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李世民為何最不喜歡秦叔寶?

遊書斌

(秦瓊和程咬金)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秦瓊位列其中。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他是李世民手下的兵馬大元帥,他和羅成、程咬金投唐後,一直追隨李世民麾下,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牛人。因功官拜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


(唐太宗李世民)

秦瓊可謂是個功高蓋世,為唐朝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在凌煙閣24將中排名位居最後——第24名胡國公秦瓊。這就是最好的明政。李世民把他排在最後,羞辱之意,倒數第一,好說不好聽吧。

就連當初被他“三鞭換兩鐧”打敗的尉遲恭都位居第七名,草包肚子程咬金還位居第19名呢。其它的人不說,就他兩個來說,無非就是秦瓊沒有參加那次政變的緣故吧。尉遲恭和老程是政變的積極參與者,當然,論功行賞二人都高於秦瓊。

那麼秦瓊為什麼沒有參與政變呢?歷史記載語焉不詳,春秋君從秦瓊性格來分析,秦瓊是至孝之人,他老母親從小教育他要忠君。這種思想是潛默移化的,是骨子裡流淌的血液。當時李建成是嫡長子,是唐國公李淵的正統接班人,李世民殺兄逼父,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不忠不孝的表現。秦瓊的思想肯定有激烈的碰撞,於是他託詞身體不好,拒絕了李世民的請求。沒有參與政變。我認為這是秦瓊不被李世民喜歡的主要原因。(不知我的證據是否靠譜?請留言告知)


(凌煙閣)


秉燭讀春秋

凌煙閣秦瓊排名偏低的最新證據



唐太宗李世民

隋唐演義裡排在前十一位的好漢,絕大部分是浮雲。宇文成都、裴元慶、熊闊海、伍天錫、伍雲召、魏文通和新文禮,全都當神話看好了。靠山王楊林,原型可能是名將來護兒,小將羅成的原型可能是羅士信。十一條好漢去掉九條,秦叔寶的排名就要名列前茅了。真實的情況秦瓊就是一名猛將。



秦瓊請戰

李世民起兵時才十八、九歲,年輕氣盛,最瞧不得敵人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要是打仗時在兩軍陣前看到對面敵人有囂張的,就回頭給身邊的秦瓊說:“去滅了他。”於是秦瓊縱馬持槍而出,獨闖敵陣,在萬軍之中把那個囂張的傢伙給滅掉。(《舊唐書·秦瓊傳》)



秦瓊出戰

秦瓊用的槍和一般人不一樣,比一般人的要粗要大要重很多,跟隨李世民打王世充的時候,秦瓊在洛陽城下耀武揚威,把自己的槍插到地上,然後回去了。王世充派手下人出去拔槍,十幾個人一起拔沒有拔出來。然後過了一陣秦瓊回來了,一把手拔了出來。(劉餗《隋唐嘉話》)



秦瓊賣馬

秦瓊的馬叫忽雷駁(《說唐》、《隋唐演義》等小說中的“呼雷豹”),這匹馬特別神駿,三匹黑氈豎起來,這馬能一躍而過,而且特別愛喝酒。忽雷駁跟隨秦瓊征戰一生,秦瓊死後,這匹馬不吃不喝,嘶鳴而死。(段成式《酉陽雜俎》)



凌煙閣畫像

但歷史上始終有個疑問,這麼一個戰功卓著的戰將,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為何倒數第一?後人的猜測是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中他的態度很不明朗。武門事變秦瓊是否參加,《舊唐書》寫到秦瓊參加了,可其他史書列舉的參加者名單中都沒有他,也沒見到在正史裡寫他在事變中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話。所以這個觀點佔據了主流。



凌煙閣畫像

事情真是這樣的嗎?其實這是一個歷史的誤解。凌煙閣24臣的順序到底是怎麼排出來的呢?有一個很明顯的標準:按當時官職的大小來排列的!我們不妨來看看:

第一檔: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他們都擔任過司徒或者司空,三公之一,正一品。

第二檔:高士廉、尉遲敬德,兩人都是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

第三檔: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官職為特進,或者輔國大將軍,正二品

……



凌煙閣

而秦瓊呢?秦瓊一生征戰,負傷很多,他自個也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一身傷病的他,退居二線比較早,沒有能夠擔任更重要的職務。他死後,追贈徐州都督,爵位是胡壯公,從官階看,確實是最後一檔。且凌煙閣這個排名是在秦瓊去世五年後,唐太宗此時還能記住他,並將其名列其中,就已經很不錯了。因此排名較為靠後,是完全說得過去的。



漢族民間舊時風俗,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門神。門神即兩個武將,金盔甲冑。一持鞭,一執槍;一黑臉濃須,一白麵虯髯。如今的門神,一般就是指唐朝大將秦瓊和尉遲敬德。說明無論在皇帝眼中還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秦瓊的地位始終是很崇高的。


老衲侃春秋

這個說法並不正確!相反,二十四功臣中,李世民對秦瓊是最為信任的!比如,在玄武門兵變中,秦瓊受封700戶,秦瓊沒有參加對李建成李元吉的斬首行動,那麼他幹啥去了!他被李世民委任為大唐十萬大軍的統帥,這支軍隊就駐紮在長安城外(大軍不得入都城)如果李世民不信任他,不喜歡他,怎麼可能把這個最重要的位置交給他!再來,秦叔寶自貞觀三年後便大病,幾乎沒有再上戰場,而唐朝的軍事行動並沒有結束,反而是剛開始,比如,李靖剛接過秦瓊的兵權,被任命為西路軍主帥,統兵對戰突厥吐蕃。到貞觀十七年,很多人都是在舊功之上再立新功,唯獨基本上就是坐吃老本,頤養天年。在十幾年後,人身已死,卻依然與這些奮鬥疆場的人相提並論,可見李世民對其懷念之深。


優己

首先他是猛將,衝鋒陷陣行,兵法謀略政治方面不行,而且他效力於李淵執政時期,玄武門兵變時秦瓊有可能參加了但史書沒怎麼提,到了李世民即位後,秦瓊就開始生病,長年請病假半退休,再沒建立過任何功勞。看到這裡希望網友們40米的大刀還沒有砍到我,因為我要轉一個措手不及的彎……

其實題主問這個,無非就是因為秦叔寶排名在最後,所以覺得李世民不喜歡秦叔寶,不說唐太宗李世民喜歡不喜歡秦叔寶,就憑李世民的胸襟根本不存在這種說法,李世民對秦府舊臣嚴格苛刻,以公正之心對待其他方面功臣 ,不唯親與不避親。廣泛吸納各方面人才俊傑,不以出身論英雄。如果非要說不喜歡的話何不乾脆不讓秦叔寶上凌煙閣?更何況秦瓊都已經死了好幾年李世民才弄的。建凌煙閣是李世民看到身邊的人老的老、傷的傷、死的死,不由得感慨萬分,於是下令在皇宮內修建凌煙閣,命閻立本繪製二十四功臣畫像,皆真人大小,由大書法家褚遂良題字,自己親自作贊,以示紀念和褒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依次為: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世績、秦叔寶。

從這些人可以看出裡面有始終追隨李世民浴血沙場、戎馬倥傯的鐵哥們,也有資歷老、功勳大、但與李世民關係一般的將領,還有隋室舊臣或原屬其他方面起義軍、後歸順李世民麾下的將領。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是經常接觸李世民的,你們說李世民會不喜歡秦叔寶?

凌煙閣只是唐太宗對傑出的功臣的表彰和紀念的感情出發而建的,並不是功勞排名冊,也不是武力排名,更不是人品判定排名。如果非要讓我說出李世民不存在不喜歡秦叔寶的例子,那我就簡單說幾點。大家都知道隋末唐初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尉遲敬德最為知名,基本上參與了大部分戰役,可這些人中只有秦叔寶得到過“上柱國”(特級戰鬥好漢);還有就是秦叔寶去世後唐太宗特意命人在他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表彰其生前戰功,陪葬昭陵。當時對墓前塑像是有嚴格規定的,普通人都是禁止的,就是一起陪葬昭陵的其他功臣武將,立像大概也沒幾個吧。這可以看出秦瓊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還有說玄武門之變秦叔寶沒有參與,但也說說李世民讓秦叔寶駐兵城外,稍有異動就衝進來,不信任會讓他手握重兵嗎?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別因為秦叔寶排在最後就覺得李世民不喜歡他,那李績(徐茂公)功勞大不大?唐太宗不喜歡嗎?可他就排在秦叔寶前面!


羽評歷史

看完我的回答大約需要3-4分鐘,希望您覺得值得,謝謝。

謝官方邀。我來跟大家一起梳理以下其中的關鍵,這絕對不是某個人的喜好問題,政治不是兒戲,切莫用文學的角度來看歷史和政治。

關鍵在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依照什麼順序進行排列的!以下我主要講講這個問題!

第一,凌煙閣功臣順序排列的第一要素——官階品級

不以官階、品級來排位,一定會有人不服,這一點是基礎指標。以下我挑選一些大家熟悉的關鍵人物,讓大家看看他們的品級。(時間是建立凌煙閣的貞觀十七年)

第一位:長孫無忌,司徒,正一品,趙國公。

第四位:魏徵,太子太師,從一品;贈司空,正一品;鄭國公。

第五位:房玄齡,尚書左僕射,從二品,梁國公。

二十四位:秦瓊,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贈徐州都督,從三品,胡國公。

篇幅所限,我沒有列出所有人的官階品級,但是列了這幾位,大家可以看出,他們是有這方面的差距的,雖然不大,可這是一個重要的依據。不過這個排列次序是賬面上的,是給大家看來服眾的,其他還有什麼排列依據呢?

第二,建立大唐和護衛大唐的功績高低

注意時間還是截止到貞觀十七年,還是挑選幾個關鍵人物和秦瓊作為比較。

尉遲恭,主要功績是破鄭滅夏,大破唐王朝的重要對手突厥。

李靖,主要功績是南平蕭銑,襲取南梁,控制嶺南,擊滅東突厥,遠征吐谷渾。

程知節(咬金),主要功績是破鄭滅夏。

秦瓊,主要功績是破鄭滅夏。

大家看過之後,就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為什麼秦瓊立功不多?因為持續生病,並且在貞觀十二年就病逝了,所以立功的機會基本就停留在跟隨李世民破鄭滅夏上了,可為什麼程知節在秦瓊的排名之上?那是因為還有一個排列的依據。

第三,李世民的主觀列序,重要參照就是玄武門事變

其實平心而論,李世民時代的唐朝將領功勞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毫無疑問是李靖,即便長孫無忌排第一,那麼他應該排第二,為什麼結果不是這樣呢?就是因為玄武門事件的參與度問題。

李靖,李勣(徐茂功)的態度很明確,東宮和秦王府,他們兩不相幫。兩人完全沒有參與,所以排列自然不高,李靖功如再造,不過第八位,李勣無雙良帥,僅二十三位。

說到秦瓊身上,也是一樣。舊唐書關於秦瓊參與玄武門事件的唯一記載就是一句話——

從誅建成、元吉。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和想象,玄武門事件,秦瓊可能有猶豫,畢竟參與皇帝立儲問題在歷史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好下場,何況還是武裝政變。秦瓊,有可能是身體原因,有可能是心態原因,想獨善其身,但是李世民是他的好兄弟,好戰友,好主公,這麼大的忙不能不幫,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於是秦瓊心懷忐忑的跟隨參與了,但是由於內心不堅定,並沒有參與決策、密謀、帶隊的過程,僅僅是跟隨執行而已。

第四,個人情感上,李世民一定非常喜歡秦瓊

武德二年,秦瓊離開王世充,投奔李世民,李世民對秦瓊的英勇早有耳聞,大喜出迎,給他非常高的禮遇,授予了他馬軍總管的職位,隨自己一同鎮守長春宮。從此秦瓊就作為李世民的貼身副將一般的存在。

武德四年,李世民與竇建德的大戰之中,後世流傳的秦王卷旗入針的故事就在這次戰鬥中。李世民親自帶著一隊騎兵,直插陣後,展開唐軍旗幟,竇建德軍大潰敗。跟隨李世民冒著生死危險卷旗入針的二號人物是誰?

就是秦瓊。

秦瓊死後,李世民痛哭失聲,追贈秦瓊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用以彰顯秦瓊的戰功(秦將獨一)。

說到這裡,題目的問題也已經解釋清楚啦,以後有合適的機會,咱們再聊秦瓊。



魚包歷史課

這個提問有點問題,凌煙閣是李世民紀念唐初開國功臣建立的,唐初人才輩出,能進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已足以流芳百世,都是在李世民心中有分量之人,秦叔寶因為門神、隋唐演義等在民間威望頗高,故事廣為流傳,給人們造成偏見,其實歷代帝王心中的功勞衡量標準都是從通盤考慮的,比如說漢高祖劉邦就認為蕭何雖然沒有攻城略地,也沒有進獻良策,但為楚漢爭霸中為劉漢政權做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士兵、糧草供給源源不斷,最終超過戰場上屢立戰功的曹參立為第一功臣;同樣的,秦叔寶戎馬一生以武追隨李世民,論軍功與尉遲敬德齊名,但政權的建立需要不僅僅是武力,謀略更重要,所以策劃玄武門之變、主持修定唐律的“智囊”長孫無忌立為凌煙閣功臣第一就不足為奇了。

歡迎大家關注斜槓視角(ID:SlashView),給你獨特的視角看世界!


斜槓視角

這問題較水,不知道從哪看出太宗不喜歡秦二哥。秦瓊加入唐軍跟隨秦王征戰天下,陣前每有耀武者,秦王均派遣叔寶與戰,皆勝之。然叔寶雖勇武過人,但鮮有獨自統兵作戰,開疆拓土的大功,且玄武門之變時處於中立,未參與,故此排名靠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太宗的功臣,而不是大唐的功臣,也有關係。最後推薦一部小說,酒徒的《家園》,裡面有較平實的述說,有興趣可以看看。看《隋唐》,很看不起秦瓊。看《家園》,好一個秦瓊秦叔寶,不愧是山東第一條好漢,金裝鐧天下無對,虎頭槊縱橫八方,端的仁孝義氣,吾輩楷模。




索林9

我不認為李世民對秦瓊有意見,不喜歡這員大將!相反,我認為李世民很看重他,原因有這幾點:


第一,自此他投奔李唐之後,李世民每次出征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經常作為先鋒,李世民麾下一千玄甲軍,秦瓊是統領之一。

第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驚恐兄弟的鬼魂找他索命,於是派秦瓊和尉遲恭二人擔任門前守衛,後來二人逐漸演變成門神,如果李世民不信任、不喜歡,怎麼會讓他去護衛。


第三,秦瓊去世後,李世民下令追贈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昭陵就是李世民的陵墓,古時陪葬皇帝陵寢,是莫大的榮幸),並在幾年後入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所以我說,秦瓊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不受李世民待見,不被重視,相反,李世民很賞識他、喜歡他!


至於說秦瓊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最後,要知道在當時能入選是多大的榮幸,大唐初期還有許多功臣名將如孔穎達、李道宗、張士貴、溫彥博等都沒入選凌煙閣。


還有人說是因為秦瓊在“玄武門之變”時候曖昧、沒有明確支持李世民,導致李世民對他有成見,但是要知道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蕭瑀、李靖、虞世南等幾位都沒參與這次政變,甚至魏徵還是太子一黨的干將。

所以說不能因為秦瓊的排名最後也不能成為李世民不喜歡他的證據!


公子皇鋣

別他媽扯了,不是最不喜歡,而是和李世民之間疏遠了,為什麼,就因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和他的一班人馬,再怎麼弄死他哥哥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個核心問題上,秦叔寶遲疑了,表現得不夠積極,李世民覺得他和自己在兵變這事上,和自己不是一條道上,雖然秦叔寶沒有反對,但也沒有特別響應,玄武門兵變倒是成全了尉遲恭,殺太子,殺齊王,那叫一個積極熱情,大家都知道他是在比較後期才投靠李唐王朝的,論軍功,論威望,他是不及秦叔寶的,但是後來李世民分封功臣的時候,尉遲恭的凌煙閣排名,卻在秦叔寶之上,為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吧。秦叔寶也是一條響噹噹的好漢,身懷俠義,胸中帶走一種家口情懷,所以像殺兄滅弟,手足相殘這種事情,他是做不出來的,但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他又無法反駁李世民,所以只能消極怠工,儘量遠離……相比秦叔寶,他身上知識分子氣息濃厚,有一派儒將風範,在很多大是大非面前,他有自己的思想…………而作為君王,李世民自然是更喜歡尉遲恭這等指哪打哪,聽話又好使的大老粗死衷粉,好比這回殺建成,殺元吉,有點不好使……


一筆輕描淡寫

其實我覺得,在凌煙閣24功臣當中,李世民並非不喜歡秦叔寶,而秦叔寶的作用,也在李世民的奮鬥前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像,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當中,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尉遲恭還是其他的人,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卻並沒有,秦叔寶的身影。


很多人就因此而斷定說秦叔寶是不是,沒有進入李世民的權力核心,而讓他失去了李世民的寵愛,所以在凌煙閣24功臣當中,秦叔寶的位置也並不高


但事實並不是如此,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讓秦叔寶掌握大軍守在長安城外,當時作為,李世民最大的家電,其實秦叔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它的作用也將決定,李世民的,退路和後生,如果說玄武門之變失敗,李世民起碼手裡還有,10萬大軍可以掌控,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但是如果一定要成功了之後,李世民讓秦叔寶所掌握的大軍,也恰恰可以,起到震懾四周小小的作用,而這樣一個把自己,命運交到別人手中的決定,秦叔寶必然深的李世民的信任,才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位置,而不是說誰都可以。


至於後期凌煙閣24功臣當中78的位置排名末尾,主要原因也在於,秦叔寶後期因為身體原因,漸漸的退出了爭冠時代的那些群雄並起的歷史當中,後期不斷的有人超越了他的整體戰功而,但是若干年之後,秦叔寶依然還能夠名列凌煙閣24功臣,可見李世民對於秦叔寶的攻擊還是,深深的記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