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氣鬱結是什麼?

健康康復

中醫認為肝主疏洩,有調暢情緒的作用,如果這個功能失常了,便稱為“肝氣鬱結”!

很多時候肝氣鬱結,跟情緒有非常大的關係,情緒的影響,肝最容易受累;假如一個人經常心情不暢、壓力大、長期焦慮、多愁善感,長此以往,就很容易導致肝氣鬱結。

肝氣鬱結,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心情不暢、整天唉聲嘆氣、胸脅部脹悶或隱痛;情緒不暢,影響脾胃,就會發生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現象;女性肝氣鬱結,會表現出長斑、乳房脹痛、痛經、月經不調等現象;男性可能會出現性慾低下、早洩、前列腺或者下腹部墜脹、脹痛等現象。

氣鬱容易血瘀,所以也會影響人體各臟腑的氣血流暢,影響各個臟腑的功能;以下幾種症候,很多時候也是主要由於肝氣鬱結所導致:

一、肝氣犯胃。因為肝氣鬱結影響胃,導致食慾不振、呃逆、泛酸、胃脹胃痛等現象。

二、肝鬱化火。因為肝氣不暢,氣鬱久了生肝火,表現出脾氣暴躁、面紅目赤、頭暈耳鳴、口乾口苦等現象。

三、肝鬱脾虛。因為肝氣不能協助脾胃運化,導致脾虛,這時候容易出現腹脹腹痛、食慾不振、便溏腹瀉等現象。

四、氣鬱血瘀。肝氣調達能夠協助血液運暢,相反則形成血瘀,會表現出胸脅悶痛、頭痛、面部容易長色斑、月經有血塊、月經量少甚至閉經的現象。

以上這些症候,根本的原因在於”肝氣鬱結“,由此可見,心情好對養生和健康是多麼重要。

日常不妨多吃有“疏肝理氣解鬱”的食品:比如橙子、柚子、柑橘、香櫞、佛手、茶葉、絲瓜、山楂、玫瑰花等等;中成藥有個逍遙丸,也有調節情緒的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自己要注意調節情緒,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知足常樂,自然能夠健康長壽!

點我頭像,關注我,有更多的中醫養生文章,有疑問可留言。


中醫養生鄭芝環

導讀:“肝氣鬱結(stagnation of liver qi)”是指肝失疏洩,氣機鬱滯,情志抑鬱,氣血不暢的病理變化,那麼,肝氣鬱結有哪些症狀呢?

肝氣鬱結症狀

1.心情抑鬱或煩躁易怒

是最常見的,表現為情緒低落,總是唉聲嘆氣或者煩躁易怒,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2.消化系統病變

肝與脾在生理病理方面均有密切聯繫,肝氣鬱結日久可影響到脾胃,導致消化功能異常,出現食慾下降、噯氣、腹脹、大便不成形甚至腹瀉等。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肝位於腹部,橫膈之下,右脅之內。肝為魂之處,藏血,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動,主升。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洩,藏血。疏洩,即疏通,發洩,升發。肝的疏洩反映了肝主升,主動的生理特點,是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和津液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並促進胃的運化功能。

如肝的疏洩功能出現太過或不及,人體的統一協調就受到破壞。不及就出現鬱結。如肝氣鬱結,肝的疏洩功能影響到脾的運化功能。導致情志不暢,肝氣犯胃。胃疼。氣機不利氣滯胃腸道,傳導失常,大便不暢。這也是不通則痛的又一說法。肝鬱時久,鬱而化火,氣逆而上江了,易怒,泛酸嘈雜。口苦口乾,苔黃脈弦。肝的疏洩正常,血的運行也就正常。與腎的精血轉化也正常。

肝的疏洩不及,如鬱結,對婦女尤為影響。如肝鬱可導致血熱,熱迫血行,可致月經提前。若憂思鬱怒,氣機鬱結。氣滯血止,又可導致月經延期。若氣滯血瘀,又可導致痛經。甚或乳房脹痛。最甚者,胞脈受阻,脈絡不暢而不孕。(現代醫學上的輸卵管不通,或通而不暢。)肝氣鬱結可導致情志不舒,失眠,多夢,憂思恚怒。神經失調等。總之,人的各個臟器與肝的功能正常尤為蜜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