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以女性的視角,寫女性的悲劇愛情

書寫的力量是巨大的,當作者執筆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時,男性與女性的出發角度是存在著巨大差異的,在當代文壇中不乏優秀的女性作家一直在堅持著創作。今天先從著有《芳華》、《陸犯焉識》等作品的嚴歌苓說起。

嚴歌苓作為旅美的華人女作家,其小說一向以對女性細膩的描寫和對特定年代的精準把握而廣受評論界好評,她的作品也常常因為其細緻的場面描寫和生動的人物刻畫而被改編為電影。早期作品如《少女小漁》在1995年就被張艾嘉搬上銀幕,還一舉斬獲了第32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編劇本;2014年張藝謀導演的《歸來》也是改編自嚴歌苓的懷念祖父的半傳記體小說《陸犯焉識》,除此之外還有2017年馮小剛導演的《芳華》也改編自同名小說《芳華》。

嚴歌苓:以女性的視角,寫女性的悲劇愛情

《陸犯焉識》是嚴歌苓自認為最滿意的一部作品,也是寫的"最艱辛","最困苦"的一部作品。這樣的艱難,除了對題材的選擇以外,也源於主要人物的人生架構是十分精密巧妙的。一部長篇敘事小說居然被寫的如此環環相扣,明線暗線相互交織,令人眼花繚亂。

雖然《陸犯焉識》的主人公是陸焉識,但是這一篇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糾纏一生的愛情故事,卻讓人無法忽視其間的女性角色:除了馮婉喻,還有恩娘和作為敘述者的"我"馮學鋒。這些以女性角色的視角為主的暗線則為我們鋪墊好了整個時代。從腐朽的安逸到戰爭再到無法抵抗的混亂的那幾十年。

首先是恩孃的那個時代,她為了留在陸家費盡心機,也在餘生裡為了留住陸家操碎了心。恩孃的時代不僅僅是她最盛的那個時期,她貫穿了陸焉識和馮婉喻,以及整個陸家走向衰敗前的最後幾十年。恩娘自己的命運並不開始與自己的手中,但她餘下的一生所做出的每個選擇都是自己為之:她為了不回去被鄉人詬病而選擇用眼淚打動自己的繼子陸焉識,得以繼續留在陸家;為焉識選擇自己的小侄女馮婉喻作為妻子,陸焉識沒有權利拒絕;包括後來的抗戰期間抵押掉陸家的老宅… …嚴歌苓通過描寫恩娘花了心思的精打細算,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里人們的生活狀況,看到一個名門大戶落魄以後和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一樣,在異國人的租界裡像喪家犬一樣活著。

嚴歌苓:以女性的視角,寫女性的悲劇愛情

那婉喻呢,我們的小主人公呢。我不知道該怎麼來描述我對於婉喻這個人物形象的感情。婉喻帶著我所不熟悉的上海女人的溫婉與堅韌,她在整本書裡好像是徹徹底底為了愛情而活著的。事實好像也是如此,婉喻帶著天真的傻氣,她彷彿從未意識到陸焉識的出軌與厭惡,就像她從未意識到自己的美那樣。她一開始不知道陸焉識竟是那樣怨恨她,到最後她仍是不知道陸焉識竟會那樣愛她。

在那樣一個時代裡,婉喻一生的痛苦(在別人眼裡)都是她自己選擇的。她蠻可以撒手不管,憑藉她的性格她的人緣她不遜於他人的聰明,她有什麼不可以在那樣一個亂世裡活成一個模範的樣子?但是馮婉喻親手選擇了等,她的選擇是符合道德倫理,符合中國傳統對女性的要求,但又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的。

在我看來,馮婉喻的堅守雖然看起來與當代的女性主義是相反的,但本質上卻恰恰是極其大膽的極其反叛的一種女性主義。馮婉喻將一段包辦婚姻貫穿在自己整個的生命裡,愛情就是她的原則,為了愛情她願意背叛恩娘,願意賣掉祖傳的祖母綠,願意幾個月都只吃白菜豆腐,甚至願意為了幫陸焉識打通關係而奉獻肉體。無論等了多久,過去多少年,婉喻的心依然是純淨的,一塵不染的,只為陸焉識跳動的。可以違背長輩可以不顧兒女,可以拋棄家庭反叛整個時代,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愛情。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懦弱的順從,但在那個兒女批鬥父母、學生搞臭老師的年代裡,發自內心的堅守是多麼的難得。

嚴歌苓:以女性的視角,寫女性的悲劇愛情

陸焉識除了做到活下來以外,並沒有什麼其他大的作為,而婉喻,或者這個家庭裡餘下的每個角色,除了活下來以外,都承擔了其他更多更多的痛苦。

所以雖然《陸犯焉識》這本書整體的價值在於對於社會歷史的批判,但是當我們單單去關注其中的女性形象時,更多的是需要用審美批評的方式來分析。

整本書最戲劇性的情節也是由婉喻帶來的,晚年的失憶使得這對情人在相同的時空裡錯過了彼此。整本書的時間線都是交錯而來的,陸焉識和馮婉喻很少相聚,最後終於可以在同一條時間線裡寫下兩個人,結果他們的情感卻錯過了。婉喻的愛情是最純粹的,但在失憶以後她只能記得那個風流倜儻,高高在上的陸家大少爺了,那個出口成章,聰明絕頂的她的青年丈夫。相反的是陸焉識是在已經永遠錯過了那段時光以後才品味出馮婉喻那驚心動魄的美的,不經意的眼神的流轉就足夠陸焉識想上幾年,但這些都恰恰的錯過了。就像陸焉識自己說的,"馮婉喻是他寡味的開始,卻是他完美的歸宿。"

嚴歌苓:以女性的視角,寫女性的悲劇愛情

而整本書中陸焉識所追尋一生的"自由",最後也是婉喻教會他的。他一生都受到家庭,社會,所處環境的禁錮,最最渴望的自由偏偏是他最可望不可及的東西。但在婉喻身上,在他以為是最最無法逃脫的牢籠裡,他發現了埋在這個女人內心深處的自由,那是長此以往存在著的渴求,於是在婉喻的晚年裡,她像個初生的孩子一樣寸縷不著,天然的活在老房子裡,那是心靈上的自由,不顧忌他人眼光的自由。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陸焉識就漸漸開竅了,所以他才會在最後的最後,回到大草原去,回到那個他千方百計想要逃出來的地方。真正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是心靈的自由,陸焉識追尋一生的東西他其實一直都擁有著,只是自己從未發現。

就像他最最忠貞的愛情,最最完美的歸宿,他所渴求的一切都一直沉默的陪在他身邊,只是聰明如陸焉識,也要用盡一生才能看透這個道理。

這本書的審美價值是最直觀的,它對細節的處理把握與情節的緊湊性連貫性會引起讀者心靈的震盪與情感的共鳴,無法抑制的哭泣與難忍的心酸都如此確鑿的砸在讀者的心上,使人難以忘懷。

嚴歌苓:以女性的視角,寫女性的悲劇愛情

但是更深層次的東西,就是這本書對於記錄一個時代的作用,這與嚴歌苓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是有關係的,她的青少年的時代恰巧與動盪的十年二十年重合,而後來旅居美國的經歷使得她有更多的優勢能夠把握這樣一個邊緣化的寫作。

《陸犯焉識》不僅僅是一個家族,一段愛情的史詩,也是時代的葬歌,它時時響起,提醒人們以史為鑑,向著更加光明的未來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