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城市搶人大戰,是為了人才嗎 ​​​?

okoukk

評判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和潛力,人才吸引力是重要的指標。而面對高昂的房價,城市想要留住人才,無一例外都在房子上面出臺了優惠政策。

城市的發展首先需要的是人才,特別是符合城市未來發展定位、產業佈局等方面需要的高端人才,只有人才才能提升城市競爭水平,推動產業向更高層次邁進,實現城市發展目標。

城市沒有人才就很難吸引資本投資,沒有投資就沒有人員流入、城市就發展不起來,一個沒有發展有沒有人口流入的城市,未來就沒有出路,土地財政、樓市就失去了根基。所以人才流入對城市發展具有長遠意義。

正是從長遠角度考慮,各地方開始重視人才的作用,紛紛上演搶人大戰。有的城市不僅給戶口,還各種給補貼、給優惠,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因為光有戶口還不行,要想留住人才,就得從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入手,購房、租房補貼、生活補貼、甚至直接配房子、子女入學等,解決一切後顧之憂,讓人才有歸屬感。

西安搶人大戰更是博人眼球。3月22日至25日4天時間裡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近1.7萬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445人、本科學歷6559人。截至目前,2018年開年不到3個月時間,西安遷入人口已達到21萬,接近去年全年遷入人口25萬的總量。

西安市市長說:“未來不管是國家之間、地區之間還是城市之間,在發展競爭中,人才是最寶貴、最稀缺的第一資源。誰擁有了數量充足的、結構合理的、質量一流的人才隊伍,誰就在未來的發展中搶佔了先機、搶佔了制高點,也就贏得了未來。

城市的未來是人才創造的,要想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城市依靠的不是房地產,而是人才!


財經微世界

因為,最近可能很多朋友在網上看到,有不少的城市在搶畢業生,而且出臺了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

我覺得這是正常情況,因為現在大家都意識到了城市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尤其是一些高素質的人才。

01

城市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過來,當然對這個城市的長期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也非常的多,主要集中在兩個:

第一個,戶口落戶

因為,現在看來戶口還是比較重要的,來了能馬上給戶口很有吸引力。

02

第二個,給一些優惠補貼

就業優惠來自小司聊理財00:0002:20

現在搶的比較兇的幾個城市,比如:

西安剛出的政策是:只要來這工作,網上幾分鐘就能把戶口落下來;

成都是隻要去成都面試,還能提供幾天的公寓;

南京更直接,直接給錢,面試就給1000元補貼;

長沙是來落戶的話,本科生、碩士生、研究生分別在長沙落戶的兩年之內,每年發放一定的補助,碩士好像是10000元,博士是15000元。

現在長沙一套一居室的房子,租一個月就1000多塊錢。

比如發10000塊錢,或者發15000塊錢,能解決半年左右的租房問題,就是實惠。

03

所以,尤其是應屆畢業生,或者是家裡有孩子,有親戚要畢業了,要選城市的時候,可以多參考參考這些城市的優惠政策,也

關注一下這些城市未來的一些發展的機遇

能給這麼多的優惠政策,說白了這些城市都憋了一口氣,想大力發展。

那麼,可能對未來我們的職業發展是有好處的。

04

如果一個城市人口淨流入比較多,尤其是這些在大力吸引優質高素質的中青年人加入的城市。

那麼,這些人剛需的釋放,對於這個城市的房價穩定,是很有好處的

這個城市來了這麼多未來有很多買房潛力的高素質人才,房價跌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


小司聊理財

如果不在搶人中爆發,那就在搶人中滅亡。最近以西安、南京、武漢、長沙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搶人大戰呈風捲殘雲之勢,發放面試補貼、購房補貼,大學生一天落戶等支持政策層出不窮。其中,領頭羊西安在段子手“一天搶八千人”大學生走親戚被落戶“的調侃中,今年已經新增落戶人口30萬人。據說,短期內大量人口的流入導致住房需求大增,而供應尚未跟上,導致不少人又在愁買房的事。事實上,本次搶人大戰中,人才固然是爭搶的對象,但是從不少城市出的政策來看,要求寬鬆,基本上還是落在搶人這個點上。
首當其衝自然是人口紅利的衰減。我國十多年增長的奇蹟是勞動力紅利疊加入WTO後的政策紅利發展的結果。但是人口增長的趨緩帶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並且資本投入的邊際效應也逐漸遞減,意味著過去粗放式的增長越來越難以為繼。因此,未來的增長更多依靠人的質量而非數量。隨著勞動力增長的拐頭向下,各城市的競爭如同當年企業搶人大戰一樣,到處挖人也就見怪不怪。


其次,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在國內產業轉型背景下,決定城市的升級和下一階段競爭力的依然是人力資本。這裡典型正面例子就是杭州,依託阿里生態對科技人才的吸引,為城市帶來發展的持續活力。甚至有調侃上海已經變成了杭州的附庸,足見人才集聚帶來的正效應。當然,東北不幸淪為反面教材,大量人才和年輕人的流失,導致其發展疲態盡顯。
最後,大量人口的湧入對於城市房價才有堅實的支撐,特別是高素質人才的強大購買力也很重要。有穩定或者繁榮的房地產,對於地方的發展和建設自然好處多多,手裡有糧才能不慌忙。畢竟搶人是第一步,後續還要花大代價投入,維護其光鮮亮麗同時留住人。


科技向令說

人才是基本: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對,人才!各種優秀的人才是發展地區經濟的基礎。一個地區要想發展,想靠自己地區的努力是辦不到的,那麼只有結合多種不同地域的人才,才能真正使得這個地區得到更大發展!所以,人才是基本!

緩解就業壓力是重點:

現在大學生很多都找不到工作!那麼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也成為了就業壓力季。那麼這些地區開展這種"活動",當然了這是政策!既開放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主向,順勢網絡各種人才之外,也可以大幅度的減輕學生的就業壓力!

我們也不難發展,所謂的"搶人",主要還是以大學生為主!有沒有發現?

不過也不得不說這種房方式確實很好!不過也大大鼓勵了我們的大學生們,要努力讀書呀!


雜談論者

近日,BOSS直聘發佈《2018一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北京白領平均月薪10521元領跑全國,新一線城市人才政策初見成效,白領薪酬分化增大。

  據BOSS直聘介紹,報告數據主要來自於BOSS直聘人力資源大數據平臺,數據抽取時間段為2018年1月1日-3月31日。

  北京上海深圳持續領跑工資榜,杭州薪酬分化超過上海

  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北京白領平均月薪10521元,上海以10001元緊隨其後,深圳、杭州分別以9470元、9291元緊隨其後。位列第五的廣州為7598元,與第一梯隊有較大差距。

  同時,BOSS直聘觀察到,高薪崗位的薪酬上漲及數量增多,造成一線城市各行業和崗位間的薪酬差異進一步拉大。北京成為2018年一季度“貧富差距”最大的城市,平均薪酬最高和最低的10%崗位,薪酬差異達到8.05倍。杭州在2018年一季度的薪酬差距達到7.51倍,超過上海,排在第二位。

  人才大戰京、滬入局,新一線城市政策初見成效

  隨著一線城市也加入人才大戰,BOSS直聘觀察到,2018年一季度,一線城市依然面臨人才淨流出,人才淨流出率為0.28%,但較2017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深圳由人才淨流出轉為人才淨流入。

  與此同時,以杭州、西安、武漢、成都、南京為代表的15個“新一線”城市在去年陸續出臺人才吸引政策後,政策已初顯成效。2018年一季度,新一線城市人才流入率(流入人數/流出人數)為1.07,較2016年增長3.2%。 2018年一季度,從新一線城市高校畢業,之後留在當地工作的職場新人比例達73.8%(包括應屆生和工作經驗一年以下的求職者), 較2016年增加近20個百分點。

  其中,2018年一季度,杭州應屆生留存率逼近90%,接近北上深。高學歷人才(碩士及以上)流入率達到1.32,大幅領先其他新一線城市。

  與此同時,一季度成都高學歷人才流入率達到1.19,在新一線城市中僅次於杭州。從2017年開始,成都高學歷人才流入率開始超過全國均值,在政策調控下,成都人才質量進入升級模式。

  2017年2月,武漢率先發布人才新政,通過引入最低年薪標準和住房優惠措施,對推動應屆生留存率增長起到了一定幫助。但高級人才吸引力相比杭州還有較大差距,高學歷人才流入率為1.04,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南京在新一線人才爭奪戰中不佔明顯優勢,人才政策推出時間不長,影響尚未凸顯。由於地理位置接近上海和杭州而造成人才分流,2018年人才流入率還有小幅下降。

  西安人才整體流入率較高,2018年一季度達到1.11,排在新一線城市第二名(僅次於杭州)。然而,西安高學歷人才流入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在全力擴大人口規模的同時,人才質量是提升城市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指標。

  報告認為,一線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目的明確,行業分明,人群清晰。但是,城市發展不能只依賴高級人才,合理的人口結構至關重要,各行各業都存在“高級人才”,對行業、崗位和學歷限定過窄,長遠看可能帶來反向效應。

  新一線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門檻更低,更注重規模效應。這些政策對於城市定位、行業側重和重點人群的定義普遍不夠清晰,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還可能面臨新增年輕人口對婚育、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的爆發式需求。然而人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動能,應該把這些問題視作城市管理的機會與挑戰,而非障礙。

  互聯網、金融行業平均月薪過萬,人才吸引力新能源行業異軍突起

  報告顯示,在高薪職位中,2018年一季度,互聯網技術崗位繼續對高薪崗位排名實現集團式壟斷。其中,Golang工程師在區塊鏈熱點的光環加持下,平均招聘薪酬增長達到31%,增幅居2018一季度所有崗位之首。

  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互聯網、銀行、交通運輸、房地產開發、新能源等五個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最大。在崗位上,佔據人才吸引力指數前十的以互聯網技術類崗位為絕對主體,C++成為最熱門崗位。Hadoop、Golang受大數據、區塊鏈等行業熱度飆升影響,人 才吸引力指數大幅上升,進入三甲。

  其中新能源行業的崛起主要與經濟轉型升級密切相關,政策紅利和行業發展共同促進了人才吸引力指數的提升。

  根據過往資料,2月26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要求落實到能源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壯大清潔能源產業。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三次提及新能源汽車相關優惠政策。

  同時,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1000-9999人規模的企業人才吸引力指數最高。95後職場新人對百人以下規模公司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四分之一的95後在求職時會主動投遞小型企業。另外,有融資行為企業的人才吸引力指數是沒有融資行為企業的1.5倍。D輪及以上企業對求職者吸引力最強,超過了上市公司。


投資界

可以說各懷鬼胎。絕大部分一二線城市調控仍在不斷收緊,出臺的人才政策應該說大都是出於搶人的目的,畢竟人才是未來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而不少四線五線城市也出臺搶人就比較值得玩味了,這類城市本身高校就不多,城市引力也不大,相關不痛不癢的人才政策效果難說,或說處於變相放開調控的救市目的。

以近期某江西四線城市為例,一方面發文稱延續調控,另一方面稱鼓勵外地人才落戶,針對外地人的購房限制基本取消,相當於開了個口子。而出臺政策前,該市已經處於大半年的成交低迷期。


樓市觀察家

長遠來看是為了城市發展。人才和賣房都只是表象。中國各種行業,各地發展,長期來看都要依賴的人口紅利。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只是人口集中造成的一個表象,而非動機和目的。人口的增長對各行各業的刺激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具體分城市來看。北上深搶人是為了搶人才。其餘城市主要是為了搶人口。從量變引起質變的角度看。北上深人口的原始積累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重點提高質量,實現城市發展質的飛躍。北上深的吸血效果顯著,人口密集,不缺乏服務業低端服務人員,現階段吸引人口是為了把高端人才繼續富集起來,發揮產業和城市地位優勢。其他二三線城市,都處在人口原始積累的階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勞動力人口外流,搶人是為了增加勞動力來支撐當地的各類產業,保證城市後驅增長能力,提高城市建設,才有下階段吸引人才實現質的提升。


西安宅

二、三線城市搶奪人才如火如荼,關健是有那麼多需要人才的崗位嗎?蜂擁而至的大學生擁進城市,若干時間,會不會出現人才過剩?

城市的發展是循序漸近,不可能一口氣吃成胖子。而且普通職業市場高於人才市場,引進的人才去從事低端勞動力,又是人才資源的浪費。毫無門檻,毫無經驗,只要大學文憑,是否帶有盲目性?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否契合市場的對口?會不會擠壓當地人的就業?

無節制引進人才,會促動房地產和租賃房屋的繁榮,大學生要買房、租房。消費旺盛,相對還會推高物價。這些都是無法迴避的矛盾。

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還算不上真正的人材,需要職業培訓,需要崗位磨練,需要知識和實踐結合,也許三至五年才見成效。城市的容量和技木崗位足夠龐大,才能讓大學生如魚得水,融入其中。


秋平171152879

當然是為了人才。因為蠢材買不起房子。

我用統計局官方數據來告訴你城裡有多缺人,特別是能消費的人才。

首先,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在繼續。每年約2000萬人從農村來到城市。

這些人進城肯定是要住房子的,不管是租還是買。

那我們看看每年中國城裡蓋了多少房子呢。從2013年以後大約每年蓋69億平方米。

注意是全國的數據,包含農村,所以我們把農村數據去掉。我們假定有3分之一是農村蓋的(雖然我覺得1/5也沒有)。那還剩下46億平方米。也差不多夠2億住。這樣算下來,每年城裡就會空出2億的房子。而且這個現象持續了差不多有10年了。

城裡空了那麼多房子,不拉人來住怎麼行。黑濛濛的多不好看。

我說的可是通俗易懂?


數據分析員老郭

什麼是人才?有一個本科學歷,就是人才了嗎?可以數數當代企業家有多少是有學歷的,有多少是沒有學歷的。以一個文憑來甄別人才本身就是錯誤的。況且現在本科學歷的人那麼多,也沒有什麼好稀罕的。

之所以出現當前不可思議的搶人大戰,完全是由於這些城市想做大做強,而且它們的大和強是以面積和人多少為標準的。這本身也是一個笑話。

為了爭奪什麼中心城市也是拼了。每一個城市,以人多為榮,相互比拼,出現一個個畸形發展的城市,成都本來就是一個內陸盆地城市,空氣擴散能力差,由於人口的聚集環境問題日趨突出。目前為了搶人,又出臺了剛需購房優惠政策,勢必帶來新的一輪人口增長,在年輕人湧入的情況下,目前的剛需優惠政策,還會帶來大量的剛需老人落戶,加速成都老齡化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