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一條聞名世界的要道,當初真的是為了通商嗎?

絲綢之路是聞名世界的東西方交通要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創舉。那麼,絲綢之路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當年的封建王朝統治者真的是為了通商而派張騫出塞的嗎?

兩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成為西域。西漢初年,匈奴控制了西域,對西域各族人民進行了殘酷的奴役和剝削。

這裡要首先說一下大月氏,大月氏人原來生活在今敦煌、祁連山一帶。匈奴單于殺死大月氏國王,並把他的頭骨製成飲酒器。大月氏對匈奴無比痛恨,被迫向西遷移。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西漢)派遣具有探險精神的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張騫從長安(今陝西西安)出發西行,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年,他不忘使命,後來逃離匈奴,輾轉到達大月氏。但是,那時候的大月氏因西遷已久,生活安定,不願再同匈奴打仗。張騫的使命未能完成。雖然此次出使的真正使命未能完成,但是,張騫瞭解了西域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情況,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往來的願望。

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訪問了西域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從此,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保護往來的商旅。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從此,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漢朝通西域以後,中國同西方的貿易開始發展起來。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