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童子:看《百家講壇》能得到啥?


丹麥童子:看《百家講壇》能得到啥?

《百家講壇》是奇葩,

帝王將相美如花。

多看多聽收穫大,

讚歌獻給“皇阿瑪”!

丹麥童子:看《百家講壇》能得到啥?


《百家講壇》是央視的一個名牌欄目,多年前還看電視的時候是個必看的節目,從中增長了不少歷史知識,自覺獲益匪淺。現在由於親手機遠電視,徹底與這個節目告別了,不知道里面是不是還是主要在大講帝王將相,如果還是這樣的話,我感覺大概沒什麼看頭了。

丹麥童子:看《百家講壇》能得到啥?


因為從秦始皇到宣統,從呂后到慈禧幾乎已被《百家講壇》講遍了。從“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裡挑出的事雖然多如牛毛,但似乎是萬變不離其宗,情節雷同,從那裡面走出來的大人物儘管讓人眼花繚亂,但老覺得似曾相識。事就是那點破事,什麼打天下奪江山,什麼耍心眼殺功臣,什麼搞宮鬥爭寵幸,什麼廢太子立儲君,什麼平叛亂破陰謀……如此而已,聽著聽著就有一種打了一圈圈麻將之後一洗牌,又重新開始,舊戲重演,老調重彈的味道。

丹麥童子:看《百家講壇》能得到啥?


《百家講壇》講歷史似乎基本不涉及近現代史和外國曆史,中國古代史雖然時間老長,但似乎沒什麼新鮮的,為什麼呢?在秦始皇以後那種一成未大變的制度,就是過一萬年又能怎麼樣呢?各朝各代是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一直是那個味兒。

丹麥童子:看《百家講壇》能得到啥?


今天在手機上用喜馬拉雅聽《百家講壇》上王立群講的《文景之治》中漢景帝廢掉太子劉榮那一集。王教授可謂不厭其煩地條分縷析太子的母親慄姬是怎樣的低智商低情商,怎麼不該不答應漢景帝自以為將不久於人世時的“託孤”一一讓她善代其他妃嬪生的兒子,分析來分析去,得出了一個結論:在全天下最不能得罪的就是皇帝,皇帝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應該答應。皇上早都不存在了,現在告訴聽眾這麼個“廢話般的真理”,這是要讓大家學會啥呢?還真有些搞不明白。王教授在整個講解過程分析得是一本正經,大有傳經送寶的味道,聽得人真想笑,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告訴當代中國人這個,是不是有點兒滑稽呢?想起過去上中學老師說寫議論文要有針對性,舉例說如果現在有誰寫篇《如何當好皇上》就是毫無針對性的作文,現在王教授好像就在幹這樣的活。

丹麥童子:看《百家講壇》能得到啥?


我們普通的老百姓看《百家講壇》到底能得到些什麼?可能跟看《漢武大帝》、《大明王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這類頌聖古裝電視劇的收穫一樣一一遠離現實吧。

2020.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