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歡《白鹿原》這部電視劇嗎?對這部電視劇有什麼看法?

嘮嗑磚家l


在我看來白鹿原書裡寫的應該不是一部抗日神劇,它獨特的視角就是兩邊不偏不倚,誰也不信。朱先生極準確的一語道出鬥爭的真相:“烙鍋盔的鏊子”。電視劇在白鹿原第一代的改編尚算不錯,到第二代就開始白瞎,選的演員也好惡分明,沒什麼深度,可看性大大降低,一集我快進著最多十分鐘就能看完。

白嘉軒:書中的白嘉軒是一個面上政治正確,底下也總是要佔道德高地的人,所以黑娃不喜歡他,嫌他“腰板太直”,要給他打斷。這種人有點像班裡最好的那個學生,人緣和學習成績都好,待人也好,你就是不知道哪裡不對味就是煩他。陳老寫到結尾才黑他一筆,講他老了老了終於忍不住說了一句別人閒話,說鹿子霖祖上是賣尻子發財的。水至清則無徒,他非要站在高處向下憐憫別人,你挑不出他什麼做錯的理,但是跟他活在一起太累。劇中對這個人的處理很直接很正面,反而導致這個人物沒有太大深度,沒有太多存在感。強行改編成一個真正毫無負面的人,只是像一道暗線把整個白鹿原串起來,把黑娃的怨恨看起來是奴隸對奴隸主的怨恨,實際上僱人幹活沒有什麼誰奴役誰的,現在上班老闆不叫你拿個外賣?

鹿子霖:劇裡改編的鹿子霖是一個十分滑頭懦弱一無是處的形象,他的確造下了不少孽,在孝文和田小娥的事上。但書裡的鹿子霖有非凡的辦事能力和組織才能,翻修祠堂糧倉搞的熱火朝天,甚至孝武結婚,白嘉軒自己是主家不方便指使人,都是鹿子霖一手幫忙操辦的;同時他也並不小氣,白嘉軒要在祠堂裡建學堂,鹿子霖爽快的出錢出力支持,這件事連朱先生都跪下謝謝他們,結果劇裡這段情節被一筆帶過。鹿子霖和白嘉軒兩個人這輩子唯一的不同就是鹿子霖非常想當官,而白嘉軒由於姐夫朱先生的點醒,躲避這些差事,就這一點導致兩個人的人生道路的完全不同。鹿子霖就像辦公室裡捧著領導積極攬事,組織活動什麼的很在行的小領導,擱今天應該是很好的市場部小頭頭。

鹿三:這個人物的劇情安排的很有爭議,看到很多人都說,鹿三是幹不出賭錢和騙白嘉軒的事情的,沒錯,這個人最後是要殺田小娥的,他人物的合理性就在於他堅信自己是沒有幹過錯事的,所以他才有“一身正氣”去殺田小娥。他這個人沒有唯唯諾諾低頭認錯的時候,永遠都是一條漢子,所以黑娃落草時,大拇指一知道黑娃是鹿三的兒子,敬他爹,讓他兒子當二拇指。

冷先生和朱先生:冷先生是白鹿兩家的緩衝帶,黏合劑,冷先生話少,腦子直(救鹿兆鵬拉了一車錢也不數就給別人),心也狠(毒死自己親生女兒),這個選角正好就是冷先生的樣子。朱先生的選角,總逃不出一股子白三爺的味道,但是就劇情臺詞和演繹來說,是沒什麼毛病的。

鹿秉德、白嘉軒他媽:兩個老人雖然是背景角色,但是不得不說還是老人家拿捏到位,演技全部在線。

黑娃和田小娥:黑娃這個演員的演繹是不錯的,又黑又壯為人莽魯,是硬漢黑娃的樣子。相對比田小娥就特別突兀,真的一點騷氣都沒有,就是一朵扭扭捏捏的弱質小白蓮,我都能預估到後期她的墮落肯定會被演繹成全部都是被人欺壓被人強迫的受害者形象。她沒有田小娥的爽氣大方,睡了就是睡了,跟誰就是誰,事實上田小娥這個人的形象沒有必要去美化她,她就是一個不甘寂寞長得又好看的農婦,孝文的的確確就是被她給耽誤的,她把鹿子霖引狼入室,又讓孝文染上煙癮,最後躺在床上等吃的被捅死。心比天高才有命比紙薄,她的確沒做錯過任何事,也沒做過什麼好事,就是因為她沒做過什麼錯事,所以不用去美化,還原故事本來真相就行了。劇中一演到黑娃這一對就是乾笑,什麼別的也沒有,用對著笑演繹性生活和諧,非常尷尬。

孝文和孝文媳婦:這一對是唯一一對還原度較高的夫妻,算是白鹿原第二代裡唯一不怎麼突兀的。

白靈和鹿兆海:白靈基本快進不看,看了噁心影響觀劇體驗,不看不影響劇情,聽到聲音就煩。鹿兆海劇本臺詞沒毛病,但是演員看著煩,一起快進。

鹿兆鵬:這個人是被改編的最煩的一個,活活因為他把整個電視劇的基調看成抗日劇。鹿兆鵬這個人唯獨是電影版裡郭濤演的最好,為啥,這個鹿兆鵬是整本書最沒有責任心也最無賴的一個,而且也算不上是個硬漢。他只負責給冰糖引誘你,一出事又跑逑了,基本他一出來就搞事情,搞砸了就跑誰都顧不上。他把黑娃拱出來搞革命,自己跑逑了,搞的黑娃有家回不了;他不結婚就別回去,結果結婚了把媳婦搞了又跑逑了,結果他媳婦就想那一夜想瘋了,最後冷先生花一車的錢買他的命就求他給留個種,他依然不顧臉面跑逑;後來搶兄弟媳婦把白靈肚子搞大了還要他弟弟去送,最後到白靈死了他都沒出現過;上山勸黑娃投共,黑娃不聽,他就偷摸毒死大拇指,這個大拇指曾經救過他的命。所以鹿兆鵬這個人空有學問,沒幹過什麼好事,背良心喪德的事情乾的不比孝文少。大拇指在救他那時,大先生給他挑子彈的時候他撕肝裂肺的喊,黑娃都說“把嘴給塞上,叫得讓人心煩”,大拇指笑著對黑娃說“這副虛氣他還想入夥哩”。鹿兆鵬是沒什麼血氣也沒啥擔當的人,實際還是跟他爹一樣。

白鹿原第一代和第二代在書裡最大的差別我感覺還是留後手的事。

白嘉軒不管罰誰打誰,都留條命。他唯獨對自己兒子孝文最狠,那是他心裡知道有條血脈連著,再狠也打不斷,他對黑娃就無論如何總是留條後路,不管黑娃是不是打斷了他的腰,最後黑娃死的時候就他最傷心,直接瞎了一隻眼睛差點死了,為什麼?他因為換地的事情總是對鹿家有愧,黑娃大名鹿兆謙,是鹿家的人,他覺得如果當年不換地,今天輪不到白孝文整死黑娃,而是反過來。鹿子霖把白孝文害得傾家蕩產流落街頭,屢屢接濟,最後白孝文淪落到搶舍飯的地步,他也於心不忍,死拉著白孝文去見田福賢和朱先生,給白孝文找了份差事幹起來,算是沒有欠下白家一條長子的命。最後白孝文能成事能活到最後,也就是賴他當時給的這份差事。田福賢在電視劇裡看起來無非就是國民黨狗腿子,實際上田福賢跟鹿子霖一起辦了不少好事,賑災分糧建學堂他都有份,甚至最後鹿兆鵬要槍斃了,冷先生拉著一車錢去求他,他想辦法也救下了鹿兆鵬。鹿子霖後來被抓到監獄裡,他沒收鹿子霖老婆的黑錢,替他存了一筆家底,這個人物是有他狡猾的人情味在為人處事的。他和大拇指一樣都看人情世故看的很透,最後都是救了鹿兆鵬說,以後你們成功了,能留我一條全屍嗎。這就是老輩人留後手的精明和厚道,做人永遠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相對比年輕一代就全是把事情做絕的種,黑娃直接墩死鹿兆鵬的爺爺,打斷白嘉軒的腰;白靈寫狠信罵親家導致和白家決裂,打小這麼疼她,到死都沒回來看一眼家裡;鹿兆鵬更絕,自己親爹交上臺批鬥就算了,把弟弟私定終身的白靈直接睡了;白孝文睡了田小娥,為了絕後患陷害死黑娃。年輕人做事都趕盡殺絕,利用你就利用透了,根本不管日後怎麼說,鹿兆鵬對黑娃墩死他爺爺一字不提,黑娃對白孝文睡了他老婆也不提,鹿兆海乖乖的把白靈送走,到死前找的老婆還長得像白靈,找了老婆留了種就戰死。看到這一代你就能看明白,白鹿原的“水深土厚”,朱先生寫縣誌的時候因為這句話猶疑,因為水深土厚到白嘉軒這一代就絕了。


娛往無前


這是一部20世紀初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這是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特殊的時代背景,濃厚的關中風情,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劇中朱先生對傳統道德的堅守,白嘉軒勤勞與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龍,白孝文情感波折,白靈投奔革命,黑娃被迫為匪,鹿兆鵬追求理想,鹿兆海捨生無義,演繹了兩個家庭不同子孫,曲折的人生軌跡和命運歸宿。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機四伏,三年內戰社會動盪,白鹿原風雲變幻,古老的土地在陣痛中顫慄,但是中華民族的根脈必定在洗禮中承傳,變革要對舊體制和生產方式重新改寫,新中國將迎來明媚的陽光 。



張嘉譯對於《白鹿原》的每一個角色都有精心的挑選,當然,他在劇中的表現真的就給我一種族長的踏實感,連走路的樣子我都覺得沒錯,這就是一個陝西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不論大小演員,割麥子、鋤地、紡織、作面、做農活等都充分的呈現在劇中,生活常態體現的非常自然,風土人情的感覺體現的淋漓盡致,最重要的是我看完全劇之後真的非常想吃這陝西的面……看他們吃起來的感覺真的是。。。太香了。。。。


Koklxin


《白鹿原》是一部20世紀初渭河平原50年變遷史。小說以清末民國的陝西為背景,濃厚的關中風情,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朱先生對傳統道德的堅守,白嘉軒勤勞與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龍,白孝文情感波折,白靈投奔革命,黑娃被迫為匪,鹿兆鵬追求理想,鹿兆海捨生為義,演繹了兩個家庭不同子孫,曲折的人生軌跡和命運歸宿。

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機四伏,三年內戰社會動盪,白鹿原風雲變幻,古老的土地在陣痛中顫慄,但是中華民族的根脈必定在洗禮中承傳,變革要對舊體制和生產方式重新改寫,迎來明媚的陽光以白嘉軒為敘事核心,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組織情節,以反映白嘉軒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倫理道德,在時代變遷與政治運動中堅守與頹敗為敘事線索,講述了白鹿原村裡兩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間的故事。

創作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而興起了“反思文學”的創作潮流,這種潮流在此後逐步泛化為80年代的一種普遍的文學精神。

這種精神影響到90年代的長篇創作,90年代的不少長篇創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這種精神靠攏,這也使得這期間的長篇創作,在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反思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陳忠實正是在這樣的文學思潮之中,有了對《白鹿原》的創作慾念,並且完成了這部能夠代表

故事梗概

《白鹿原》以白嘉軒為敘事核心,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組織情節,以反映白嘉軒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倫理道德,在時代變遷與政治運動中的堅守與頹敗為敘事線索,講述了白鹿原村裡兩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間的故事。

白家人沿襲村子裡的族長,主人公白嘉軒一生娶過七個妻子,最後一個陪他終生,並育有三兒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孝義、白靈)。鹿三是白家的長工,黑娃是他的長子。鹿家以鹿子霖為代表,他有兩個兒子(鹿兆鵬、鹿兆海)。

小說主要講述了他們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這一代人的生活:白家後代中規中矩,黑娃卻從小就顯現出不安分。長大後,白孝文繼任族長,黑娃在外做長工,認識了東家的小老婆田小娥,他將她帶回村後,受到村人的排斥。

黑娃離開村子後投奔革命軍,又成為土匪。在此期間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鴉片,將家敗光,去異鄉謀生。鹿三以兒媳田小娥為恥,最終殺了她,因終日被田小娥死時的情形折磨而死去。

白孝文則在外重新振作,終有一番作為,白靈加入了共產黨。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







快樂視頻分享


劇中難以掩藏的人性激變

我認為《白鹿原》主要集中在白鹿兩家老輩人的族鬥糾葛之中,但劇中故事長卷一角中漫溢的氣息和人性激變卻難以掩藏,白鹿兩家世代相依的家族親情,白嘉軒與鹿子霖這對鄉黨親鄰的“相愛相殺”被展現得妙趣橫生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白鹿原

原著中鹿子霖被革命黨剪辮子的劇情,白嘉軒苦命的前六房媳婦則都淡化成了平原上的六座墓碑等。這麼一變,其節奏簡明亦符合邏輯,《白鹿原》最後的結局給了觀眾“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白鹿原”的幻想。這部電視劇也最大程度上的還原了小說的真實。



人物形象骨血豐滿個性鮮明

對於戲中的幾個演員,演技很值得稱讚,對於電視劇中故事情節,它是以小小的白鹿原坡為側面,展現了一個民族的生活史,從顛覆腐朽的清政府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權這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又以鮮活的農村生活為著眼點,塑造了一個個骨血豐滿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也讓讀者對於革命,對於人生,對於命運都作回味和深思。



總結

《白鹿原》這部電視劇是根據是陳忠實的小說改拍的,其小說長達近50萬字,是陳忠實歷時六年艱辛創作完成的。是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白鹿原》主要集中在白鹿兩家老輩人的族鬥糾葛之中,但劇中故事長卷一角中漫溢的氣息和人性激變卻難以掩藏,白鹿兩家世代相依的家族親情,白嘉軒與鹿子霖這對鄉黨親鄰的“相愛相殺”被展現得妙趣橫生。


北瓜點影


《白鹿原》是根據陳忠實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白鹿原是西安周邊的一個村子小說,以此命名,主要講了村子裡裡面兩大家族白家和陸家之間的故事,白家人沿襲村子裡的族長,主人公白嘉軒一生娶過7個妻子,唯有最後一個陪他終生,並育有三兒一女,同時鹿家作為白家的長工一直貫穿於小說之中,有兩個兒子,鹿家以鹿子林為代表,白家作為原上的大家一直被認為是仁義之家,白家人作為族長管理村子裡的事務,白嘉軒六房妻子均死於非命,娶妻家財破盡,取了第七任妻子之後重振家族。小說中講了白孝文、陸兆海、黑娃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

該劇是一部20世紀初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這是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特殊的時代背景,濃厚的關中風情,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

這部電視劇中最讓我佩服的便是黑娃了,黑娃是一位敢愛敢恨敢打破封建枷鎖,又是一位勇於改邪歸正浪子回頭的人物,他經歷可謂的是相當豐富,做過長工,當過土匪,鬧過革命,當過國民黨軍官,他敢於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即使眾人反對也要為愛和田小娥廝守在一起,他勤勞樸實,憨厚能幹,無論是做什麼職業都能盡心盡力拔得頭籌,獲得別人的欣賞和信任,尤其是最後在娶了妻子高玉鳳之後受其影響拜師於朱先生潛心修學讀儒家經典他甚至想當一名先生與世無爭然而卻被白孝文陷害,這或許就是他的宿命了吧,於小額偷情,當了土匪燒殺劫掠,指使兄弟砸斷了白家軒的腰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但就是這樣一位人物令人心生嚮往,除去他所做的壞事,他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的人,踏實肯幹,為愛堅守,不愧是一位響噹噹的漢子。

總是,《白鹿原》這部電視劇真心不錯,看完電視劇可以再去讀讀原著小說,可以領悟更多!






川香犟枴枴


非常喜歡《白鹿原》這部電視劇,最讓我欣賞的是《白鹿原》裡的白嘉軒,他完完全全是個傳統文化的代表。

以前的我總是淺薄地認為像孔夫子那些人的思想都是陳腐,對於今天的人來講都是垃圾,我們應該去創造屬於自己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和神話,樹立全新的有生命力的價值觀,可是當我看到那樣一個沉溺在農耕生活裡,堅持著自己精神家園的人時我還是被震撼了。

他是一個地主,卻不是我們觀念裡的那種。他只是有很多的土地,是祖上留下來的家業,是靠著祖祖輩輩用血汗換來的,那個木匣子就是證明。所以白家代代恪守著“耕讀持家”的信條。

他從來不是以一個地主的身份自居,而是跟長工鹿三一起耕種,一起操持農活,從來不鄙視那些窮人,相反,總是接濟那些窮人們。他想守住的就是他的土地,用那些土地來維持世世代代人的生存,其他的事情對於他來講都是多餘的,也都是瞎折騰,並且對於做官,也是淡然,甚至鄙視。

他作為族長,不是以官自居,而是把自己當成了引導村子裡的人有秩序,有章法,自然正常的生活,他希望人們都能安安生生在這裡自耕自織,生老病死。


球球姐說娛樂


總的來說,劉進導演拍的這部大型電視劇很不錯。情節絲絲相扣,演員表演很到位,堪稱一部經典近代歷史劇,從一個小的鎮的日常變化,人情冷暖,折射出當時近半個世紀的動盪年代。

與原著相比,電視劇對劇情進行了稍微的修改,使劇情更合理,更緊密,更能經得起推敲。

原著中,白孝文與田小娥的交集,是從田小娥被鹿子霖指使,去引誘白孝文開始的,之前對兩人的關係,並沒有任何鋪墊。

而電視中,黑娃領著田小娥回到原上的第一天,剛好撞上了白孝文的婚禮,並且還搶了婚禮的彩頭。從這裡開始白孝文和田小娥就有了交集,白孝文看到田小娥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田小娥,為之後的偷情埋下了伏筆。

這一點上,電視劇比原著更合情合理。

白孝文由於從小被白嘉軒管教很嚴,對於床對之事,就是一張白紙,甚至連女人是怎麼懷孕都不知道。新婚之夜,是被媳婦引導著做的,嚐到甜頭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沉迷其中。後來就陽痿了,原著中沒有交代原因。

電視劇中給了緣由,白孝文做愛成癮,姥姥白氏苦口婆心進行勸阻,都不管用。最後每天夜裡都守在白孝文的窗外頭,聽到屋裡有動靜,就在窗外喊著阻止。受不了這種折磨,白孝文就帶著媳婦晚上睡到了學堂宿舍,就在祖廟的隔壁,在那裡沒人打擾盡情享歡。

田小娥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進祠堂,能被別人正眼相看,但卻被族長無情的拒絕了。有一天,田小娥偷偷溜進祠堂,想燒柱香許個願。剛巧白孝文領著媳婦回來了,田小娥來不及出去,就躲在桌子底下。

白孝文和他媳婦迫不及待的在祠堂裡做起了男女之事,田小娥躲在桌子底下,聽的一清二楚。正當兩人達到顛覆之際,動靜太大,田小娥忍不住笑出了聲音。白孝文被嚇住了,以為是褻瀆了祖宗,祖宗顯靈怪罪了,從此就不舉了。是田小娥把白孝文嚇陽痿了,之後又是田小娥給弄好了,前後呼應。

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電視劇比原著在情節上更聯繫緊密,值得推敲一些。

原著中,白孝文把家產和地都買了,把自己的老婆活活給餓死了。這點應該是不太合理的,就算白孝文分了家,把家產都變賣了,遇到了饑荒,但白家是數一數二的大戶,在加上白家一家人都是善良之輩,不可能眼看著兒媳婦被餓死的。自己的請的長工,都沒少給糧食,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兒媳婦餓死呢。

再者,白嘉軒為人好面子,耿直。自己的兒媳婦被餓死,拿不是在打他的臉嗎?所以說,原著中關於白孝文媳婦之死是講不通的。

電視中,白孝文的媳婦是被土匪給糟蹋了,然後就被送回了孃家,以躲避別人的閒話。正因為媳婦送回孃家了,白孝文身邊沒有女人,被田小娥稍微一誘惑,就一頭栽進去,不願回頭了,這就比較符合常理。從這點來看,電視劇比原著更能經得起推敲。

所以這是一部很不錯的近代電視劇,可以跟《大宅內》相媲美。


青山浪子


很高興作為今日頭條影視原創作者收到邀請,下面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是比較喜歡這部電視劇的,覺得這部電視劇在國內算是質量還不錯的電視劇了。

一、電視劇取材於著名的小說《白鹿原》,因此故事基礎紮實。

陳忠實先生是一位特別值得尊重的作家,他的小說作品幾乎從未離開過土地,根基紮實。

《白鹿原》是陳忠實先生用了六年時間創作完成的,六年在任何人的生命中都是很長時間,時間不能發表一切,卻能代表作家付出的心血。這比一些速成的劇本要來得踏實認真得多。

二、電視劇和小說一樣,基本上沒做大的改動,是經典該有的樣子。

很多時候,為了成本,為了取悅觀眾,很多劇組會大面積修改劇本和小說,導致經典面目全非,可《白鹿原》這部電視劇基本上沒做大的變動,人物故事基本還原小說原貌,沒有為了錢或者迎合觀眾做大的改變。

效果卻是好的,因為尊重一個用心原作者恰恰也成了尊重觀眾,因為觀眾正好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所以播出效果是比較好的。

三、演員選擇比較好,班底出色。

白嘉軒和鹿子霖由張嘉譯和何冰主演,都是演技派大叔,看得出來在用心塑造角色,其他演員的選擇如雷佳音、李沁等等,都是原聲,本人背臺詞認真演戲,不刷流量,即使是年輕的鄧倫也看得出來滿滿的誠意,畢竟,真正好看的電視劇光刷流量沒演技,觀眾也是看不進去的。

但如果演員認真、班底出色,觀眾自然體會得到。





貓涅槃著飛翔


《白鹿原》已看了,感覺還可以,整體上演員演技不錯,畫面很有質感,鹿泰恆、鹿子霖夫妻這三個演員我都覺得演得很到位。挑剔之餘,對劇中的不足來吐槽一番吧:

1、白嘉軒:張嘉譯也是演技派的,但個人形象與原著中的白嘉軒形象極不相符:駝背,偏胖,白淨,演繹出來的白嘉軒精明有餘,缺少莊稼把式的精明純樸沉穩。而且,配音方面在白靈要求去城裡讀書時,白嘉軒跟白靈說話帶髒字,這符合一個慈父、一個族長的形象嗎?!

2、電視劇改編為了突出男一號的光輝形象,倒是把朱先生的大儒大智形象給淡化了,而且,朱先生的造型實在不敢恭維。

3、白嘉軒換地後挖出的水脈,目測那坑不足60公分,像栽樹的小坑而已就泉水汩汩而出,水源那麼淺,那地還會是最差的旱地嗎?用得著白嘉軒用天字號的水田和鹿子霖換嗎?

4、編劇硬是把白靈編排成了沒有教養、不知羞恥的野丫頭、瘋丫頭(怎麼可能跟徐秀才硬擠到一張床上睡覺!怎麼可能隨便鑽麥秸垛)把白靈的果敢、堅決,有膽識誇張成了不知天高地厚沒有基本禮節,太不可思議了!

作為族長的白嘉軒和共產黨員鹿兆鵬作為被著力表現的人物,在劇中有了更多接觸與交流。鹿兆鵬和黑娃燒燬糧草的情節中,白嘉軒成為了知情人和一定程度上的參與者;兩人甚至一度有彼此相敬相知之感。——這是為了讓傳統宗族文化和革命者作為正面人物達成某種合作嗎?而在兩天前的劇集中,還為鹿兆鵬和黑娃率領的農協增加了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戶的情節。改編的種種細節在昭示:也許在劇版《白鹿原》中,對歷史的呈現終會納入到我們耳熟能詳的主流敘事中去。那種重新述說歷史、重新思考文明的嘗試和氣魄,將只屬於小說。

“不要一味地抱怨市場卑視讀者”

創作的心態也同樣是一個問題。電視劇版《白鹿原》一亮相,就看得出主創團隊是抱著“致敬經典”的心態在做的。鉅額的投資、細節的講究、所有演員在農村體驗生活一個月這樣不惜時間成本的準備工作……都是這種心態的正面體現。

導演劉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是以“拍部這樣的戲,一輩子也就一次機會”的信念來做的。男一號白嘉軒的飾演者,同時也是該劇的藝術總監張嘉譯更是說,《白鹿原》對於他來供著”。

有這樣的態度,劇版《白鹿原》稱為“良心劇”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可另一方面,這樣一種“致敬”的態度又造成了電視劇版《白鹿原》處處都顯得謹慎小心,都像是在“靠近”原著的藝術生命,而自足性有所欠缺。但無論影視還是文學,原創還是改編,每一部熱門作品都必然是與當下的時代有緊密呼應。








球狀也是一種身材


《白鹿原》這部劇之前看過電影版的,裡面的鹿三是劉威演的,以前看過他演的其他電影也看過,可能因為他壞人演多了,而鹿三是個老實忠厚,本本分分的農民形象,所以看著他飾演的感覺有點怪怪的。而最近播出的電視劇版的《白鹿原》真的吸引住了我的眼球,看完後大呼過癮,裡面李洪濤飾演的鹿三可以說是入木三分,完全符合我心裡的原著的形象。

我認為鹿三在《白鹿原》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算不上主角,但是劇情基本上是由這樣的一個小人物推動的。例如在鬧“交農”這件事上,白嘉軒被鹿子霖和田福賢困在原上無法脫身,身為白家長工的鹿三挑起了重任,幫助白鹿原逼迫縣長免交賦稅,這才為之後的發生的事情做了鋪墊,這也可以看出鹿三兇悍,勇敢以及忠心耿耿的人物形象。還有就是一些很小不是很起眼的事,諸如白嘉軒讓鹿三做什麼事,他都能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務,幹活從來不偷懶都能看出他的老實本分。

最能表現出他對白嘉軒的推崇就是在殺死田小娥這件事上,田小娥作為他兒子黑娃的媳婦,因為被認為是個蕩婦,不檢點而被鹿三拒之門外。之後黑娃出走做土匪,白鹿原大旱鬧瘟疫以及白孝文吸食鴉片等等事情都被認為是田小娥帶來的,這個傷風敗俗,道德敗壞的女人毀了白鹿原,而且和白嘉軒所推崇的仁義道德是相悖的,所以鹿三走了極端,將田小娥殺之後快,但是沒有得到白嘉軒的認可,這對他的打擊也是巨大的,以至於導致封建迷信的他精神壓力巨大,這也為他之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當然了,我認為鹿三也不是位好父親,對待黑娃簡單粗暴,對黑娃做錯事非打即罵,如果不是白嘉軒的堅持要求,他也根本不會送黑娃讀私塾,而且老婆也被鹿三趕走(劇中只是提了一下),這應該和鹿三的文化修養以及自我認同感缺失有關係。

所以,認真看完這部劇,鹿三這個人老實本分憨厚,對待工作盡心盡力,同時也很勇敢,忠心。但是由於時代帶來的固有缺陷,鹿三這個人也存在著很多劣根性,比如封建迷信,思想守舊等等。這並不是他的錯,而是時代的悲局,《白鹿原》中的很多人最終也都以悲劇結尾,我想這也是陳忠實先生寫作這本書的本意所在,以一個村子的變化來反映出時代的風雲變幻,思想交替,以小見大。以上就是我對鹿三的看法以及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