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萬曆首輔張居正講解《四書》

「百家講壇」萬曆首輔張居正講解《四書》​曾有人和梁啟超談起明朝的政治家,

梁啟超說“張居正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張居正是治世裡的孤臣,史書中的良輔,天下洶洶的獨相。

嘉靖四年,明代最優秀的首輔張居正出生於今湖北省的一個普通秀才家。出生那天,張居正的曾祖父做了一個夢,夢中月光皎潔,月光映在水翁裡,然後一隻白龜從水中悠悠浮起來,曾祖父認定這就是小曾孫,於是便給他取了乳名“白圭”,希望他日後光宗耀祖。

「百家講壇」萬曆首輔張居正講解《四書》


張居正確實聰穎過人,

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是遠近聞名的神通。

後來12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那年,湖廣巡撫對他十分賞識,曾斷言:“此子將相才也”,果然後來張居正官居內閣首輔,也就是宰相,張居正在他任職期間毅然以一身擔當天下安危,在亂世中沒有選擇獨善其身,而是任勞任怨,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張居正的一生中,除了宰相這一角色,

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帝王師。

張居正任內閣首輔後,就全面負責小皇帝的學習,他親自總結自堯舜以來,歷代帝王治國的得失經驗。

而張居正講解的《四書》一樣也是為了小皇帝編寫的,張居正本人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對於孔孟的儒家學說,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意,並且總能參透經書背後的語境。

「百家講壇」萬曆首輔張居正講解《四書》

康熙年間,有內閣學士看到張居正講解的《四書》並將此書翻刻,在民間流通,該刻本至今仍有流傳,可見此書當時影響之大。

康熙皇帝在讀了張居正講解的《四書》後大為讚歎道:“朕閱張居正尚書四書直解,義俱精實,無泛設之詞,可為法也。”

「百家講壇」萬曆首輔張居正講解《四書》

《四書》為儒家的基本經典,欲讀聖賢書、求真理者,不可不讀,而兩朝帝師、內閣首輔張居正講給萬曆皇帝一人讀的《四書》讀本,當為今人學習、品讀的首選。

「百家講壇」萬曆首輔張居正講解《四書》​​

本書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四書》皇家讀本。

「百家講壇」萬曆首輔張居正講解《四書》​​

此處摘錄張居正講解《論語》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張居正講解: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參。省,是省察。忠,是盡心的意思。信,是誠實。傳,是傳授。習,是習熟。曾子說:“我於一日之間,常以三件事省察己身。三者維何?凡人自己謀事,未有不盡其心者,至於為他人謀,便苟且粗略,而不肯盡心,是不忠也。我常自省,為人謀事,或亦有不盡心者乎?交友之道,貴於信,若徒面交,而不以實心相與,是不信也。我常自省,與朋友交,或亦有虛情假意而不信於人者乎?受業於師者,或亦有因循怠惰,而不加學習者乎?以此三者,自省察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蓋未嘗敢以一日而少懈也。”蓋曾子之學,隨事精察而力行之,故其用功之密如此,然古之帝王,若堯之兢兢,舜之業業,成湯之日新又新,檢身不及,亦此心也,此學也。故《大學》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事於聖學者,可不知所務哉!

「百家講壇」萬曆首輔張居正講解《四書》​由此摘錄可以一窺其視野之開闊、點評之精要,常常一語中的,把有關的來龍去脈講的清清楚楚,措辭簡練、優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