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此人打仗愛用拖延戰術,拖到戰事不了了之,拖到敵人自動投降

嘉靖十五年(1536年),嘉靖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因為嘉靖的第一個兒子剛剛夭折,所以酷好道術的嘉靖想通過“厭勝”(也稱壓勝,一種避邪祈吉習俗)為次子祈壽。具體方法是向天下公佈皇子降生的喜訊,營造一派千官齊賀、萬國來朝的喜慶氣氛。

千官齊賀沒問題,萬國來朝卻出了狀況。原來,大明朝的南鄰安南國正在經歷改朝換代的大混戰,暮氣沉沉的黎朝正在和新興的莫朝作最後一搏,一不留神就把派使節的事兒給忘了。嘉靖十分惱怒,再加上禮部尚書說安南國已很久都沒派人朝貢了,嘉靖更忍無可忍,他一怒之下命右都御史毛伯溫和咸寧侯整軍待發,要好好教育一下安南。

此人打仗愛用拖延戰術,拖到戰事不了了之,拖到敵人自動投降

毛伯溫看出嘉靖不過是一時火性,因此在鄉守制的他在路上磨起洋工,直到五個月後才慢悠悠地晃到京城述職。果然,此時嘉靖肚子裡的三昧真火已洩了大半,安南問題又成了他眼中的不急之務。

此時黎朝世孫派人向大明告急,請求大明儘快發兵剿滅以莫登庸為首的弒逆惡臣。嘉靖本著再研究研究、再討論討論、再考慮考慮的拖延態度,將憂心如焚的來使一晾兩年,直到雲南巡撫向朝廷密報,說莫登庸已基本控制安南,而且在大明邊境積極佈防,並派間諜混入雲南刺探虛實。嘉靖又怒起來,國威豈容挑戰?於是毛伯溫又被拎了出來,這次嘉靖加封他為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讓他兵權、政權一把抓,而且劃定時限,命他剋期出發。

毛伯溫深知嘉靖脾氣和大明底氣,決定先答應下來,其他慢慢來。果然,嘉靖接到兩廣總督“此戰須兵三十萬,餉百六十萬石”的奏摺後,肉疼了。他讓兵部尚書拿出個既解氣又省錢的作戰方案。誰知兵部尚書是個蠢材,不敢置一詞,只知道“復請廷議”,將皮球踢給內閣。當然,以守祿保位為最終目的的內閣群僚不出意外地又一次給嘉靖交了白卷。徹底懵圈的嘉靖只好讓十萬大軍卷盔束甲,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然後選頭號大棒子胖揍了兵部尚書一頓了事。

此人打仗愛用拖延戰術,拖到戰事不了了之,拖到敵人自動投降

嘉靖的氣消得快,來得更快。第二年,在莫登庸表達出求和意願後,嘉靖派一位侍郎出使安南,誰知侍郎回來後竟帶來了莫朝的N個要求。大明朝如果答應,尊嚴何在,天威何存?深感被莫登庸耍了的嘉靖於當年七月,第三次派毛伯溫出師安南,讓他務必要掃滅醜類。這次嘉靖不僅給了毛伯溫三品以下可先斬後奏的特權,更是在送行儀式上賦詩一首以壯行色。

毛伯溫在仔細估量了嘉靖那堅定的眼神後,覺得這次不出發不行了,但為了防止嘉靖再改主意,他又能拖則拖。到廣西后,他從兩廣、福建、湖北土官(獨霸一方能世襲的官員)處徵發士兵,等到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士兵集結完畢,時間已至深秋,耗得花兒都謝了。他還在嶺南第一名臣的建議下,打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大旗,將駐地附近的反叛土司(少數民族官名)陸續殲滅一空,當然這又需要大把時間。

此人打仗愛用拖延戰術,拖到戰事不了了之,拖到敵人自動投降

好容易進入到對安南的實戰階段,毛伯溫又祭出了文攻的法寶。他到處張榜,許諾只要安南人民奮起反抗莫登庸,就能得到裂土封王的待遇;將莫登庸父子打包來獻者,更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重獎。隨軍文工團則加班加點用土話“曉諭蠻民”,很快莫登庸就知道了自己腦袋的不菲價值。他不是傻瓜,明白大明是個龐大的對手,還是少招惹為妙。於是,在明軍上下蓄力到99.9%時,得到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莫登庸投降了!

毛伯溫絲毫沒為無用武之地而生氣,他馬上接受了莫登庸的乞降,更是大筆一揮將欽州的大塊土地送給了安南。嘉靖也總算順了氣,大明終於成了安南名義上的主人。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春 天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