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笑到最後的竟是孝文嗎?

手機用戶61862402247

白孝文應該不算是笑到最後的


白孝文很幸運,也很悲催。幸運的是,他生下來不但是一個“官二代”,還是一個“富二代”;悲催的是,他一生都活在父親名望的負累裡,無法超越。



(1)因此,白孝文從出生,就是笑中帶哭的體質。他這一生似乎都被壓抑著,他很自卑,也很扭曲。他從來沒有真正快樂過,他膽小、怯懦,怕人嘲笑,不敢正視真實的自己。



(2)白孝文活在父親的光環裡,也想像父親一樣得到全族人的認可,以後好繼承衣缽。但嚴格的家庭體制生活,反而禁錮了白孝文的思想和行動。



(3)在白孝文心裡,一直是看不起自己的。他覺得自己沒有父親的能力,但又極力在同輩人裡面,比如黑娃和鹿兆鵬面前藏起自己軟弱的內心,極力表演優越感,維護自己一點可憐的尊嚴。



(4)白孝文沒有真正的朋友,他天然地認為,像黑娃這樣出身的人,就應該仰慕他,從而能夠在黑娃這樣的人身上,找到一點存在感。




(5)可黑娃小時候受白孝文的白眼太多,長大後天生就跟他勢不兩立,這更激怒了白孝文內心那一點可憐的自尊。因此,白孝文這一生都不會放過黑娃。



(6)而且,白孝文非常嫉妒鹿兆鵬和鹿兆海,但他又沒有本事和他們較量。所以,黑娃就成了他自始至終待宰的羔羊,他一定要讓黑娃拜倒在他的面前,對他俯首稱臣。



(7)俗話說,從小看大。白孝文小時候,在嚴肅的父權重壓下。他無法釋懷,只能使點小壞,耍點小狡詐,以顯示自己的“威風”和“聰明”,在心裡上得到一絲滿足。



(8)白嘉軒對白孝文更是恨鐵不成鋼。俗話說,知子莫如父,他早就發現了白孝文的問題,但他對白孝文的教育方式,不是打,就是罵。



(9)如果說,對白孝文因勢利導,不知道會不會起作用,這無法判斷,但白嘉軒的教育天花板,致使他從來沒有反思過白孝文的心靈成長問題,他只有無奈的怨恨和斥責。



(10)所以,一個小魔鬼在白孝文的心裡慢慢滋長,越長越大,逐漸扭曲和變形。這或許就是對白嘉軒無聲的反抗。



(11)這裡再反觀一下鹿子霖,鹿子霖不但不著調,還是一個官迷,並且還幹過不少缺德事。但他的兩個兒子鹿兆鵬和鹿兆海都非常有出息。



(12)為什麼呢?我們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鹿子霖從小就給鹿兆鵬灌輸,包括在他老爹的大壽上都不忘說對兒子將來的希冀。



(13)鹿子霖得意地說,他的老爹之所以起兆鵬和兆海兩個名字,就是以後讓他們海闊天空,飛得越高越好,有出息後給祖墳上放銃子去。這就是從小就種在兆鵬和兆海心裡的願景吧。



(14)而孝文和孝伍,都有一個孝字,從這個字上就可以看出,守著祖業,遵守孝道才是白嘉軒對自己和兒孫們的最高理想。而且,女兒白靈為了衝出去,也是費了老大力氣。



(15)白孝文作為家裡的長子,被寄予了管理族人的希望,同時心裡有對繼承傳統的嚮往,也有對面世界的不甘。所以他不能像孝伍一樣踏踏實實地做個莊稼人,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完了。也不敢像白靈一樣不顧三七二十一,說跑就跑,說瘋就瘋。



(16)而且,更別說能像白靈一樣得到老爹的寵愛了,任憑白靈怎麼折騰,白嘉軒除了乾著急,沒別得辦法。只能一次次放她走,雖然心裡捨不得,但只能隨她的願。



(17)所以,兆鵬和兆海的理想就是尊著祖上和爺爺,以及鹿子霖的念想,飛出白鹿原,飛得越高越好。而白嘉軒給兒子灌輸的思想就是牢牢守住白鹿原。



(18)因此,等到兆鵬巡著原上所有人的羨慕的眼光回到村裡,白孝文既羨慕又嫉妒。再加上,黑娃是鹿兆鵬的鐵桿粉絲,這更讓白孝文恨得牙癢癢。



(19)後來,鹿子霖設計讓田小娥拉白孝文下水後,白孝文被老爹趕出了家門,不再認他。白孝文只能在心裡上越走越遠。



(20)白孝文終於迎來了他的時機。在白鹿原即將解放時,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在黑娃要抓嶽維山起義時,他藉機滅了嶽維山的口,把功勞攔到自己頭上,把黑娃送進監獄。



(21)白孝文最終結果了黑娃的命,投機搶奪了勝利果實。最後,白嘉軒親自把他交給了鹿光鵬,此時的白孝文意味深長,並悲號地向白嘉軒呼出了“爹,這輩子”!



(22)白嘉軒為了白鹿原,這一輩子嘔心瀝血,可以說是一個稱職的總裁,但如果說作為一個父親,以及孩子們的成就,白嘉軒還是羨慕鹿子霖的。



(23)因此,白孝文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悲劇人物,更談不上他能笑到最後。因為,白孝文從生下來,就活在無形的壓制和恐懼中,他一生都在痛苦地掙扎。



(24)白孝文最後也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受到了正義的審判。



總之,在那個朝代更迭,戰亂頻繁的年代,又有幾人都能夠保全。如果站在作品的立場上來看,沒有誰可以笑到最後,能夠僥倖活下來的,已是萬幸。



瑩的事

孝文能夠笑到最後我認為是他很聰明的利用了當時的法律和秩序的結果。首先我們要看到孝文是一個不道德的人(這裡的道德指中國的傳統道德)。他有妻子,妻子因為他死了,祖產也被變賣一空。這讓人們覺得他很可恥,很失敗。用原著的話說“這個人完了”。

其次,孝文起義無論是不是首功,他都是起義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孝文與黑娃不同,他對共產黨沒有感情,甚至是厭惡的。他對兆朋也是記恨的。他也一直認為自己比兆朋優秀,他沒有兆朋那種革命堅定的信念。他的起義完全是對時局的判斷,所以他沒有經過出生入死的拼搏就享受到了勝利的果實。這說明孝文的應變能力和他的頭腦反應都很快。孝文確實很有才華。孝文的書沒有白讀,他全面掌握了中國文化的精髓道德這一思想形式,併成功將自己偽裝成一個革命者,輕鬆的奪走了黑娃的生命。

黑娃的死和孝文的成功給我們以深刻的暗示,那就是人的道德是沒有底線的,任何建立在道德感情基礎上的信任都會帶來使你付出生命和鮮血的代價。以法治國,以秩序治國可以讓社會文明,有序的發展。以德治國只會產生偽君子和投機者,這類人的道德的無恥是沒有底線的。我們永遠不能把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未來寄託於道德修養,因為你不知道他曾經多麼的無恥,。

已徳治國,會亂天下!


奮鬥吧139565813

笑到最後的不是白孝文,而是靈魂男主朱先生。孝文的生命還未成定數,朱先生的命運已成定局。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陳忠實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寫過一本《白鹿原》。

如果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有了一本長篇小說,足夠死的時候當枕頭了。

白鹿原確有其地。在西安東郊,浦河自北,渭河自西,縈繞澆灌;終南山為屏障,坐立原南。

陳忠實的老家西蔣村就坐落在白鹿原北坡坡跟。

陳忠實寫書的時候,電視信號還越不過原,雨雪天被困在村子裡,收音機除了新聞聯播,就是秦腔。

有興致的夏夜,拿著手電筒進山捉螞蚱,或者在冬季在荒野,隨著呼啦蒸騰開的火焰和滾滾煙霧放飛情緒。無聊時給院子裡的果樹花木修枝剪葉,澆水施肥,他提前過上老年生活。

再加上早起一杯熱茶,睡前兩盅白酒,白鹿原就這樣成了。

白鹿原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陳忠實借巴爾扎克的話,一言以蔽之: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強行翻譯一下就是:白鹿原講了漢民族的秘史。

秘史的主角,似乎就是娶過七房女人的這個男人——白嘉軒。

電影版白嘉軒

小說的情節是這樣的:

白鹿原活體圖騰白嘉軒天煞孤星般剋死六房老婆之後,意外發現原上另一大鹿家的土地裡似乎埋了什麼了不得的好東西。得到孔明姐夫朱先生的破解,白嘉軒稍施計謀,把這塊蘊含著神秘力量的土地從反派大Boss鹿子霖那裡騙了過來。

於是,得到神秘力量加持的白嘉軒,人生開掛了一樣。不僅順利娶了第七房老婆,還生兒子,修祠堂,建學堂,立鄉約,家室日興,走上人生巔峰。

時間流轉,白、鹿兩家的“原二代”們長大成人——

白家孝文、孝武留存原上,作為族長儲備軍,只把小白鹿精白靈撒出去闖蕩了。

鹿家兆鵬、兆海乾革命的幹革命,當兵的當兵,在外面混得風生水起。

白嘉軒長工鹿三的兒子,叛逆青年黑娃外出打工,拐回了僱主的美豔小老婆田小娥。

後來,黑娃受兆鵬鼓舞夜裡燒了向百姓徵糧的白鹿倉,不得已連夜出逃。

於是,原裡開始主演“寡婦”門前是非多的倫理劇:小娥周旋在鹿子霖和白孝文之間,最後被公公鹿三一刀索命;

原外則是革命與愛情殘酷抉擇的年代大戲:白靈先後愛上兆海、兆鵬兄弟,卻在肅清運動中被活埋。

......

軍閥更替、一波波革命、戰亂、瘟疫之中,這些人都在走向各自的命運。

電影版田小娥

或許是為了繞開建國後妖怪不許成精的審查制度,不管是電影改編還是後來的電視劇改編,都弱化了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朱先生,所以柴柴理所應當的以為白嘉軒就是整部《白鹿原》的理想人物了。

直到看了陳忠實的原著,才發現並非如此。

朱先生才是靈魂男主呀!

正如臥龍出場要三顧茅廬來個“ 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遲遲. ”的小詩,朱先生出場前也先來了一首七絕:

踏破白雲萬千重

仰天池上水溶溶

橫空大氣排山去

砥柱人間是此峰

緊接著未見其人,先聞其名,介紹他自幼聰慧過人,學識好,道德高,隱居一隅,淡泊超俗,還講了幾個呼風喚雨,未卜先知的傳說:

比如晴天白日穿著泥屐到打穀場上閒逛,結果片刻果真大雨如注;

比如夜觀天象的隨口一句“今年成豆”,結果大豆豐收;

比如誰家跑丟了小孩走失了牛,打筮算卦,都能找回。

......

電視劇版朱先生

孔明住在蜀郊的茅草屋,朱先生則住在白鹿原坡白鹿書院。朱先生不僅人神乎其神,在白鹿原還具有無上的公信力。

因為有主角光環,所以來到罌粟地,二話不說套上牛車就把秧苗犁翻了,一紙禁菸令出來,沒一個人說半句不滿;

因為有主角光環,所以清代張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六尺巷的傳說也成功嫁接到他身上;

因為有主角光環,一張嘴就解除了甘肅派來鎮壓平叛的二十萬清軍,使得四方百姓免受屠城之苦;

因為有主角光環,就在軍閥混戰,你來我往時,安然自保;又在日軍侵華時,站出來投筆從戎,揹著包袱卷兒赴戰場,給學生報仇。

......

就連白嘉軒原本粗鄙的姐姐,成了朱先生夫人之後,也比在自家屋時白淨、端莊、持重,漸漸透出一股聖人的氣色了。

當然,靈魂男主的死,必然有幾分神話色彩:

“冬日一抹柔弱的陽光從院子裡收束起來,牆頭樹梢和屋瓦上還有夕陽在閃耀。朱白氏正打算讓兒媳把孩子抱進屋子坐到火炕上去,忽然看見前院裡騰起一隻白鹿,掠上房簷飄過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

朱先生前知兩千年還不夠,還要後知二十年。

朱先生向妻子描述出來為自己設計的墓室,不用磚,只用未經烘燒的磚坯箍砌墓室;墓室裡盤壘一個土炕,把他一生寫下的十部專著捆成枕頭,還有他雕刻的一塊磚頭,不準任何人撕開包裹的牛皮紙,連紙一起嵌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

後來學生髮動革命時,挖墳掘地,整個墓道里只搜出一塊經過燒製和打磨的磚頭,就是封堵暗室小孔的那一塊,兩面都刻著字。一面上刻著六個字:

天作孽猶可違

另一面也是刻著六個字:

人作孽不可活

磚頭摔開成為兩層,裡面同樣刻著一行字:折騰到何日為止!

看到這一段,簡直了!

話劇版《白鹿原》

陳忠實自稱朱先生是小說創造之初最早產生的一個人物,原型叫牛兆濂。找物尋人、修縣誌都確有其事,而且還為自己準備了空心墳墓。

更多的,便是作者的想象。

靈魂男主最靈魂的特質還不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如有神助的超能力,而是用

超時代的全知視角對所有事件的進行評判,涉及價值觀和整部作品的態度。

這樣一來,有個原型,反而讓陳忠實更安全。

電視劇版《白鹿原》播出時陳忠實已經仙逝。

在世時他看過了陝西人藝、北京人藝的話劇版和2012電影版《白鹿原》。

面對不同版本的改編,陳忠實本人一直保持放手態度。陝西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光中影視董事長,電視版《白鹿原》的出品人趙安回憶,電視版拿到立項許可,他其實問過陳忠實對改編有什麼要注意的,陳忠實回答他:“小說寫完,我的事就完了。咋改,找誰改,那是你的事了。”

陳忠實逝世兩週年的今天,白鹿原裡的世界已經徹底不復存在,陳忠實塑造的烏托邦也在多元價值觀的碰撞中飽受爭議。

正如他說的那樣,“小說寫完,我的事就完了。”怎麼讀,讀出什麼道理來,那是你的事了。

而他,已經枕著他的文字,於故土安睡,猶如沉睡於星辰大海一般。


非典型書店

白孝文笑到最後,緣於他對小娥所言:我現在不要臉了。

白孝文是《白鹿原》年輕人中幾乎是最保守的一位。作為農民子弟,他不會種地,也不安心種地。作為先生,他看不慣鹿兆鵬的新學。甚至作為一個男人,他由開始的縱慾到後來的不舉;他關心同情小娥,卻又參與責罰田小娥,不得不說之前的孝文他是虛偽的、懦弱的、保守的。

直至被鹿子麟當槍使,被小娥拉下水,被嚴父嘉軒鞭刑,他才“因禍得福”,在苦難中學會了“不要臉”。

正是這種顛覆自己過去的心理鉅變,孝文不但生理上獲得瞭解放,思想上也有了“質的飛躍”。他的思想不是什麼革命理想,也沒有什麼善惡觀,就是雪恥報仇,出人頭地。因此,他學會了投機,學會了經營人生。

他從保安團的營長,一路做到新中國滋水縣的縣長。他的成長曆史,沒有一絲進步行為,唯一一次,參與起義,其動機從親自下令槍斃黑娃可窺見一斑。如果黑娃沒有被其槍斃,說他混進革命隊伍,或許有點過分或不靠譜。但是,鹿兆謙同志的犧牲足以說明孝文投機革命的不良動機。

原著的故事並沒有完整的記敘人物後來的命運。設想鹿兆鵬沒有犧牲,並且知道了黑娃的死亡真相,就算孝文是其大舅子,依照兆鵬的性格,孝文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其實,我們是不難想像其結局的。朱先生一樣的人物,死後都被人掘了墓。我們想想看,孝文又怎麼能在特定時期獨善其身呢?


非誠勿擾146276062

白孝文能在《白鹿原》的時空裡笑到最後,與白嘉軒的嚴加管教有關。孝文小時候一度喜歡吃零食,奶奶不時地掏出零用錢幫他買,白嘉軒知道了,斷然停止了孝文兩兄弟的這項福利。

白孝文婚後,沉湎於床底房事不可自拔,白嘉軒要求母親好好管管。最終只是白孝文出現了生理問題,但是精氣神卻越來越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白嘉軒開始著意培養白孝文成為族長的接班人,而白孝文也確實在此時顯現出了作為一個族長的風範——除了有些迂腐,有些優柔寡斷。

鹿子霖想報復白嘉軒,但老族長操守太嚴,做人滴水不漏,沒辦法,他就盯上了在族長任上志得意滿的白孝文。

打不倒老的,就拿小的動手,進而打垮老的精神支柱,這是鹿子霖的陰毒算計!

白孝文這人,簡直就是白嘉軒的翻版,君子一個,差別就是年紀太輕,意志薄弱,鹿子霖就策劃了美人計。

在大庭廣眾的戲場之下,田小娥挾持住了白孝文。幾番智慧的較量,白孝文臣服了。受夠了父親的嚴管,田小娥讓他感到輕鬆。破窯洞變成了伊甸園,鴉片煙讓白孝文飄飄欲仙,久而久之,敗家子的形象再也藏不住了。

震怒之下,白嘉軒革了孝文的族長職務,還與他分了家讓他單過,決策之決絕不亞於壁虎的斷尾求生!

分家之後,白嘉軒眼裡,再無孝文這個兒子。

因為要養田小娥,加上鴉片煙開支,白孝文漸漸入不敷出,無奈之下,賣地,買房,成了人人不齒的敗家孽種。

大饑荒來了。

白孝文家漸漸斷了伙食,老婆被活活地餓死,白奶奶勸白嘉軒賙濟一下,這位老族長無動於衷。

斷了活路的白孝文,被迫離開破窯洞,走上了沿村乞討之路。

大饑荒年月,人們自己家都養不活,哪有東西給乞丐啊,白孝文是日漸憔悴,形象是越發不堪入目了。

鹿三看到少東家與野狗窩在一起的落魄樣兒,悲從心來,恨自肝起,當晚就用刀子捅死了自己的兒媳婦田小娥。

從老百姓家已經討不到吃的了,無奈之下,白孝文只好放棄尊嚴,厚著臉皮去了姑父朱舉人操辦的佈施米粥的“舍飯場”。

當白鹿原上的紅人,如朱舉人鹿子霖等人看到白孝文的落魄樣,無不震驚異常,唏噓不已,此時的白孝文,已經落魄成什麼鬼樣子了呢?

書中是這樣描寫的:“衣褲骯髒邋遢,頭髮裡綉結著土屑灰末和草渣兒,臉頰和脖頸沾滿汙垢,眼角積結著的乾涸的眼屎上又湧出黃蠟蠟的新鮮眼屎,令人看了作嘔,挽卷著褲腳的小腿上,五花血膿散發著惡臭。”

鹿子霖看到白孝文被自己害成這樣子,十分尷尬,為了掩飾自己窘境,就提醒田福賢:“總鄉約,你不是說縣保安大隊要擴編嗎?要你給他們舉薦可靠的年輕人嘛?讓孝文去多好,咱們瞅嘉軒的臉面,不能看著孝文到這兒搶舍飯呀……”

眾人一齊拍手叫好。田福賢說:“你不提我倒忘了。好好好!孝文在朱先生書院裡念過好幾年書,文墨深。縣保安大隊隊長特意叮嚀,讓我給他物色個有文墨的人哩!”

說著,田福賢趴在桌上寫下一紙舉薦信,摺疊後裝入信封,走過來交給孝文說:“你立馬就去,晚了當心旁人頂佔了位子。”

孝文接信,感激地流出淚來,僕嗒一聲跪下了:“田叔子霖叔……”他還不知道鹿子霖就是害他淪為乞丐的罪魁呢,可見造化弄人,在彼一時是大仇人,在此一時又成了大恩人,恩恩怨怨哪能說得定呢?

表完感激,轉身想出門,姑父朱舉人擋住他說:“等等。你去搶一碗舍飯吃了再走。吃一碗舍飯好處匪淺……”

這條意外的招聘信息不但給了白孝文活路,還成了他實現命運轉機的機會。進了保安隊的白孝文,因為能寫會算知人事領導力強,很快就混到了營長的位置。

沿村乞討的歲月不但讓他倍加珍惜機會,也讓他更看清了人性的弱點,在處理很多重大事務的問題上,基本做到了滴水不漏。

例如在白鹿書院遭遇了避難的鹿兆鵬時,他就巧妙地既私放了這位童年玩伴,又絲毫沒讓同行的嶽姓上司懷疑。須知,如果他開槍擊斃了鹿兆鵬,或者將其活捉,就不會有解放後被兆鵬策反起義,然後榮任縣長的榮耀了!

他從一個人人不齒的乞丐,搖身一變變為保安隊營長的神奇經歷,使他意識到人人都有否極泰來的可能,這讓他給鹿兆鵬留了一條活路。

儘管書中沒寫清楚,但解放後跟著部隊越打越遠的鹿兆鵬,不但實現了他名字中“鵬飛萬里”的寓意,而且必然創造了非凡的歷史功績,以他的資歷、才幹、學識和智慧,絕對能贏得很高的歷史地位!

偌大白鹿村,走出來的人才,有五個,分別是鹿兆鵬,鹿兆海,白靈,黑娃和白孝文。兆海死於戰場,白靈死於黃土,黑娃死於刑場,鹿兆鵬前程萬里書中沒有點明,唯一笑到書末最後的,就是孝文了!

試想,如果白嘉軒不與白孝文一刀兩斷,不把白孝文逼成乞丐,白孝文最多隻能混成一族之長吧。

不能不說,正是白嘉軒嚴格的家庭教育,讓白孝文笑到了最後。

也許,這也只是我們看到的笑到最後,實際上古往今來,大浪淘沙,又有誰能真正笑到最後呢?

郭德綱說:山外青山樓外青樓,能人背後有人弄。不裝進那個小盒子裡,誰敢保證自己就是笑到最後的人?


天下太平

《白鹿原》主要講述了白鹿原上三代人的人生歷程,本人主要從政治方面加以分析。第一代人都受傳統思想影響雖然傳家理念各不相同,但認知程度差距不大所以矛盾沒有激化。第二代人也受傳統思想影響但認知程度上有了較大差距,以白嘉軒為代表的儒家人文主義遵從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和以鹿子霖為代表的儒家官僚主義提倡科舉入仕光宗耀祖。第三代人受新興思想影響形成以路兆鵬白靈為代表的共產主義陣營和以鹿兆海白孝文為代表的三民主義陣營。第一代人與第二代人因社會沒有變遷基本沒有衝突,第二代人與第三代人因封建統治瓦解傳統思想破滅故衝突很明顯,第三代人由於新興思想誕生但意識形態嚴重對立故也矛盾重重。本書以白孝文倒戈當上縣長為結局。本人臆測作者想表達立場應該是傳統思想還留有影響新興思想還不足以影響全部,最後兩種思想的糅合成為公眾意識。


何時與你牽手

那個時代人心叵測,各種勢力糾結,當初鹿兆鵬勸黑娃他們投靠共產黨,不是也想著白孝文如果不從,也就會殺了他嗎。
而且縣裡起義黑娃是領頭羊,是最大的功臣,白孝文頂多屬於附屬,白孝文留心眼,先申請了自己的戰功,這樣他就可以捷足先登成為縣長,殺了黑娃也可以保證白孝文的這種舉動可以沒有黑娃的報復。要不黑娃怎麼可能容忍自己功勞最大,不被承認,卻讓白孝文當了縣長。白孝文屬國民黨,黑娃原是土匪,後改投共產黨,本來他們就已經勢不兩立。在白孝文捉住黑娃時,白嘉軒企圖救他,白孝文若不是受到要挾也不會救黑娃的。當然這是直接原因

那個時代大家都彼此緊張,因為田小娥兩人也有矛盾,一山不容二虎。

好的小說並不都是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有時候悲劇才能時刻的警醒這自己,讓故事蕩氣迴腸,讓讀者感到餘味猶存,因為只有痛才會銘心刻骨。


似水流雲14

白孝文,之所以是那個結局,就陳忠實的原著《白鹿原》而言,在白家軒心裡,是因為當初耍心眼換地,從鹿家巧取風水寶地的結果,他白家才出了這麼一位新中國的縣長。

其實,白孝文的故事,只是給讀者傳達一個從富家子弟——敗家子——成功子孫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典範。

包括鹿照鵬回到塬上當校長,鹿照海死去下葬塬上,以及黑娃學為好人等,都是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只要是塬上爭氣的子孫,都有一個光宗耀祖的心願。

與鹿照鵬不同的是,但白孝文從小受到封建禮教壓抑過重,又太過看重光宗耀祖(包含他成功的人生主要給一向瞧不起他的父親看的心裡疾病),所以逐步走向道德黑化邊緣,因為記恨黑娃,也為自保,陷黑娃於死地。

小說裡,唯一令人費解的是作者,把鹿照鵬的結局寫成一個謎團,死活不知所終。假若兆鵬還在,黑娃不會被孝文弄死。


藥匣子369

白孝文,是和田小鵝一樣的聽從父母之命的人,可是生活卻讓他發現,並不是遵守道德聖賢就能好好活著,田小鵝一心做個賢妻良母,可是人們無理由的唾棄她,規則玩弄她。白孝文也是,從小聽話,卻發現是個傳宗接代的工具,連房事都被奶奶管著。而他賢淑的老婆,其實卻那麼放蕩,在祠堂裡也敢做。被土匪睡後卻一臉無辜堅貞,還不如田小鵝善良真實,可她就能被尊重,田小鵝就被唾棄。聖賢道德丫的就是場荒謬笑話,用來約束管理奴才的,他醒悟後,就充分的利用了道德,從被道德約束的,成為利用道德約束他人的,殺人不見血。


母孫

說點跑題的觀點吧。笑到最後的是陳忠實,想說的都說了,想罵的都罵了,名利雙收,一片盛譽中駕鶴西歸。最苦逼的是張嘉譯,儘管他嘔心瀝血的想重現鉅作的風采,但原作的政治傾向,色情描述,人鬼情仇三大陷阱必定會讓張嘉譯們無法逾越,抱憾終生。陳忠實在近代文化環境相對寬鬆時出版了白鹿原,張嘉譯們可沒那麼僥倖了。以張嘉譯們精湛演技,職業精神,也許再過五十年的大環境可以重現白鹿原的原本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