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爲何風光不再?這裡告訴你原因

紅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為何風光不再? 這裡告訴你原因

《百家講壇》在小編的生活裡是一個印象十分深刻的節目,只記得當時的不論是剛剛能看懂課本的小孩,還是已經年邁的文盲老人,都會聚精會神的聽著講臺上的那位專家抑揚頓挫的講解歷史,有很多我們並不知道的歷史,很多有趣的秘聞。這個欄目也對我們許多的民眾歷史學問的提高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紅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為何風光不再?這裡告訴你原因

《百家講壇》代表的是我們國家一個高水平的歷史講壇,是一個高水平專家的高水平講壇,是提高我們廣大民眾的學識素養的重要講壇,而它的轉折是從一個人的出現,那就是于丹。于丹的水平本就是無法登上百家講壇的講臺的,她個人的學術問題就很嚴重,對我國的很多古籍和名典都不尊重,還說出了孔子入黨這樣不切實際的話,簡直就是鬧出了笑話。《百家講壇》上最開始是沒有暴露出于丹的個人什麼問題的,所以她接連講了《論語》,節目組還為其準備了《莊子》的課堂。

紅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為何風光不再?這裡告訴你原因

于丹的講解可以看得出她的真實水平,而且還是越來越明顯的,她總是用自己中學的水平去給大家講解《論語》和《莊子》這樣的史學經典,可能大家也感覺到了,這個時候的百家講壇的聽眾就在大幅度的減少,因為這本書的講解讓大家越來越不懂了。而百家講壇的節目組竟然沒有因此而做出及時的調整,對觀眾的心理也缺乏一定的判斷,就這樣將節目做到了死角。

紅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為何風光不再?這裡告訴你原因

不了否認的是《百家講壇》也培養了一批對觀眾影響十分大的專家,他們的親和力很強,對歷史的見解獨到,聽的人們是津津有味,也跳不出什麼毛病。小編印象最深的,就是易中天老師,也有許多的媒體界主持會模仿易中天老師的講解風格,他真的有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叫人莫名的覺得信任,也十分的崇拜他的學識淵博。我們喜歡的就是這樣的學者會多一些,會更加的映入觀眾的眼簾,但是由於節目組的傳媒技術存在一定的不足,這樣的短板並沒有被補齊。

紅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為何風光不再?這裡告訴你原因

有人講到王國維的“詩無達詁”境界,就是王國維自己其實是對之前的歷史也做過一些自己的評價的,但是王國維自己說了,這只是自己的個人想法,不代替歷史真正的樣子。然後那位學者竟然就這樣將這個十分深刻的話題跨過了,王國維說自己的意見不能強加給古人,於是就做出了這樣的詩句,但是這位講解的學者,卻對這樣很值得對觀眾進行交代和教育的問題一筆帶過,著實是一個《百家講壇》的損失,在今天《百家講壇》已經退出了我們的視線,但是我卻覺得,應該要採取措施,讓它重現江湖,這是一個有著很大意義的節目,我們一起期待它的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