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下旨爲崇禎修陵,滿朝文武都說沒錢,吳三桂:我出一千兩

明思陵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陵墓,它遠離十三陵中的其他皇陵,孤獨的坐落在天壽山最南側。總體來看,崇禎的陵墓顯得有些不合群,似乎因為他是亡國之君,就不好意思和祖宗們葬在一處。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崇禎的陵墓並非由他自己選定。其他明朝皇帝大多都是在生前,即修建好了陵墓,有的甚至直到皇帝去世,陵墓還沒有完工,就比如十三陵中最霸氣的長陵。而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卻一直沒有給自己修建陵墓,甚至連陵址都沒有來得及選。

順治下旨為崇禎修陵,滿朝文武都說沒錢,吳三桂:我出一千兩

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崇禎殉國後,人們不知該把這位皇帝葬於何處。當時李自成已經攻陷北京,將崇禎帝后的棺槨置於東華門,停靈數日不知葬於何地。這時就有人建議李自成,不如把崇禎葬入田貴妃的墳園。田貴妃墓是崇禎十五年,田貴妃去世時,崇禎皇帝為她修建了一座單獨的墓園。因為按照明朝的規矩,妃嬪是不能和帝后合葬的。

但此時明朝已經滅亡,李自成也管不了那麼許多了,他聽到這個建議後,馬上決定把崇禎帝后葬入了田貴妃的墓中。然後又把田貴妃墓改名為思陵,明思陵也因此成為了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與妃嬪的合葬陵。不過它名義上是帝陵,其實本質還是貴妃墓,所以這座帝陵是非常寒酸的,基本沒有地面的配套建築。

順治下旨為崇禎修陵,滿朝文武都說沒錢,吳三桂:我出一千兩

清朝入主中原後,為了籠絡天下人心,順治便下旨,為崇禎修陵,營建地面的園寢建築。順治的想法雖好,但以當時的條件,修建思陵的工程卻舉步維艱,具體有兩個原因,一是戰爭仍在持續,二是沒錢,滿朝文武,都以軍餉開支巨大為由,上書順治暫緩營建。

結果順治不允,仍下令思陵從速營建,即刻開工,如有延緩,從重治罪。皇帝嚴旨置下,大臣們不敢不從,工部負責採石,尋找木料,戶部負責籌錢,當時營建思陵的預算大約是三千兩白銀,但是戶部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只籌得了白銀一千兩。工部沒辦法,皇帝催得緊,只好先拿著這一千兩白銀,硬著頭皮開工了。

順治下旨為崇禎修陵,滿朝文武都說沒錢,吳三桂:我出一千兩

工部一邊營建,戶部一邊籌錢,後來又斷斷續續的籌集了一千兩白銀,至工程即將收尾的時候,還差一千兩,於是工程便徹底無法進行了。工部尚書,只好上奏順治,請求撥付剩餘銀兩。可惜順治也沒錢,他下旨,讓文武大臣自行捐款,結果大臣們都哭窮,不願出錢。眼看思陵無法竣工,最終還是平西王吳三桂,上書順治,表示願意拿出了一千兩白銀,幫助思陵營建。有了這筆錢,思陵的工程才得以完工,經過此次修建,思陵的地面有了享殿,香殿 ,內殿,石碑和碑亭。亭內有匾額,上面刻有思陵金字。地面建築氣勢恢宏,周圍植被鬱鬱蔥蔥,至此,這座陵墓才總算有了帝陵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