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栽萵筍技術六要點簡介

秋栽萵筍技術六要點簡介

秋萵筍幼苗階段正處於夏季高溫和長日照條件下,晝夜溫差小,夜溫高,呼吸作用強,容易徒長。同時,播種後的高溫長日照條件使幼苗迅速花芽分化而抽苔。因此,培育壯苗和防止未熟抽苔,是秋萵筍栽培成功的關鍵。

一、品種選擇

萵筍遇22―24℃以上的高溫和長日照,則迅速花芽分化,而秋萵筍苗期常處於這種有利於抽苔的條件下,所以必須選擇對高溫長日照反映較遲鈍的中晚熟品種。一般尖葉筍較晚熟,苗期較耐熱。

二、確定播種期

秋萵筍由播種到採收約需3個月時間,適宜秋萵筍莖葉生長的適溫期是在旬平均溫度下降到21℃左右以後的60天左右期間內,所以苗期以安排在旬平均氣溫下降到21―22℃時的前一個月比較安全,播期過晚,雖然可以避免未熟抽苔,但由於生長期短,產量低,且後期易受凍害。一般可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較為適宜。

秋栽萵筍技術六要點簡介

三、種子低溫處理

萵筍種子發芽適溫15―20℃,夏播時園溫度高,種子發芽困難,播前需進行低溫處理。方法有:⑴用涼水浸泡5―6小時,取出濾去水分,放在15―16℃溫度下見光催芽,經2―3天,出芽達60%即可播種。⑵放在0―4℃冰箱中冷凍4―5小時,在15―16℃溫度下見光催芽。⑶將浸好的種子裝入布袋中,懸掛於深井的水面上,2―3天露芽後播種。(4)或者選擇種衣劑拌種保義,可以選擇萎鏽靈.福美雙,或者咯菌腈包衣拌種。

四、苗期管理

種子可播於營養缽中或苗床上,播種後宜設置高架遮蔭或懸掛遮陽網,幼苗不可過密,防止徒長。

五、定植及管理。

宜選用表土肥沃,保水力強的地塊,是植前施足底肥。定植宜在午後帶土移栽,苗齡25天左右,最長不超過30天,嚴格選苗,淘汰徒長苗,密度以20―26釐米見方為宜,定植後澆定根水,天旱時澆一次覆水,以保證成活,為防止未熟抽苔,肥水供應應充足,特別是氮肥,以加速葉片發生和葉面積擴大,一般於緩苗後、團棵期、莖部開始膨大時各追施速效氮肥,同時在最後一次加入適量鉀肥,更能促進莖部肥大。總之,缺水缺肥是秋萵筍抽苔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須充分注意。

秋栽萵筍技術六要點簡介

六、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

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抑制未熟抽苔。在萵筍封壟莖部開始肥大時用500―1000毫克/千克青解素或6000―10000毫克/千克比久噴灑葉面,可有效抑制抽苔增加莖重,但注意不能在苗期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