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鍼灸必備,常用的鍼灸體位

針灸施術時針灸體位的選擇,需要患者採取一定的受術體位。醫者需瞭解針灸體位的意義,熟悉,並要求患者積極配合,按規定程序完成施術治療。

一、針灸體位的意義

適宜體位的選用,對於正確定位取穴、方便針灸施術、持久留針以及防止暈針、滯針、彎針、折針等意外情況的發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誠如《千金要方·灸例》所言:"凡點灸法,皆須平直,四肢無使傾倒,灸時孔穴不正,無益於事,徒破好肉耳。若坐點則坐灸之,臥點則臥灸之,立點則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體位選擇不當,不僅難以確定喻穴的準確位置,而且使患者難以較長時間保持原位,若移動體位易致彎針、滯針、折針、灼傷等針灸意外的發生。

學針灸必備,常用的針灸體位

二、針灸體位的選擇

患者體位的選擇,應以既有利於喻穴的正確定位,又便於針灸操作和較長時間留針而患者不致疲勞為原則。臨床上針灸的常用體位主要有以下 6 種,當正確選用。

1.仰臥位 平躺在治療床上,頭面胸腹朝上,四肢自然伸直平放。適宜於取頭、面、胸、腹部喻穴和四肢部分喻穴時選用。

2.側臥位 側臥於治療床上,四肢可自然屈曲。適宜於取身體側面少陽經腦穴和上、下肢部分喻穴時選用。

3.俯臥位 俯臥於治療床上,頭面胸腹朝下,上肢可做環抱狀置於下領或額頭下,下肢自然平伸。適宜於取頭、項、脊背、腰骸部瑜穴和下肢後側及上肢部分腦穴時選用。

4.仰靠坐位 背靠坐在治療椅上,頭仰起靠於椅背。適宜於取前頭、顏面和頸前等部位愉穴時選用。

5.俯伏坐位 伏坐在治療椅上,頭自然低俯平靠於椅背。適宜於取後頭和項、背部的愉穴時選用。

學針灸必備,常用的針灸體位

6.側伏坐位 坐在治療椅上,頭側伏於治療床或椅背上,同側上肢當放在頭部下。適宜於取側頭部、面頰及耳前後部位喻穴時選用。

除上述常用體位外,臨床上也可根據某些喻穴的取穴及特殊針刺要求而選取其他的體位。同一患者同次治療,應儘可能選用一種體位。如因治療要求和某些愉穴定位的特點而必須採用不同體位時,可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等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對初診、精神緊張或年老、體弱、病重的患者,宜採取臥位,以防患者感到疲勞甚至發生暈針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