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版《紅巖》——林鴻圖的傳奇人生

“揮淚繼承英烈志,誓將偉願化鴻圖。”林鴻圖生前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家鄉創建黨組織,被捕後歷盡磨難堅貞不屈、組織難友堅持鬥爭,解放前夜被國民黨特務殺害。這位犧牲時年僅37歲的共產黨員,傳奇人生堪稱閩中版的《紅巖》。

風展紅旗如畫 | 閩中版《紅巖》——林鴻圖的傳奇人生

林鴻圖青年照

為了紀念他,大田縣武陵鄉把林鴻圖的名字,作為集鎮街道的名稱。

創建地下黨組織

蘇區大田位於福建省中部,東鄰德化,西靠永安,南連永春、漳平,北與三元、沙縣、尤溪接壤,是閩西北通往閩南沿海的重要通道。從1929年8月開始,中央主力紅軍4次入境,朱德親率紅四軍二、三縱隊和前委機關進駐武陵安,軍部就設在百束村的述祖堂裡。這是革命的火種,為此後大田黨組織的發展壯大,打下了牢固基礎。

風展紅旗如畫 | 閩中版《紅巖》——林鴻圖的傳奇人生

林鴻圖烈士故居中孚堂

1912年3月16日,別名“阿富”的林鴻圖出生於百束村。20歲那年,他在述祖堂主人林笏隆資助下,考入私立福建學院附屬高中就讀。受同學陳培光的影響,他積極參加進步學生活動。1935年秋,林鴻圖考入河北省立農學院森林系。林鴻圖是“1934年入伍”的共產黨員,這在三明市“八五”期間黨史科研項目《大田革命鬥爭史》一書中有記載。

河北省立農學院成立於1931年,住地保定。學生成份複雜。時值“一二·九”運動,北平愛國學生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遊行,農學院成立“學生救國會”聲援。“1935年12月18日,農學院黨支部書記林鴻圖、組委陳拓、宣委方旅人,與同學走上街頭,一起高呼‘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河北農大八十年(1902-1982)》紀念冊記載了這段歷史。

後來,據在青海省農科院工作的方旅人回憶:“當時由於白色恐怖籠罩全城,各校之間聯繫困難,只有農學院學生上街遊行。”12月22日,學校迫於當局壓力,提前放假,勒令學生離校。林鴻圖不但沒有回鄉,還前往北平繼續投身革命運動。1984年8月27日,方旅人在寫給大田縣黨史研究室主任劉志堅的信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於12月下旬到北京找組織關係,我住潮州會館,林鴻圖和陳拓則住福建會館。1936年1月,林鴻圖找到了黨組織關係……”第二年2月,三人返校,由林鴻圖單線與中共保定市委建立聯繫。

在領導學院師生利用標語、傳單、牆報、小型集會等形式,廣泛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的同時,林鴻圖不斷地給家鄉武陵小學校長林大蕃等青年,寄回自己參加示威遊行的照片、宣傳品和進步刊物,傳播革命道理,引導他們投身革命。

《大田革命鬥爭史》記載:1936年底,林鴻圖從保定返鄉,向林大蕃等人介紹了“西安事變”內幕……通過考察和教育,林大蕃等人的政治覺悟提高很大。1937年2月,林鴻圖在過完春節準備返校前夕,吸收林大蕃和林茂森為中共黨員,建立起了武陵小學黨支部,林大蕃任書記。

抗日救亡除貪官

盧溝橋事變後,京津冀淪陷,河北省立農學院被迫停辦。林鴻圖於當年10月返鄉,在母校大田縣立初級中學任教。不久,又被推舉為福建省抗敵後援會大田分會總指導員。他以合法的身份,領導大田各界和內遷的集美職校師生,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組織了“一日一分會”,號召全校師生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籌集資金支援抗戰;清晨帶領“晨呼隊”上街跑步,邊跑邊高呼抗日口號;向大田縣警察局借槍開展軍訓……

義賣活動也在全縣展開,義賣物品中有愛國志士蔡公時在大田赤巖寺題寫的詩詞臨摹。款項轉匯軍政部,據《福建民報》報道:“總計獻金達七八百元,對於窮鄉之大田有此良好之成績誠是為範。”

時任大田縣縣長的廖基借抗日救亡之名,大肆搜刮民財,群眾用方言諧音罵他是“餓雞”。1938年春,林鴻圖和地下黨組織決定,由林大蕃在武陵小學編印《田民畫刊》,由在廣平小學任教的林茂森通過統戰對象縣參議長蔣超支持,在校印刷《田民呼聲》。兩個刊物秘密分發至縣政府各科室和中小學校,上送國民黨福建省政府,迫使廖基被撤職調離。這場“鬥雞”鬥爭的勝利,群眾無不拍手稱快,表現出林鴻圖和地下黨的組織才能以及鬥爭藝術。

一年後的1939年7月,林鴻圖受黨組織派遣,以繼續學習為掩護,前往廣西柳州農學院進行黨的秘密工作。《中共大田縣地方組織鬥爭活動大事記》記載:“他專程到永安吉山,將大田縣地下黨的組織關係移交給閩江工委陳培光。”陳培光時任中共閩江工委宣傳部長,公開身份是福建省教育廳科員。他寫信給林大蕃,“同意你與陳女士結婚”,密示其與陳培光接上組織關係。

這時的林鴻圖離開了大田,仍然關心著大田縣的地下黨工作,不時向林大蕃等人寄傳單和進步刊物,其中有華僑領袖陳嘉庚在廣西痛罵國民黨福建省主席陳儀的材料。1941年春皖南事變,林鴻圖再次寄信告訴林大蕃說:“陳培光到湖南當記者去了。”暗指此人已經叛變革命。

多次被捕遭毒手

1941年7月,林鴻圖大學畢業,分配在福建農業改進處造林事務所任技工,他秘密組織閩西北抗日武工隊。由於叛徒密告,第二年4月被捕,關進永安縣自衛隊部,後因查無實據由林務所保釋。同年10月再次被捕,關入三元縣省保安處達16個月之久。

1944年10月,“林鴻圖第三次被捕,開始關在永安看守所,後轉到設在三元縣的梅列集中營,受嚴刑毒打,堅強不屈。”《大田革命鬥爭史》記載。

期間,大田“剿共”總指揮鍾大鈞親自提審並刑訊逼供,但林鴻圖始終不承認自己參加地下黨活動。鍾大鈞不死心,特地將他押回大田,叫叛徒當面對質。林鴻圖藉機痛罵革命敗類。黔驢技窮的鐘大鈞頓起殺機,電告省府,要在押解途中將其處死。1947年8月,他被轉押福州南門烏塔監獄。1949年6月,他又轉押廈門並且被秘密殺害。

解放戰爭時期的閩浙贛區黨委社會部部長陳矩孫,公開身份是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參事。他在《我所瞭解的林鴻圖烈士》訪問記中回憶:1945年下半年,內遷的國民黨省政府開始搬回福州,中統特務趁機提出把林鴻圖殺掉,省主席劉建緒沒答應。1948年10月,中統特務賴文清向時任省主席李良榮提出,“永安帶來的農業改進處的林鴻圖是個老奸黨,而且是大田暴動的策劃者和後臺……頑固不化,還在獄中繼續非法活動,留下他後患無窮,因此這個案子應該了結了。”但李良榮放棄了殺林鴻圖計劃。解放大軍渡江在即,蔣介石派特務毛森來福建,要殺掉獄中的全部政治犯,省主席朱紹良也沒有籤批執行。

大田縣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主任盧作福分析:“林鴻圖在當時是個難得的人才,三任省主席都沒有殺他,也是把他作為政治籌碼,給自己留後路。”

就在林鴻圖從福州被轉移到廈門的前兩個月,少時玩伴盧浩然(原政協福建省委副主席)去探監,這時的林鴻圖嚴重腹水,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樣,但他用大田本地話說:“啊士(盧浩然小名),天快亮了,我想看看地圖!”

地下黨派任國民黨武陵安區分部書記林自壽,曾經被捕,他在1945年至1946年間與林鴻圖關在一起。保釋出獄後,他收到林鴻圖的信說“身患重病無錢醫治。”林自壽告訴他:“阿那(林志群)在南平、沙縣一帶經商,生意興隆。”暗示革命形勢很好,要他保重身體。

組織獄友爭自由

林鴻圖3次身陷囹圄,坐牢達7年之久。

1984年,劉志堅和烈士林大蕃的兒子林佔中,訪問了遼寧省北票礦務局幹部莊紹林。這位惠安籍的“青年軍排長”回憶,自己和林鴻圖在獄中相處兩年。他在1947年3月第四次被捕,關在烏塔寺陰殿中間的木籠子裡。林鴻圖稍後入獄,兩個人挨著鋪位。他說:“林鴻圖硬氣、穩重、關心別人,在獄中鬥爭是主要領導人。”

有一次,林鴻圖和幾個政治犯通過看守訂閱了《時代》《新觀察》《時與文》和《星閩日報》,被獄頭髮現了,不讓看,林鴻圖拉上難友跟他理論,結果對方睜一眼閉一眼,大家獲得瞭解政治和軍事的權利。

獄中有惡習,先進去的犯人糾集起來,向新犯人要錢要物。林鴻圖組織新犯人與之對抗,繼而說服難友們要團結一致,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

木籠裡的犯人多時有20多個,其中有個旗山來的閩東遊擊隊通訊員,情緒低落。林鴻圖發現了,就叫他挨在一塊吃飯,教他識字,鼓勵他“要堅強些,天快亮了,要堅持下去。”有個古田籍的游擊隊員在戰鬥中負傷被捕,林鴻圖通過看守拿來藥水給他塗抹,治好了這位同志的傷,堅定了他的革命意志。

……

無盡相思到白頭

林鴻圖最後一次被捕,關押地點轉移頻繁,他在1949年10月16日,即廈門解放前一天晚上,和劉惜芬等17名“要犯”,被秘密殺害於鴻山腳下。

“當時很多人不知情,他的妻子陳明英以為丈夫在世,或是被國民黨抓到去臺灣,每天獨坐家門前守望著村口大路。”大田縣老區辦主任林克源介紹。

林克源是武陵安本地人,祖父和林志群是同胞兄弟,他從小就聽長輩說過,林鴻圖是個文化人,陳女士平時打扮時髦穿旗袍,當地人都稱她為“革命老媽媽”。“革命老媽媽只要看見有穿白襯衫、戴茅杆笠(草帽)的人進村,便以為是丈夫回來了,就迫不及待地大老遠去迎接。”可是,每次都失望、傷心,又都每次期待著。

林鴻圖被國民黨當局秘密逮捕後,家人並不知情,當年的地下黨員、後任解放軍福建省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林志群,率部席捲閩中和閩西北,均未能找到林鴻圖的身影。解放後,政府通過多種渠道尋訪,只知林鴻圖在永安被捕轉羈福州,之後斷了線索。直到195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才追認林鴻圖為革命烈士。

林鴻圖在家鄉留下一座舊居,名為“中孚堂”,取易經卦名,希望子孫後代忠誠。他生有三子,長子出生於1938年,時值抗日戰爭開始,取名林志抗;次子生於1942年,林鴻圖期盼抗戰早日勝利,取名林志捷;三子1945年出生,當時林鴻圖已經入獄,陳明英抱著孩子到梅列集中營探望,身體備受摧殘的林鴻圖給他取名為林志 。

陳明英是武陵鄉茶山村人,因林鴻圖為了革命四處奔波,小兩口聚少離多。當地方政府把林鴻圖的烈士證送到她手裡時,她不相信這是真的。此前,她一直在家裡等著丈夫。後來,她90多歲離世。

1986年,武陵鄉集鎮改造,在給新建的街道命名時,鄉親們自然想起了林鴻圖,大家眾口一詞提議將新街命名為“鴻圖街”,用諧音置換成“宏圖街”。 街邊長著兩棵鬱鬱蔥蔥的法國梧桐,那是林鴻圖當年在永安任職時,帶回來親自種下的。如今,梧桐樹已成為武陵安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