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沒有形成統一的“江蘇話”?

家駒一直在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省份當中,很少有一個省份會像江蘇一樣缺乏省籍認同,湖南人出去一般會說自己是湖南人,河北人會說自己是河北人,但是江蘇人出去一般會說自己是具體哪個城市的(比如南京人、蘇州人、揚州人等等),這種省籍認同分裂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江蘇全省沒有一個統一的語言,沒有所謂“江蘇話”的稱謂。

為什麼沒有形成統一的江蘇話呢,這與江蘇的歷史有關。

現在的江蘇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分屬於兩個國家,北部屬於齊國,南部屬於吳國。江蘇的南北方言差異也是從那時候形成的。北部屬於北方方言區,南部則屬於吳語區。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元朝設立行省時期。

江蘇省的形成實際上是非常晚近的事情,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的時候,現在的江蘇在當時分屬兩個行省,北部屬於河南江北行省,南部屬於江浙行省,基本上以長江為界。江蘇省的形成是在清朝順治年間。不過雖然成立了江蘇省,但是還是設立了兩個布政使,江蘇布政使和江寧布政使,江蘇布政使統轄江南地區,江寧布政使則統轄江北地區。

這種行政制度的設計實際上更是強化了江蘇南北之間的語言和風俗差異,江蘇南部(鎮江以南)一直是吳語盛行區域。一直到清朝滅亡,江蘇的南北差異都存在,而且由於江北的衰落,江南對於江北地區的歧視一直在加強。語言上的差異也是江南人區分江北、江南人的一個標準。

現在的江蘇南北差異依然存在,不過由於交通等情況的改善,南北之間的交流已經非常普遍,所以南北在語言上和風俗上面的交融也在加速,一個統一的江蘇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經過南北方言融合的江蘇話或許也是可以期待的。


青年史學家

至於為什麼沒有的江蘇話。主要是沒有政令統一。因為省政府不可能在普通話外再搞一個江蘇話。沒有政令大規模立法推廣,想改變方言版塊是很難的。其次是沒有必要統一,因為國家有統一的普通話,作為一個省就沒有必要搞江蘇話。其三是搞江蘇話成本很高,收效甚微,這是因為江蘇三大鼎立的方言差別太大,特別是吳地方言,幾乎是說江淮方言與北方方言者很難聽懂很難溝通的。想這三大方言統一為江蘇話,且不說要投下多少教育成本,枉費幾代人努力,就是以何種語言為江蘇話統一基礎,也是爭議不休難以決斷的。再說在普通話通行全國的形勢下投入巨大資本搞江蘇話,那是得不償失的。甚至搞亂原有語言生態。倒不如現在這樣三言鼎立,姚黃魏紫各顯鮮妍,顯示江蘇語言生態的魅力,也頗令人可觀的。


東楚龍野虎

原因有三;一,方言的形成要幾千上萬年,但省只是這幾百年才形成,所以省與方言沒有百分百必然關係。二,事實上,中國每個省都遠不止一種方言,或者是方言差別很小(比如東北四川),或者是方言中心城市過於強勢,比如武漢,廣州,西安,等等,省內弱勢的方言被壓抑,體現出一種強勢方言。所謂湖北話,陝西話,廣東話,其實就是中心城市的方言。三,江蘇省一方面方言的差別大,另一方面沒有絕對強勢的中心語言地區,吳語區,淮語區和徐語區都很自信,相互攻擊,誰也不服誰,形成不了一種強勢方言。所以就沒有江蘇話之說。


愛歷史的小學妹

江蘇橫跨長江和淮河,地域文化和方言文化差別明顯。

方言區域大致可分為四部分:

  1. 吳方言:又稱 江東話、 江南話、 吳越語。包括蘇州、無錫、南通和常州、鎮江和南京南部。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
  2. 江淮方言:包括南京本地的南京官話和鎮江、淮安、揚州、鹽城、連雲港和宿遷。江淮方言又分揚淮片、南京片和通泰片。


  3. 亞吳方言:江淮官話通泰片,包括泰州大部、南通北部、鹽城南部。
  4. 北方方言:包括徐州和宿遷北部的中原官話和連雲港北部的膠遼官話。中原官話是漢族語言的母語,代表方言是河南方言。

悟空沃克

一是江蘇歷史上並不是一個獨立省存在的,以前和安徽稱為江南省、南直隸,後期才分為安徽、江蘇兩省的。另外,江蘇由於長江一分為二,分為蘇南蘇北,兩地交通不便,所以江北以江淮官話為主,江南則以蘇南話為主,難以形成統一方言。


夢駝鈴吧

為什麼沒有江蘇話呢?因為江蘇大部分地區,特別是沿海一帶幾百年前根本就沒有原居民,都是明朝時期遷移來的,而且江蘇地跨出江兩岸,蘇南地區的語言和浙江、上海相似,而蘇中地區又受蘇南語言體系影響和蘇北地區又不一樣,所以,江蘇語言基本分兩大塊,蘇南、蘇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