的辦法都好似特效藥,只能暫時抑制,治標不治本。要想長久、徹底地學會控制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還得刨根究底,從最本源解決問題。

美學家朱光潛認為: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

提高智慧這種事,世上沒有特效藥,也找不到任何捷徑可走,只有靠平日修煉。請客吃飯、柴米油鹽,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舉手投足,日常的點點滴滴林林總總,無不屬於修煉。

中國的老莊倡導柔,人要時刻保持一顆柔軟的心,上善若水。西方的蘇格拉底告誡世人,認識你自己。

認識自己,觀察自己內心,是獲取智慧應做的修為。

在當下凡事匆忙、信息繁雜的時代,人更要生活一些留白、冥想的空間。靜下心來,對心靈、情感、情緒進行觀察,樹立正確的人生信念,以及健康的價值觀,面對消極情緒,勇敢、面對它、理解它、然後有效處理,讓消解成為水到渠成的事。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假若能夠做到宋榮子這樣寵辱不驚,情緒穩定,才算修行到了家。愛情並非人生全部,修行才是一生事業,也是我們時時刻刻正在做著的事。

人生路漫漫,且修行,且珍惜。

*本文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江徐創作


十點讀書

有書君先請大家一起來回憶童話故事"大山的回聲":一隻小兔子跟媽媽說:我不要跟大山玩了,它說我壞。媽媽告訴它那是因為你跟它說了"你壞!"它才告訴你"你壞!""你壞!""你壞!"


"你跟它說你好試試"?小兔子按照媽媽的提醒說了"你好!"之後,大山又以成幾倍的回聲回報:"你好!""你好!""你好!"你可能還記得我們曾經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幼兒要懂禮貌。


而成年人能不能也用這樣的方式調節自己的情緒呢?如果我們用笑臉對待他人,他人會跟我們笑;如果我們用壞脾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不高興。



人應該如何控制情緒?


1、什麼是情緒?改變認知、關照情緒


情緒,就是人對於外部事物的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情緒可分成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是要控制好負性情緒。


我們有時候會看到別人大發雷霆,特別是遇到家人這樣的時候,自己也會被帶到不開心的情緒裡。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因為一些小事莫名其妙地生氣、發火,但之後又感到很難過,後悔。

美學家朱光潛認為: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


我們要認識到:引發我們情緒、情感改變的不是事件和人,而是認知,也就是說,改變我們情緒的不是事件而是認知。


因為內心深處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才會找藉口發洩情緒。要控制不良情緒要從改變自己的認知。


做個有智慧的人,對自己不瞭解的東西要報以寬容之心,對自己不贊同的觀點報以理解,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報以尊重。


感覺到痛苦、難受等負面情緒時,可以慢慢地把情緒從內心裡"拿"出來,看看它為什麼會出現。透過觀照情緒,也許你會看到情緒背後那個讓你不舒服的人或事。


繼續保持觀照,你就能瞭解到情緒的根源。你看到了情緒的根源了就知道該怎麼處理,用不著讓人代受自己情緒之過,也不用生氣難過。


2、適當表達而不是指責,是管理好情緒的關鍵


如果對什麼事情有情緒,請不要影響完成工作任務和家庭關係,可以選擇溝通交流,以此緩解緊張情緒、降低焦慮、平撫不安的感覺。



控制情緒,必須能夠察覺和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所在,以適當的方法表達出來。你不喜歡他人不尊重你,你不用生氣發火,不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帶著情緒是改變不了什麼的,你可以明確說出自己不開心的感受,讓對方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做法,如果對方知道了你的要求是會加以改變的。


如果需要改變的是自己,可找個親密的人或是心理諮詢師傾訴,良好的傾訴與交流,會幫助你梳理此刻紛亂的心緒,認識到問題的所在。


經過傾訴與交流,你會得到友人的共情性支持,也會幫助你理清思路。輕鬆下來的你的不良情緒會得到了釋放、疏導,你會獲得支持的力量和良好情感的滋養,調節好心情的。


3、做情緒的主人,不做情緒的僕人


古話說的好:衝動是魔鬼!控制不良情緒,做情緒的主人,不做情緒的僕人。選擇適合自己疏解情緒的方式,你就能夠控制情緒,而不是讓情緒來控制你。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看來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和行為模式。比如對待失戀,不同的人反應不同。


有的人比較容易開解自己,事情會較快過去;有的人不懂得調節自己情緒,就會一直陷在不良情緒裡耿耿於懷。


有不良情緒時,安撫自己的內心遠比找其他人的麻煩來得容易且無風險。


如果是突發情緒,自己處於憤怒的激情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時有書君建議你:不要做選擇決定、不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脫口而出,在心裡默默數夠22,恢復理智後再處理事情。



自我調節的步驟有:叫停自己、深呼吸、覺察自己、轉移注意力。


有的情緒持續時間長就變成心境,會出現"喜者見之則喜,悲者見之則悲"的情況。如果常常會陷入不開心、不快樂的情緒中,建議你參加團隊活動,有事可做,有伴一同活動,這樣的生活會讓自己快樂起來。


有書君特別贊同文友所說的: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是智者,也是強者。


4、控制情緒有什麼作用


有書君請容易受情緒影響的你記住一句話:自己的情緒跟別人無關!


也就是說,產生情緒是自己的事,不要去怪罪他人。希望這能幫助因為心情不好,影響到自己生活狀況的你;希望你能從因情緒波動所致的困擾中走出來。


希望那些自己破壞了人際交往關係而痛心的人,也就是明明知道自己有情緒問題而又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人有所收穫。


轉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想想發洩情緒會產生的嚴重後果,這樣你就能讓自己趨於冷靜和寬容,也就不會讓悲劇重演,你的生活就會逐漸美好起來。



生活是否如意,就在於你用什麼態度對待生活!情緒是需要掌控在自己手裡的,你掌控了情緒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通過改變自己的脾氣而改變自己的命運,有改變的方法可依,如果自己真心實意去做改變,自己一定能夠幸福快樂起來。


如果你微笑面對生活,生活也會向你微笑。只要你微笑,一切都會好起來!記住:"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多微笑,別生氣。好心情才有好運氣哦!"



有書共讀

生活中不可避免會產生不同的情緒。但任何情感都要發揮有度,以少不為過為原則。如果出現不良情緒要及時調整,以免進一步惡化。這裡我給大家提供兩個控制情緒的方法,實用簡單也方便。

手指彈桌  

將雙眼輕輕微閉,哼著你喜歡的小曲、京劇,或念著詩詞,用你的手指有節奏地敲打桌面就能緩解抑鬱情緒。為什麼呢?

十指尖端皆是穴位,叫“十宜”,最能開竅醒神,一直被歷代醫學家當做高熱暈厥時急救的要穴。十指的指甲各有井穴,《黃帝內經》記載:“病在髒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昏聵為“病在髒”,所以刺激井穴最能調節情志,怡神健腦。

雙手合十  

我們知道佛家對人表示問候和尊重時,都會雙手合十。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雙手合十其實是在收斂心包。而且雙手合十的動作一般停在胸部,那麼掌根處正好對著膻中穴。這樣做,人的心神就會收住,一合十,眼睛自然會閉上,因為心收斂了,眼睛自然也會收斂。

另外,對於經常處於萎靡狀態的人來說,每天在上午散散步,曬曬太陽,每週到郊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適當進行體力活動或有氧運動,也能有效緩解不良的情緒。


健康時報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事業上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這讓一部分人在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時,都不經意地陷入了不良情緒的泥沼之中,承受了不良情緒長期的折磨而不能自拔,以致於痛苦不已。我們要清除不良情緒的垃圾,減輕自己身上的揹負精神負擔,這樣才能從疲憊不堪中拯救自己,擁有更加美好健康的心情,開心輕鬆地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道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但如何控制情緒?就不一定是眾所周知。控制自己的情緒的確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理性與感性的戰爭沒有一刻平息過。如同所有的行為習慣一樣,控制情緒也是需要人們不斷訓練才能獲得的本領。具備這個能力,有兩個基本方法:第一,人們必須不斷地分析你放縱情緒可能帶來的後果;第二,人們必須按照符合自己利益和價值的決定而行動。多數人會採用相對溫和的方法,使自己的波動起伏的情緒得到撫慰。因為我們需要安撫,在我們鬧不良情緒之時,安撫自己的內心遠比找其他人的麻煩來得容易且無風險。

如果不良的情緒已經發生,要做的不是控制和壓抑,而是轉變一個角度去思考,想想發洩情緒的嚴重後果,這樣你就能讓自己趨於冷靜和寬容了。

人生苦短,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的東西實在大多,不良情緒徒費精力和時間,太不值得。人生多一點豁達寬容,多一分感悟理性,就能更加精彩。


鵜鶘心理

要控制情緒,首先要認識什麼是情緒。情緒,就是人對於外部事物的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情緒包括面部表情、主觀體驗以及生理喚醒三部分組成。

情緒又分成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所謂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需要從面部表情、主觀體驗以及生理喚醒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努力。簡單來說,情緒調節的方式分成:生理調節、情緒體驗調節、行為調節、認知調節以及人際調節幾種。

先來說生理調節,也就是調節好情緒的生理喚醒。比如,當你生氣時,你不妨有意識地進行腹式深呼吸,透過呼吸來幫助自己先在自己的身體層面獲得一定程度的平靜。藉著呼吸,你可以先從頭到腳掃描一下身體,看一看這個時候,你的身體感受怎麼樣?也許你會感覺體溫增高,心跳加速,胸口有點堵或者頭皮發麻等感覺,你可以深呼吸,把呼吸帶到不舒服的地方,然後從那個地方呼氣,把難受的感覺呼出來。這樣的練習大概持續十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幫助你在生理上感覺到舒暢一些。

然後是情緒體驗調節。那麼你就要了解自己此刻到底是什麼樣的情緒。是一種或者幾種情緒。先從容易調節的那一種開始調節,逐步進行。你可以觀照一下這種情緒給你帶來的體驗是什麼,然後慢慢地把這種體驗外化。過去你和情緒相互融合並捆綁了,因此感覺到痛苦、難受,但是現在可以慢慢地把情緒從身體“拿”出來,看看它,保持一定距離地觀照,和情緒共處。透過觀照情緒,也許你會看到情緒背後那個讓你不舒服的人或事,繼續保持觀照,當你瞭解到情緒的根源,你會發現,這件事情並不是你的錯,也有其他不可控原因,當你慢慢放下執著,放下好壞對錯的判斷,只是去安住體驗情緒背後的實相,那麼激烈的情緒體驗就會得到較好的調節。

再次是行為調節。你此刻可以做些什麼來讓自己負面情緒平復呢?從行動角度很重要。比如,如果你是對工作的焦慮情緒,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按時完成工作,或者跟領導做一次推心置腹的溝通等,這些都能有效幫你緩解工作帶來的焦慮。如果是一種對過去的抑鬱情緒,再沒什麼比活在當下,為所當為更能幫助你。從當下出發,開始做建設性的事情,逐步達成自己的目標。這種積極的行動調節,比消極怠工,固步自封要好得多。

認知調節,就是調節情緒背後的認知。一般糟糕的情緒都來自於錯誤、不合理、非黑即白的認知。你可以寫下你的情緒,然後看到這些情緒背後的認知到底是什麼,也寫下來。再針對這些情緒背後的認知去一個個進行工作,看它的不合理性在哪裡,有沒有“過度概括、非黑即白、非常糟糕”等傾向,然後你就可以慢慢改變這些認知。修改成比較理性、樂觀、全面、辯證、現實的認知,此刻,你的糟糕情緒就會得到較好調節。

最後,是人際調節。在情緒糟糕時,你可以尋找社會支持。比如親密朋友,或者一個適合的心理諮詢師進行傾訴。這種良好的傾訴與交流,會幫助你梳理此刻紛亂的心緒,也會得到友人的共情性支持,此刻,你就會感覺舒服多了。你的糟糕情緒得到了釋放,疏導,又獲得了支持的力量,還有了良好情感滋養。心理靈活性明顯提高。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建忠72283164

衝動是魔鬼,會讓人喪失理智,造成不必要的的損失甚至傷害。

人要學會控制自己,應該從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笑看人生,得失泰然。不爭小利,不記小過,情緒不為人生得失控制。



二是善待他人,以和為貴。對父母孝敬,對朋友坦誠,對同事友好,不錙銖必較,不睚眥必報,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網,情緒自然好。



三是努力工作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工作可以帶給我們好多生活的樂趣,可以獲得成就感,可以獲得更多的尊重。虛心好學可以提高素養,提升人格魅力,有利於幫助自己控制情緒。



四是凡事養成三思而後行的習慣,可以避免衝動,作錯誤的判斷。每一件事,都要多去想想後果,多去思考他人的感受,將心比心,想多了,習慣了,就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五是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樂於分享。參加公益活動可以讓自己結識正能量的人,助人為樂可以讓自己身心愉悅。讓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會更加熱愛生活,情緒自然美。

六是要學會一些排解心情的技巧方法。比如踏青賞花,打球游水,朋友聚會,喝茶品鑑等等,及時解決自己的心情問題,情緒自然會好控制。


振雄雜談

人要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估計這個世界會相當的和諧。正因為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會和別人辯論爭吵不休。人是具有情感的高級生物,鬧情緒是一種必然,但同時我們通過後來的學習能夠知書達理,便會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不會因感情失控做出衝動的事情來。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得饒人處且饒人,那麼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他們合夥做生意,分紅時管仲每次都會多拿好處,別人都厭惡他這種行經,可鮑書牙不以為然,不但不與管仲爭吵,反而還替他辯解,他寬以待人的胸襟讓人自嘆不如。

饒人是禪!你若與世無爭,世間哪有紛爭?如果我們擁有海洋般寬廣的胸襟,必能納百川之細流,那麼還有什麼能讓你心煩意亂,去做衝動的魔鬼呢?


菲兒

控制情緒的辦法不是憋、忍情緒!任何情緒都不能憋、忍,超過極限就要爆發,這是不可避免的。

向內爆發,傷己;向外爆發,傷人。

從根本上來說,憋、忍都不是控制情緒的方法。一個人在憋、忍情緒的時候,別人是能看得出來、感覺得到的。這樣與其說是控制情緒,不如說是控制情緒的爆發程度,因此,這並不是控制情緒的方法。

真正能控制情緒的有效方法是「治心」。

從字面意思理解來看,是治理情緒源頭——心的意思,這個心用心理學的概念來說,就是前意識,「治心」即是治理自己的前意識。

那麼,具體怎麼操作呢?方法就是《大學》中說的「正心」。

在《大學》中「正」字所包含的字義,並不是現代漢字「正」字的字義,而是包含了甲骨文「正」字的字義。

甲骨文「正」字的字義是現代漢字「徵」字的字義,表示一種征伐。「正」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個方框,這個方框與甲骨文「天」字的上半部分是一樣,表示隱形世界,表示天道,所以,這個方框也可以用一短橫來表示。「正」字的下半部分是行軍的象形。

所以,甲骨文「正」字包含了代表天道進行征伐的含義。

「正心」的本意包含了代表天道征伐心(前意識)的含義。

每個人都有兩套心智系統,第一套心智系統是顯性肉體上的心智系統,這套心智系統主要依靠情緒在那裡運行。

現在要學會使用內在隱性人體上的第二套心智系統,就要讓第一套心智系統停止運行,如何才能讓第一套心智系統停止運行呢?

辦法就是「正心」!

但是,「正心」如何才能成功呢?

這就得看,這場對心的征伐是由誰做主帥的,如果,這場征伐的主帥,依然是第一套心智系統的外在意識,那麼,這張征伐還沒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失敗,這等於是「以賊擒賊」,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次想改變自己的計劃、行動,可是成功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原因就在這裡,「以賊擒賊」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要想「正心」成功,首先要做的是「誠意」,讓第二套心智系統的內在意識統領這場對心(前意識)的征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取得這場征伐的勝利。

所以,治心的關鍵在「正心」,而「正心」的關鍵在「誠意」,而「誠意」的門道就是「慎獨:把衝出去的內在意識收回來、並守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