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請教,如何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控制情緒?

戴小本


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

首先你要明確人這一輩子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車子再好,只是代步工具,無論用什麼方式都可以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房子再大,它只是你休息的地方,只要夠用就好,能讓自己睡得舒服踏實就是最好的住所。

錢不需要太多,只要夠日常生活就可以,掙得再多都來源於社會,終究要回報於社會。

再昂貴的金銀首飾,看似閃閃發光,其實是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當你洗臉化妝洗澡做事的時候,它就是一個多餘的物品,會消耗你很多寶貴的時間。

華麗的服裝,它的主要作用是遮風擋寒。

漂亮帥氣的外表,只是供別人欣賞的風景,只有照鏡子的時候才真正屬於你自己。

你眼裡所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道風景線,終歸要回歸於大自然。

以上這些都不屬於你,真正屬於你的只有健康。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再好吃的東西都沒有胃口,再好玩的東西都沒有興趣,再美麗的風景都沒有心情去欣賞,想要的就是把健康快點還給我們。

當我們重病在床,生命只在朝夕的時候,我們就會有強烈的求生慾望,才能真正領會到,眼前的一切跟生命比起來是那麼的不值一提,才真正體會到,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好多的病都是由生氣引起的,是危害我們身心健康的罪魁禍首,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就會感覺心情煩悶站不住坐不穩,呼吸急促困難,身體就像蛇拖了節一樣渾身無力,那種難受的感覺簡直無法形容,甚至會抽搐,昏死,嚴重威脅我們的生命。

為了讓身體恢復到原來的健康狀態,要休整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月,回過頭來我們好好想一想,這不就是自己折磨自己,自己摧殘自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嘛,這又是何必呢?

當我們跟自己的父母長輩生氣的時候,留給自己的是不孝之名,留給他們的是傷心的淚水。

當我們跟家人生氣的時候,給自己的只能是愛人和孩子鄙視憤恨的目光,讓自己變成一個孤立的人。

當我們跟親人和朋友生氣的時候,得到的是毫無親情仁義之名,失去的卻是親人和朋友之間的親情和友情。

一個非常願意生氣,又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既傷害了別人,又傷害了自己的健康,久而久之,朋友沒了,親人不見了,家人也對你漠不關心無視你的存在,父母和長輩對你更是傷心的欲哭無淚,最終你只能落個孤家寡人孤獨終老。

想要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的培養自己對別人有奉獻的愛心,以寬容善待的心來對待別人,把別人的快樂當成自己的快樂,愛別人就是愛自己,把所有的人都當成你的親人來看待,這樣自己的心裡對別人就沒有敵意和憎恨只有愛。

當你知道生氣有這麼多的危害,但是你還要繼續我行我素,那麼誰又能幫得了您呢?您生氣的行為跟慢性自殺自取滅亡又有什麼區別?

但是有些人知道生氣的危害性,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呢?

當我們發脾氣的時候,首先要把握緊的拳頭鬆開,抬起的手臂放到膝下,深吸一口氣然後再一點不剩的呼出去,把高高聳起的肩膀落下來,如果站著,最好能夠馬上坐下來,最好來個葛優躺,可以望望遠方的美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想一想對方曾經對自己做過的有意義的事,想想對方的好對方的優點,想想情緒發作後會給親人和朋友帶來什麼樣的傷害,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傷害?想想自己的行為到底圖個啥?

做一個和藹可親的人,會受到人們的讚揚,做一個對別人有愛有奉獻的人,會受到人們的尊重,沒有戰爭的家庭也是最溫馨的,當你的脾氣不再暴躁,當你的心能善待任何人,你身邊的朋友就多了,你的人生的路就寬了,你的家就溫暖了,你的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歡樂和幸福的,只有家和才能萬事興,未來的事業也會更加的輝煌。




情感解讀520


【人魚薇沫】說到控制脾氣,我就是個火爆脾氣的人,年輕時,能把自己氣死,動手也是家常便飯。

我不是隨著年紀越大脾氣就越好了,正相反,因為家庭瑣事,更容易沾火就著,但最近我突然有所醒悟。

這不是我自己就能體悟到的,是因為開始接觸寫作,讀了一些很好的書籍才一點點認清自我的。

1.心靈類的書籍

這些書教你認知到自我、本我、小我之間的關係,如何同自我剝離,這個道理很簡單,做起來相當難。

火氣上頭的時候,根本不管他什麼哪個我,先吼為敬。

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的女兒,至今一聽到大的聲音就抖,啃指甲成為了她的習慣,導致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件不好的事發生,她會一直哭,哭到天荒地老,哭到肝腸寸斷。

我發現她心理有點問題了。

是因為我,這使我非常難過。我試著和她溝通,儘管很難,幸好她年紀不大,現在還來得及,但有些創傷造成了,還需要慢慢修復。

給大家一個書單為《活出全新的自我》《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心靈之花靈性法則》,就當神話來看,試試為自己的意識覺醒打基礎。

2.心理類書籍

讀這一類書籍,我瞭解到自己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創傷後遺症,導致自己心理不太正常。

認識到自己的心理病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就可以開始治療自我,如果你想通過心理醫生也是更好的辦法。

但是我無法與人進行私秘性溝通,打死我也做不到,但我可以試著自己和自己溝通。

這一階段,我可以度著原諒自己,原諒我的原生家庭,不再抱怨天,抱怨地,我接受一切不好的事情發生。

我也平靜的面對它們,當然還會焦慮,還會煩躁,但是我至少可以看到自己的情緒,我可以問自己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因為什麼,如果不發脾氣,我也認識到發脾氣只會讓事情更壞。

推薦書籍《愛的起源》《幸福的體質—青音有約》還有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武志紅心理學套裝》《愛經的智慧》《張德芬系統》,這些書充分的解釋了你所有發生的心理問題,針對自己的毛病對症來下藥(要麼自己學習治療,要麼去找心理醫生,要麼吃藥都可以)

心理上的毛病不能完全治癒,脾氣不好也是一樣。

但能夠克服,在瞭解我的各種毛病都有其專業名詞後。

單性戀、狂燥性抑鬱,我明白了其根本,這個時候又看到了一本書,幫助我全面的克服了無腦發脾氣這件事。

《逆商》,其中有一個辦法特別好用。

就是在大腦中設定一個聲音,如同手機的響鈴一樣,我設定了成龍大哥做洗髮水的廣告中“鐺”的聲音。

每當我心情差,想發脾氣的時候,這個聲音就會響起,第一時間把衝動壓制下去。

因為書讀得多了,我最近時常發現,我可以觀察自己,如同體內的自我、小我開始分離,我試著分析自我。

發現想發脾氣是因為身體不好,可是某件事正在困擾著我。

如果是身體不好,我試著調均呼吸,做瑜伽。

如果是某個事困擾,我試著把這件事劃整為零,一點點去進行。

然後,一切都好起來了

最近老公那裡事業上遇到些麻煩,一度陷入低谷,在困境中不想爬起。

我試著用《逆商》中的四步方法去幫助他治療心理,當時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並不相信這書中的方法。

可是沒想到小拭牛刀,用了兩天的時間幫他分析完,自問完之後,他已經好多了,能夠聽從我的建議,不再去管那爛成一堆的破事,而是積極的投入到下一個事件中了。

以我多年對抗壞脾氣的經驗,告訴你,不要試著抵抗,壞脾氣象皮球一樣,越壓彈力越大。

我們要試著解剖自己,瞭解自己,觀察自己,幫助自己把壞了皮球割破,把殘存的氣體放出去,讓皮球浮出水面,自由呼吸,才是更好的辦法。

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人魚薇沫談成長


真誠的請教,如何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控制情緒?

不能很好的調控自己的情緒,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古代的張飛等等,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心理疾病的本質,就是不會調控情緒,出現各種症狀,痛苦不已,普通人學會了調控情緒,能在工作,人際交往等方面做得很好,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心理疾病患者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就不會再輕易發作,也就不會再有痛苦了。

明代大儒王陽明是調控情緒的大師,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心學思想,自己並且不斷實踐,成了真正意義的完人,後來的追隨者,如聶豹,徐階,張居正,曾國藩等人無不進退自由,做出了驚人的成績,推動了社會向理性的方向發展。

控制情緒最差的,就是心理疾病患者,讓他們整天痛苦不已,首先需要改變不合理認知,在通過反覆冥想正確的認知,把正確的認知在大腦自動運行,在不斷學習,提升自身能力和修養,處事不驚,不但沒有了症狀,也會讓自己以後的生活精彩。


霍體清


人是情緒變化的,尤其是無奈,承受不了某種現象的時候,真的控制不住,這種現像稱之為太極(太過於某種極限),不管怎麼說,看到的現象是真的,根據看到的情況走正確的路,在現實中學會釋放什麼,控制什麼更壞現象的產生,因為人是有情緒極限爆發的,當一個人對某種極限現象太過於極限時,有的會失控,有半知半覺,有的沒有感覺,就像瘋子一樣,沒有感受沒有感知,整天活在自己的大腦與怨氣當中,而自己沒有感覺感知,所以大家要懂的釋放什麼,控制更壞現像的產生,控制什麼現象達到極限難以控制。

平時調解情緒的小方法:身體的調解:

1、定住身體不動,看著顏色

2、定住肚臍不動,腹部拉直

3、扣緊牙門

4、身正

5、調息 看著顏色調息 通過鼻子調息

也可默讀調息,默讀調息允許超過10,以 免養成生理習慣,大腦受想行識的行為還是停不下來。

6、通過做什麼轉移注意力,隨著顏色去做事,隨著快樂去做事

7、平時保持身正 腹部拉直 牙門扣緊

以上方法只是應對想造成的負面影響


覺悟心理


脾氣是要經歷過很多才能慢慢的磨合,脾氣大就是打小父母慣出的。踏入社會少了遷就你的人,什麼事都要依靠你自己的時候,慾求不滿又沒途徑去放掉這些壞情緒,積累起來就開始爆發。把憤怒不滿全發洩在物品甚至是人身上,前幾年我也脾氣很爆,經常摔手機平板。跟人容易氣衝突。但是這些有什麼用??不都說脾氣大本事小,不就是說的自己嗎?還有臉發脾氣?最後到談婚論嫁的時候,這一身臭脾氣再不改掉,誰敢跟你處對象。多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把你脾氣壓下去,就像上邊說的,你有啥本事,發什麼脾氣,你發脾氣給誰看?誰踏馬鳥你?不就是傻x嗎?然後再告訴自己,你可能什麼都沒有,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那就讓自己先有個好脾氣。學會打擊你的脾氣,再學會接納慢慢變好的脾氣。


Theway堅持


目的蜜瓜,學如臺階,爆如吉他🎸。

蜜瓜得到,吃酒喝茶,彈一曲心愛的“冬不拉”。

建議三點,是我做生意的座右銘,以做生意的經驗回答你的問題——

一,目的蜜瓜。遇事、做事,時刻目的蜜瓜,就是目的明確,明確的如同知道今天中午要吃什麼飯。

要吃什麼飯?你就知道買什麼材料,用什麼調料,不能是市場裡面的東西一股腦地往家裡端吧?

再比如,我用的一個工人,起初一是僵嘴二是嘴碎三是愛罵人;就這三點中的任何一點,假如你是老闆,能忍受的了嗎?估計用不了三天,你就會發火或者暴怒了,工人呢?只能是……。

人們多次勸我把他給開除了吧!這人不好用。我都搖搖頭。我的蜜瓜非常明確,從這個工人身上能夠掙到錢,掙到大錢。因為他幹活不偷懶,特別是帶其他工人出去安裝,不用我去,我在與不在一個樣,時間安排的合情合理,涇渭分明。幹完活把帳給我結清,立馬掉頭回家,接著幹家裡的活。有時在外面遇見談生意的,就做主把生意攬回來了。他處處為主家著想,不多花一分錢,不花冤枉錢。這樣的人你能開除嗎?也不能發火、暴怒;因為你的蜜瓜是,第一就是掙錢,不是打架;其他靠邊站。

日後,我耐心的開導這個工人,並把他說服的特知情,不在僵、碎語、罵人了,文明的很。

用人能用到七層優點足了,十全十美的人是沒有的。

二,目的蜜瓜調整。蜜瓜不是一層不變的,是隨時隨地需要調整的。

比如,去年的一個活:在極其狹小的空間裡,在油煙罩上面,裝蝸牛風機。我按照以前的經驗裝好了,效果達不到主家要求。思考了好多,找不到原因。

百般無奈下自己找廠家,找資料,找高手學習,最後弄好了。

原來掙錢是目的蜜瓜,後來我就改變了——學習學習再學習,把活幹好乾漂亮,幹到主家滿意是目的蜜瓜了。雖然賠錢了,但心裡是甜蜜的,因為自己比以前進步了,進不了很多,有了意想不到的知識與收穫,致使去年的生意越做越紅火。

如果我抱有不變的目的蜜瓜,免不了與主家相互推諉、扯皮,到一定時候就是發火、暴怒了,打個110值得嗎?我事先也說過活不好乾,只能是試試。主家是答應了的。即使這樣,也不能發火、暴怒;我的看法是千載難逢的學習好機會,誰家讓你做實驗呢?

三,目的退縮。

做生意什麼樣的人也遇。人本來就是千奇百態的,要求一模一樣,不都是機器產品了嗎?現實嗎?所以對人就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5000元活幹完了,主家橫挑鼻子豎挑眼,找出一個微不足道的毛病,扣你一二百元。你為此會發火、暴怒嗎?不能,就是目的蜜瓜退縮——結錢回家。日後需要維修,不記“前仇舊恨”,還是快快樂樂的去。與主家相互問好,問長問短。也不能發火、暴怒,這一次做好了,信譽增加。記住:主家推薦你幹活的力度比你自己說1000句好頂用10倍的呦!去年,這方面我得益多多,往往幹一家活帶來十幾家的活。誰好誰壞不用我多說吧?

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大鬧天空”。記得小時候,鄰居就為2元錢,互不相讓,最後打的不可開交。一人肚皮劃破住醫院,一人過失傷人住法院,兩敗俱傷。何必呢?不就2元錢嗎?即使扔掉又何妨呢?

總結:如果你有了以上三點的心態,遇事你還會發火、動怒嗎?無論多大的事情你也會綜合考慮的,不是貿然行事,不是拳頭相加。相信你就是目的蜜瓜,學如臺階,爆如吉他了。即使內心火爆到極點,也是深藏不露,不斷念叨學如臺階。想握拳頭的手就是宛如抱著吉他的手勢了,不是“怒目圓睜”了。

到蜜瓜到手,不但學習進步一步,信譽度又添加一環,豈不是心花怒放?吃酒喝茶,美美的抱起吉他🎸,來一曲心愛的“冬不拉”嗎?

快活無比,拳頭👊一抱,自豪的高喊:我成熟了一步,不在是“暴跳如雷”的人了。


歲月很小4567


脾氣爆的人就溼熱質的人,控制不住脾氣,越發脾氣越溼熱。溼熱質的人特徵眉頭緊鎖,兩眉之間有兩條豎紋,臉色鐵青。這種人要找中醫慢慢調理才行!


王騰龍6


一個人的脾氣是天生的,很難再去改變,但不良情緒完全可以控制,或者說可以轉化。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一個人在怒氣沖天時,很容易行為失當,造成不良後果,出現無法挽回的局面,往往得不償失。所以當怒火中燒時,一定要冷靜一下,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的狀態恢復理智。

生活中,“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時刻經常會出現。曾經看過一篇報道,一對情侶去吃飯,旁邊桌子上的醉漢對女生吹口哨,男生本來不想理會,但女生一句“不像個男人”,於是男生衝上前和醉漢撕打起來,後來身數刀被送到醫院搶救,臨死前問了女生一句“現在我像個男人嗎”?女生嚎啕大哭……

話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可以當將軍,可以攻佔一座城。所以當脾氣暴躁,情緒不良時,千萬不要做任何決定,儘量讓自己冷靜,轉移注意力和深呼吸都很有效。

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





青海漁夫


【第一點,外求模式】,容易起情緒是有把快樂建立在別人身上的心理模式。如果您把感覺“生氣、憤怒”的原因歸因於環境中外在的人事物上,比如妻子、丈夫、孩子、同事、領導、父母等人際關係上,這種向外歸因的思路在您遇到這個人之前或事情發生之前,您就已經形成了。您小時候會有過希望別人成為您朋友對您好,從而渴望友誼害怕失去友情的經歷吧?或在老師提 問的時候害怕自己答錯而心情忐忑的體驗吧?您遇到這個人之前就有希望別人愛你、認同你,希望從外界獲得他人的愛與認同的心理需求吧?所以在遇見他之前您就已經有了向外歸因的心理習慣。這種這種從兒童期形成的把責任要外界來承擔的心智模式不進行重新的 梳理,就像幼兒園的孩子爭搶玩具一樣的爭執,在情緒上就成了外界環境的奴隸,感情就很被動。

這種外求的心理模式不破,即便當前的這個人改變了態度對自己很好,然而,在下一件事情、下一個人際關係上,依然會等待別人改變,自己才開心。這樣的人生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有力量的還是無力的?別人可以給予愛也可以不給,有哪個人可以永遠抓住別人的愛不變呢?這世界上有永恆不變的狀態存在嗎?

只有真正的不但生理上是成年人、在心智模式上我們要建構成年人的自我勝任感,把愛的責任擔當在自己身上,替代兒童的外抓別人愛或認同的模式,才會真正的有自在感。破解這種外因的假因果,而重新梳理看清晰我們的情緒不取決於外界發生的人事物,而是取決於自己的想法 ,進一步說是取決於自己內心的智慧,既如果歸因於外,這個人會在人生的諸多事情上不斷的認為這是阻礙那是阻礙。當迴歸內心 的智慧維度的提升的時候,所有外在發生的都是幫助自己打開格局,提升心智成熟度,讓自己超越現在的心智,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的臺階。用高維度的智慧應對人生的人事物,沒有侷限都是禮物。

《論語》: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歸因於外,歸責於外,沒有擔當、建設和推動事情的解決和良性發展,而只是抱怨,不但事情沒有解決,反而增加了不和諧。

君子會把遇到的事情做為提升自己智慧的機會,從而看見價值,發現價值,甚至創造價值。

比如很多走進婚姻的婚後人士,認為結婚後發現了伴侶的很多缺點,不能接受這些“缺點”,慢慢就沒有愛了。婚姻只是因為孩子的存在而無奈的維持。由於看不慣伴侶的某些言行,經常發生爭執。比如有人說,他沒有結婚前那麼對我好,呵護我了。看上去的確很合理的理由。這個“我需要別人愛我,我才感覺到自己足夠好,才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我才開心。”是慾望的習性還是真相呢?

如果把這個外求愛慾的想法當真,您的感覺是自在的還是不自在的?而且這類三觀是在結婚前就有的還是遇到伴侶之前就有的?遇到伴侶之前是否在人際關係中有過類似的外求愛而患得患失的糾結呢?比如面對父母,老師,同學的時候,您是帶著“我足夠好”的自我認知去愛人,還是帶著“我不夠好”的認知渴望別人的愛呢?

飢餓的人和飽腹的人,哪個會渴望吃?

所以,所以您是否覺察到在內心深處,在您遇到當前的人事之前,您內心中的“我不夠好”的自我低價值的認知才是真正導致您拼命向別人身上抓愛、抓認同的因呢?

【第二點,匱乏價值觀】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於自己當下把“不好”、“不對”、“沒有價值”這些自己頭腦中的價值觀給當真了。“應該這樣”、“這是不對的”、“這是不好的”、“這樣做太糟糕了”,這些價值觀是真的嗎?您認為不好,不對的事情,所有人都這樣認為的嗎?

執著於固定不變的標準的人必然會痛苦。因為人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

這個“我不夠好”是很多人內心中深深的價值觀。不破解掉這個價值觀,即便得到愛會恐懼愛的失去。依然會患得患失,內心會真正的踏實、幸福嗎?我遇到有些諮客已經結婚,甚至孩子都很大了。然而特別在意自己的伴侶跟異性交往,要麼是很擔心,要麼是很生氣,甚至不允許伴侶跟任何異性有接觸。所以只要帶著“我不夠好”的潛在的這種自我價值觀,種下匱乏的種子,收穫的依然是痛苦的果。無論對方是否有外遇行為,內心中依然是痛苦糾結的。

有這樣一個笑話意味深刻:有一位丈夫下班回家,妻子翻看丈夫上衣的口袋,發現有一根長頭髮,就大哭大鬧,責怪丈夫“你竟然跟長頭髮女人在一起,說,你倆有什麼不軌”。忠厚的丈夫有口難辯,以後上班只有離長頭髮的女士遠一些。

過了一段時間後,有一天下班回家,妻子在他上衣口袋發現了一根短頭髮,又鬧騰了起來:“說,這個短頭髮的女人是誰?”丈夫無語,以後跟任何異性都距離遠遠的不敢接近。

某天丈夫進家門後,這位妻子翻過他所有的衣服口袋沒有找到任何頭髮,這次她徹底的歇斯底里的摔東西,鬧著要離婚,大哭大鬧“你搞有頭髮的就算了,沒頭髮的你也搞,難道我還不如沒頭髮的女人?”

所有人際關係的煩惱是基於事實還是自己內心中“什麼或某某不夠好”的三觀?

一個人內心中有越多的“他不好”、“我不夠好”、“事不好”這三觀越多,是越容易開心還是越不容易開心?

家庭、單位只是我們生活的外在環境,種苦瓜種子得苦瓜,種甜瓜種子得甜瓜。有其因必有其果。一個人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取決於環境中發生的人事物還是他腦海中的三觀呢?

所以有道德有智慧的君子是修的自己的內心,不是修理別人。同時他也是最大的獲益者。

一個人內心中需要的條件越多,是越容易開心還是越不容易開心?

君子修的是自己的心,無欲則剛,知止而後有定。當你沒有我需要別人愛的想法時候,感覺是自在的還是不自在的?所以,你需要別人的愛,是真的嗎?

身體成年而心智上沒有覺知力的人,如不拓展自己的心智,把“我不夠好”、“我需要某某標準”給當真了,一旦外界變化,他就難受。不變化,左手摸右手產生了厭煩感,活的無趣無聊,也難受。所執著的一堆的標準、要求,是讓自己更幸福了還是更痛苦了呢?

【第三轉匱乏為富足,喚醒光明心】君子修養自己的光明心。破掉自己內心中一個個“這不好”、“那不好”的有標準,他看誰都美,看什麼事都好,看到自己的伴侶就像第一天看見一樣的美,苟日新日日新,天天都是初戀般的感覺。無論發生任何人事物,都是來滋養自己的,讓自己心靈看清自己本自就有的自由和富足的的。活出富足狀態的人,剩下的就是自然而然的喜悅,自然流淌出愛溫暖世界。


心靈孤者


這個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做好的,也不是一言半語就能教會的,這要時間磨鍊,時常反思反省自已,真正觸動了靈魂,振動心靈深處,感覺到不改變自己,就無法生存,或嚴重影響自己顏面,不改就無法堂堂正正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