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為什麼沒有稱帝,是因為孝莊還是另有他因?

新百科

多爾袞一生有多次稱帝機會,尤其是在皇太極死後他攝政時期,但他沒有稱帝,這是為什麼?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多爾滾沒有稱帝不是因為孝莊的原因。下面本人就幾方面來說說,希望和歷史愛好者共同探討。

內部實力對比不佔優勢,只能退而求其次。

皇太極死後能夠繼承皇位的,除了多爾袞和年邁的大貝勒代善,就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皇太極在世時雖然比較賞識多爾袞也重用了他們三兄弟 ,但還是有所戒備,處處打壓他們三兄弟。在皇太極去世時,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兄弟擁有兩白旗,但此時的兩白旗已經沒有努爾哈赤留給他們兄弟三人時那樣強大了。經過了此前皇太極的不斷整合,皇太極親手掌控的兩黃旗才是最強大的。在皇太極死後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兩黃旗的動向決定著皇位的歸屬。以圖爾格,索尼,鰲拜為首的兩黃旗將領經過商議決定支持豪格,鑲藍旗的濟爾哈郎也比較傾向豪格,此時的豪格自己也是正藍旗旗主,他擁有四個旗的支持按理說是繼承皇位的最大熱門。當在決定皇位繼承人的會議上有人提出由豪格來繼承皇位時,他卻無厘頭的謙虛推辭了一下,這時多鐸順勢馬上提出由多爾袞繼承皇位。但兩黃旗的將領已經率兵將議事大殿包圍,劍已出鞘,一定要立皇太極的兒子。此時多爾袞表現出了一個傑出政治家的能力,他深知兄弟三人的力量不能與豪格硬拼,只能退而求其次,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他提出由福臨繼承皇位,自己與濟爾哈郎輔政。這樣一是安撫兩黃旗,由先帝之子繼位,二是打壓了最大對手豪格,三是拉攏了濟爾哈郎。

由此可見,這次多爾袞爭奪皇位沒有成功是因為內部各派實力對比中,多爾袞並不佔優勢,與其沒有把握,不如退一步,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外部形勢不容許他稱帝,重心在對外戰爭。

有人說多爾袞做了攝政王大權在握,是不是可以稱帝了?沒有稱帝是因為孝莊,我不這樣認為。

多爾袞雖然做了攝政王,但當時天下並不太平。首先面對的是入關的問題。入關之後又有與李自成作戰和南明政權的問題。此時多爾袞若是急著稱帝,試問在前方的將士會怎樣想?豪格和兩黃旗的那些將領都在外邊作戰,多爾袞最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做任何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可能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為了私利而亂來。

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不論滿清內部有什麼利益爭奪,他們總能找到妥協的辦法而一致對外。比如說當初皇太極與代善爭奪汗位時,如今多爾袞不可能能為了帝位而喪失統一中國的大好局面。


多爾袞受自身條件所限,沒有稱帝

首先,多爾袞沒必要稱帝,大家都知道他只有一個女兒,他的兒子也是多鐸過繼給他的,就算他稱帝了,也有可能秋後被算仗。

其次,他最中意的人選——多鐸先他而去了,阿濟格又不受人待見,沒有中意的人選還不如不攤這渾水。

再次,他雖然沒有稱帝但卻有皇帝的權利,與其身後得個篡位的罵名還不如安穩的繼續輔政。

最後就是他可能沒料到自己會暴斃。有些事情也許根本就沒來得及實施。身後的事也沒有安排。

內部沒有絕對實力,外部形式不容許,自身條件有缺陷,致使多爾袞沒能稱帝。

大家讀過後有什麼想法歡迎在下方一起留言評論。 我是聽濤軒書法,歡迎大家關注!


聽濤軒書法

先把後半段疑問否決了,像多爾袞這種殺伐果斷影響中國歷史的人,能為了區區一個女人自斷前程?不否認英雄愛美人,但英雄往往愛的是好多美人。為什麼魯迅看徐志摩不順眼?是因為徐志摩一身才華卻不為家國大義努力,除了寫詩就是寫詩,後來還因為看林徽因的演講發生空難去世了。徐志摩可以因為愛情付出一切,但他只是安身立命的孱弱藝術家。知識分子有兩大特點,一、患得患失。二、執念,非常深的執念。多爾袞是誰?滿清入關制定國家條令的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如果是個有執念且喜歡患得患失的文人,那麼這個國家也就日薄西山了。比如大藝術家李煜,詞雖然寫得棒極了,但膽識和政事就差些水平。比如希特勒,一個屢次被美院拒絕的畫家,發動了邪惡的法西斯戰爭。再看明朝那些修仙的、當木匠的皇帝,哪個不是把朝政弄得烏煙瘴氣。所以多爾袞不稱帝的原因,一定不是因為他嫂子孝莊太后。如果是,他早就死在戰場上了,或者被皇太極殺了也不一定。

多爾袞為什麼沒有稱帝?

多爾袞其實有兩次當皇上的機會,一個是努爾哈赤死後,眾貝勒的皇位爭奪戰。二是,皇太極死後,與眾皇子的皇位爭奪戰。先談談第一個。

  • 努爾哈赤皇位爭奪戰:


努爾哈赤有16個老婆,這16個老婆給他生了16個兒子8個女兒。到努爾哈赤1626年死之前,有資格參加皇位爭奪戰的兒子們分別為:長子愛新覺羅褚英、次子代善(大老婆滿族人佟佳哈哈納札青之子)、莽爾古泰(省略姓氏愛新覺羅)、德格類(二老婆滿族人富察氏之子)、皇太極正宮皇后滿族人葉赫那拉孟古之子,慈禧老佛爺的祖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大妃滿族人烏拉那拉氏阿巴亥之子),一共八個人。其中在1613年長子褚英因為汗位繼承人的身份引起兄弟內訌,努爾哈赤因為大局,廢掉了褚英的繼承人身份,不久後將其處死,之後次子代善因和大妃阿巴亥的不清不楚失去了奪位資格。而且在褚英被立太子之前,努爾哈赤和親兄弟舒爾哈齊因立繼承人一事發生不快,舒爾哈齊被軟禁。莽爾古泰因弒母一事,在滿族失去威信,幾乎沒有支持者。

一系列繼承人的問題過後,努爾哈赤因為大妃阿巴亥賢良淑德陪伴他最久,比較傾心多爾袞和多鐸。為了給阿巴亥這一支足夠的爭位本錢,努爾哈赤把自己的八旗兵打亂、重組。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八旗規模如下:


正黃旗旗主多鐸35牛錄(牛錄屬於編制單位。1旗25牛錄,1牛錄300人)。(12歲)

鑲黃旗旗主阿濟格15牛錄

鑲白旗主多爾袞30牛錄。(14歲)

正白旗旗主皇太極25牛錄。(34歲)

正紅旗旗主代善25牛錄

。(43歲)(失去資格)

鑲紅旗旗主嶽託26牛錄。(代善兒子)(孫子輩,失去資格)

正藍旗旗主莽爾古泰21牛錄。(弒母,失去支持者。失去資格)

鑲藍旗旗主阿敏33牛錄。(努爾哈赤兄弟舒爾哈齊之子)(侄子不是兒子,失去資格)


一番篩選下來,努爾哈赤死後能繼位的兒子有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一方和皇太極一方。他們兩方的軍事比例為:80:25。其中大妃阿巴亥這方主推多爾袞,代善因為阿巴亥的關係也主推多爾袞,而黃太極這方只有自己。他們之外的莽爾古泰和阿敏不參與、不討論,當看官。

如上多爾袞和皇太極的的軍事比例就變成了

131:25,完全是東風壓垮西風的節奏。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多爾袞有那麼大的優勢,為何還讓皇太極稱帝?

因為代善的臨陣倒戈,確切說是代善的兒子臨陣倒戈皇太極。對於父親因為多爾袞母親阿巴亥而失去競爭資格的事情代善的兩個兒子一直耿耿於懷。這是很符合常理的心態,如果代善沒有失去當皇帝的資格,那麼他的兒子便大有機會當以後的皇帝。這倒好,因為代善和阿巴亥的風言風語失去了資格。他倆哪有理由還支持多爾袞上位,不扯後腿多爾袞就該謝天謝地了。

代善所代表的勢力一倒戈,多爾袞和皇太極的比率就變成了80:75。更倒黴的是,努爾哈赤駕崩沒多長時間,多爾袞的靠山母親阿巴亥便自殺了(野史說是皇太極設計得)。14歲的多爾袞PK34歲的皇太極,一無經驗二無城府,更沒有率先爭取到看官莽爾古泰和阿敏。本來先天的優勢,被人精皇太極弄得兵敗如山倒。還沒反應過來,便讓代善一幫捨棄,把皇太極推上了皇位。

  • 皇子皇叔爭奪戰

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突然駕崩。此時的多爾袞已經不是14歲的多爾袞了,他是32歲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一旗之主的意思)。這次與他競爭的主要選手是:皇長子豪格

(滿族人繼妃烏拉那拉氏之子,35歲,張獻忠的人頭就是豪格砍得)、皇子福臨蒙古人莊妃之子,5歲)、皇子博穆博果爾二婚婦女蒙古人貴妃博爾濟吉特氏之子,2歲),一共三個人。

三人中,屬皇長子豪哥最有資格,其次是福臨,博穆博果爾排最後因為他媽是二婚。當時能參與人選評定的連多爾袞在內有:代善、濟爾哈朗(皇太極的表兄弟)、多鐸、阿濟格、阿達禮(代善的孫子)。這幾人裡,代善是多爾袞的死敵,阿達禮跟皇太極不對付站多爾袞立場,親兄弟多鐸和阿濟格自不用說也是多爾袞立場。奪位經驗大亨多爾袞PK奪位小白豪格。65牛錄PK61牛錄。爭位當天,代善首當其衝支持豪格,濟爾哈朗卻支持福臨,阿達禮對他爺爺沒反對,但沒有贊同屬於棄權票。阿濟格和多鐸支持多爾袞,而且還跟豪格發生了幾句口角。此局面,多爾袞大有一搏的勝算。

但多爾袞為什麼讓福臨(順治)當皇帝了呢?

因為1643年,滿清還沒有入關,明朝還沒有亡,李自成還混得風聲水起。如果因為奪位發生內訌。前有豺狼後有虎豹,大清還玩什麼康乾盛世?玩什麼文字獄?多爾袞一路走來深知權利平穩交接的重要性,一個國家如果在關鍵時刻,權利交接出現問題發生血腥政變,那麼,混亂給這個國家帶來的將是滅頂之災。所以多爾袞提出了讓福臨當皇帝的建議。第一,福臨年齡尚小,有助於他當攝政王操控政事。第二,其母孝莊是蒙古人,福臨繼位可以穩定蒙滿和平。多爾袞放棄爭奪,助福臨上位,充分證明了他並沒有被慾望衝昏頭腦。這點,後世的滿清其實應該對他打起十二分的敬意來。
1650年,多爾袞因病去世,他活了39歲,足下只有過一個女兒。有好多人說,多爾袞當攝政王后有很大機會弄掉順治當皇帝。沒錯,但多爾袞自1640年開始便身體欠佳,到了1649年,他因病遷往塞王調養。試問,一個得病的人還有什麼精力覬覦皇位?他的皇位能給誰?給他過繼的兒子?對於病入膏肓的人來說,健康應該是第一位的吧。誰敢說自己能看淡生死?(

結語格局有點小了,尷尬


老四有顆後槽牙

多爾袞沒有稱帝主要原因是時機不到,另一個他去世太早。

多爾袞也是一個軍事天才,軍事能力不遜於努爾哈赤皇太極。在他的指揮下滿清迅速統一了中國。貢獻很大,想當皇帝的阻力同樣大。

第一,中國人都講究名不正,言不順。多爾袞也不能逃離這種傳統觀念的巨大壓力。皇太極去世後,他的兒子是正統的繼承者。多爾袞要是奪位就是得位不正,就是亂臣賊子。周文王、曹操都有實力當皇帝,卻都不願意走出那一步。事實上中國歷史上這種事例很多。多爾袞也會面臨這種選擇。



第二,多爾袞本身還沒有能奪取帝位的絕對實力。努爾哈赤訂立了八王議政制度。八王就是滿清的八位旗主。八旗裡有皇太極的鐵桿支持者要求立皇太極長子豪格。大臣裡支持豪格的人也佔多數。多爾袞無力壓制,最後達成妥協,立順治為帝。

第三,多爾袞去世太早,無法確定他的真實想法。多爾袞39歲去世,如果再有10年,就能觀察出他是否想奪帝位。

第四,多爾袞愛孝莊是毫無疑問的,否則不會冒生命的風險。如果是因為孝莊而退讓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過這個因素野史性質較大,不作為論據。



滄海歷史春秋

當時歷史很有趣,且聽我徐徐道來!

想要稱帝,必須大權在握!而清朝初期的軍權又在八旗!

且看努爾哈赤時期八旗旗主大致是這樣的

正黃(45牛錄)和鑲黃(20牛錄):努爾哈赤,正白旗(25牛錄): 皇太極,鑲白旗(15牛錄):諸英之子杜度,正紅旗(25牛錄):代善,鑲紅旗(26牛錄);代善長子嶽託,正藍旗(21牛錄):莽古爾泰,鑲藍旗(33牛錄):阿敏。解釋一下,牛錄是滿族的一種軍事,生產單位。一個牛錄有300人,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營!注意看,這裡沒有多爾袞哦!那多爾袞是多會執掌一旗呢?




到天命8年,努爾哈赤60多了,心想,大兒子們都事業有成,該給小兒子們一些家底了,於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經過調整,各自擁有三十個牛錄。阿濟格領正黃旗十五個牛錄、多爾袞領正黃旗十五個牛錄、多鐸領鑲黃旗十五個牛錄,,剩餘鑲黃旗十五個牛錄依舊由努爾哈赤親自統領。此時,努爾哈斯正式確立鑲黃旗為八旗老大!而此時多爾袞三兄弟,阿濟格(18歲)、多爾袞(11歲)、多鐸(9歲)!而最大的對手,皇太極正值壯年,同時也是四大貝勒之首,怎麼徵呢?權利沒人家大,資歷沒人深,大貴妃又殉葬了,沒辦法,只能忍了!第一次爭奪皇位因為條件不成熟不得不放棄!

皇太極稱帝后,八旗又經過一些調整,成了這樣鑲紅旗——阿濟格,正白旗——多爾袞,鑲白旗——多澤,正紅旗——代善,鑲黃旗——阿敏正藍旗——莽古爾泰,正黃旗、鑲黃旗——皇太極。這樣,多爾袞第二次爭奪皇位的機會來了,多爾袞三兄弟,掌握了3旗,但是八旗老大,鑲黃旗不在自己手裡,而此時的上三旗是正黃,鑲黃,正藍,都不在自己手裡,後來,皇太極因有人告發已經去世的原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德格類謀反,皇太極趁機剝奪了莽古爾泰、德格類一門的旗權,並調任豪格擔任正藍旗旗主,上三旗都在皇太極手中,只能繼續潛伏了!皇太極死後,為了朝局穩定,立福林為帝,以待日後圖之第二次爭奪皇位的機會沒了!

第三次就是順治登基後,多爾袞一家獨大,而此時多爾袞搞定豪格,將其下獄。同時,他調任多尼(多鐸次子)、阿濟格頂替豪格成為正藍旗旗主,而他自己則擔任正白、鑲白兩旗旗主。此外,他還將正藍旗調出上三旗,將自己的正白旗調入。此時,多爾袞手裡有3旗,順治手裡有2旗,其他人手裡有3旗。3比2比3最好的機會來了!但是,在這次機會到來時多爾袞的生命確定格在了三十九歲,冬獵時病逝!

做為一個政治家,兒女情長對其政治決斷影響微乎其微!


小川歸大海

無風不起浪,要說多爾袞和孝莊沒有情愛之事,反正我是不信,就像北方流傳著一句話說的,“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嫂子”,更何況是蠻夷之地的人,對這樣的事情早已見怪不怪。

多爾袞之所以沒敢稱帝,在我看來有三個人起到了阻擾的作用。

笫一位是肅親王豪格,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按理說繼承皇位的是他,但由於自己出身不高加上勢力不如多爾袞,所以與皇位失之交臂,也因為如此,他和多爾袞勢兩立,他雖然實力不如多爾袞,但也是手握重兵之人,如果多爾袞想自立為帝,那無疑會讓剛剛強大的大清,立馬陷入內亂之中。



第二位,是禮親王代善,身為努爾哈赤的長子,滿族族長的他,在八旗諸將中威望甚高,連多爾袞對他也要禮讓三分,他是不會看著剛剛崛起的大清王朝,而毀於內亂之中,因此,他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多爾袞稱帝。

第三位,是孝莊太后,孝莊屈身於多爾袞,不排除有消磨他野心的成分在,另外,孝莊聰明睿智且名正言順,最少在表面看來地位是高於多爾袞的,手中的權利也不容小覷,其實到了多爾袞後期,他的實力已逐漸的被孝莊削弱了。

當然,多爾袞雖然沒有稱帝,但就他而言其實和皇上沒啥區別。


曹操的速度

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根本和孝莊沒關係,影視劇中戲說不要當真。


從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以來,八旗制度就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既管民又管軍,各旗旗主權利極大。皇太極駕崩之後,沒有指定接班人引來各方勢力爭奪。主要有倆方: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支持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正白旗,鑲白旗,多爾袞同母三兄弟支持多爾袞,正紅旗和鑲紅旗旗主代善和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是中間派,豪格和多爾袞不論誰稱帝,都會導致八旗分裂,甚至內戰別說入主中原,本來就人口不多的滿人,也會元氣大傷,消耗殆盡。


這是滿清貴族最不願意看到了,在兩紅旗旗主,當時輩分最高的禮親王代善的主持下,照顧兩黃旗的利益(天子親統),選太宗子孫當皇帝,得到兩黃旗的支持。照顧兩白旗利益,將軍權給了睿親王多爾袞,當攝政王,保持了八旗的團結,才有了後來的揮師入關,入主中原。即便在多爾袞權勢最大的時候當了皇父攝政王時,要強行稱帝,也會引來兩黃旗的強烈反對,中間派也不會支持他,他不會不掂量掂量的,多爾袞是有帝王之才無帝王之命,他不是不想稱帝,而是現實不允許他稱帝,認命把


黛山鳴月

多爾袞一生中有3次離皇位一步之遙的機會,但他最終卻都沒能更進一步。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17歲就隨皇太極帶兵打仗,立下了赫赫戰功,被皇太極封為和碩睿親王;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擁立皇太極年僅6歲的兒子福臨繼位,也就是順治皇帝;之後,他從兩個攝政王到大權獨攬,先後被順治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和皇父攝政王。



從上面的多爾袞的經歷,俺來分析一下他的3次機會:

機會1:多爾袞與皇太極之爭

據說有努爾哈赤想傳位給多爾袞的打算。可是努爾哈赤的突然去世,並未立遺囑讓誰做接班人。努爾哈赤死時只有他寵愛的大妃阿巴亥在場,也就是多爾袞的母親。當時有希望成為大汗的有四大貝勒(代善、皇太極、阿敏、莽古爾泰)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由於代善的兩個兒子和代善的原因,把皇太極推上了汗位。多爾袞的母親阿巴汗被逼陪葬努爾哈赤,保全了尚未成年的多爾袞和多鐸。多爾袞那年才15歲。那時皇太極已經34歲了。



機會2:多爾袞與豪格之爭

豪格,皇太極的大兒子,多年來的征戰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比多爾袞還大3歲。

皇太極生前也沒有指定過接班人,因此各方勢力對皇位都有覬覦之心。在多爾袞與豪格兩派勢力的爭鬥會議上,多爾袞認為自立條件尚不成熟,於是達成了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條件:擁立皇太極年近6歲的福臨繼位。

雖然多爾袞在這次沒能當上,不過他當上了攝政王,同時也讓豪格失去了稱帝的機會。


機會3:多爾袞獨攬大權之後

此時的多爾袞大權獨攬,實際權力已經凌駕於順治皇帝之上,但他依舊沒有當皇帝。

關於此時他為啥不稱帝,有以下兩種說法:

1:他愛江山更愛美人

為了心愛的孝莊太后,甘願扶持她的兒子福臨,自己只做個皇父攝政王。

此種說法一直存在爭論,無從考證

2:他只有一個女兒

多爾袞不多產,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即使他稱帝,他去世後肯定會被反攻倒算的。

正當多爾袞權傾天下之時,他卻在一次塞北狩獵中意外墜馬受傷,最後不治身亡,年僅39歲。除了無可奈何地抱怨命不好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更好的理由來解釋他為啥不稱帝了。


不藥的花花世界

多爾滾不當皇帝的原因

世人多以,文武多爾袞,當路矣。何不自立為帝,而欲甘心輔少主福臨??實,此其故可曰使人無可奈何。多爾袞一生中有數離位一步之遙也,終之而莫能更。多爾袞始得與位“親接”是在努爾哈赤卒也,時多爾袞十五。因努爾哈赤生者置觀,其殆定傳位遺多爾袞。如其將旗中自領之正黃旗、鑲黃旗多付之多爾袞與之別二同母兄弟阿濟格、大,並明示其死以為鑲黃旗旗主阿濟格,大為正黃旗旗主,別賜一旗為多爾袞。此所以多爾袞三兄弟在軍事實力者有斷之勢,他面旗主無與抗。然而,未及努爾哈赤辦,乃遽違世矣。以努爾哈赤生前並未明指定過襲人,是故,其第八子皇太極即在眾下,即皇帝位。多爾袞第一次與位交臂。多爾袞再得登帝位於皇太極卒也。以皇太極生亦無以過繼人,由是諸方勢皆謂位有覬覦。時多爾袞已為大清一等一之實使人,加上功,多滿清宗室皆持之自立。多爾袞之要競爭者為皇太極也豪格,自法性上說,其於多爾袞更具長。同時並,支豪格之勢亦不減多爾袞。兩勢度劍拔弩張,相爭不下。即在後頭,多爾袞以立具不成,遂發了一個使諸方皆受也: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十六之福臨嗣。雖多爾袞在此位之爭中未能當上皇,然其坐立之功而為之攝王。多爾袞第三能當上皇帝也,自即於其勢重而。當時滿朝文武皆唯多爾袞馬首是瞻,小皇帝順治多爾袞服服帖尤為言於。時多爾袞出獵或將時,王公貴人皆欲班跪送。多爾袞於禮容上亦始上齊,“所用儀仗、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凡一切政,多爾袞復有恭請舉,未奉皇帝旨意,而皆稱詔旨,儼如皇帝。此時之多爾袞,實已加於順治皇上權。然其故不為帝。或曰多爾袞友愛江山更愛美人,為愛之情人孝莊太后,願持莊之子福臨立,自己只默默的做個攝政王。但事實上,為一成之政治家,一個宿將,此事得之便向尊者絆腳石??事實上,多爾袞在位中,擅權專政,任人唯親,順治帝日皆可謂處“炭”。從種種觀,多爾袞直皆有帝心之,所以不稱,要以為時未成,不敢遽行。然其動,皆在使自離御座更近一步。同時並,多爾袞時不到四十歲,彼固自以有大把也。終,多爾袞汝凝在了三十九也。其身中數離御座並一步之遙,而終不能成夢。非無可奈何而怨命不好外,似亦無當之理來說多爾袞何未能當上皇帝也。



默路人L



其實,多爾袞根本沒有稱帝的實力,我們看看順治是怎麼選出來的。皇太極死後,沒有留下遺詔立儲,生前也沒有傾向於立哪個皇子為儲君的跡象,給了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的機會。先來看看當時皇位最有力的幾個爭奪者: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正白旗旗主

多鐸: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鑲白旗旗主

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兩紅旗旗主,和碩貝勒,四大貝勒之首

豪格:清太宗皇太極長子,得到兩藍旗和兩黃旗的堅決擁護

在召開選立繼位者的宗室會議之前,多爾袞試探性的詢問索尼的意見,索尼的回答很直接: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短短一句話,索尼亮出了兩黃旗的底線——

未來的大清皇帝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至於哪個兒子,可以商量。



同時,多爾袞也聽出了索尼的弦外之音——先帝的兄弟們就不要有什麼非分之想了。宗室會議上,兩黃旗的代表大臣索尼和鰲拜甚至帶劍入宮,多爾袞以努爾哈赤定下的八王議政祖制才將他們哄出去。會議正式開始,各方開始發力角逐。

阿濟格和多鐸首先出招,擁立多爾袞為帝,多爾袞沉默不言。多鐸一看多爾袞半天沒反應,提議立自己,被多爾袞否定。多鐸又提出立代善,代善以“年老體衰”為由拒絕。代善提出立豪格,豪格又推辭不受。就這樣幾方互踢皮球,踢來踢去,沒有個結果,個個做夢都想當皇帝,卻都表現的視帝位為燙手山芋。最後兩黃旗撂下一句狠話: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們寧可死從先帝於地下!



如此形勢,多爾袞明白了,如果自己強行上位,兩黃旗一定和他玩命。但也絕不能立豪格,因為他已經成年,又是多爾袞的敵對勢力,一旦登基,多爾袞必將死無葬身之地。權衡再三,選了6歲的福臨,也就是順治帝繼位。在多爾袞看來,選福臨有三個好處:第一、福臨年幼,便於控制;第二、滿足了兩黃旗的要求,讓他們閉嘴;第三、滿清還未入關,內部必須要團結,各方勢力沒有撕破臉皮,平息了一場皇室紛爭。

順治的這個皇位,其實是各方勢力相互妥協的結果。現在看看,多爾袞的勢力根本沒有發展到一家獨大,單一個豪格,就夠他喝一壺的了,他成功阻止了豪格登基,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所以他根本不具備稱帝的實力。入關後,多爾袞一直做到皇父攝政王,權力凌駕於順治之上,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再者時間不等人,多爾袞只活了38歲,就去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了,而且他還沒有兒子,導致他入關以後雖大權在握,但對皇位沒那麼迫切的渴望了。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清朝第一大功臣多爾袞的爭權之路!

其實,在歷史上關於多爾袞沒有稱帝的原因有很多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說是:“多爾袞之所以沒有稱帝是因為喜歡孝莊文皇后,而放棄自己稱帝”,這種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也是沒有真實準確的歷史資料為其提供史料支撐的,所以這個說法在目前來看是不成立的。

那麼多爾袞放棄稱帝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其實不難理解,在崇德八年時,清太宗皇太極猝死,他生前未立嗣子。這時皇位究竟由誰繼承就成了各方爭奪的焦點了。最後皇位繼承的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和以多爾袞為首的兩白旗上。雙方相爭,誰都不肯妥協。此時的多爾袞並不受到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的支持,當時多爾袞自立的條件還不成熟,阻力主要來自於皇太極手下的親信大臣。最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和眾人協商後決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也就是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帝位。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多爾袞當時之所以放棄帝位,是因為當時多爾袞稱帝的條件並不成熟,所以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多爾袞選擇放棄了稱帝,並不是所謂野史所說的多爾袞是因為孝莊文皇后而放棄稱帝的!

以上為本文的全部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圍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