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被歷史一步步逼上絕路的悲情奸雄!

提及吳三桂,大部分人都會痛斥他為漢奸、民族敗類。的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致使漢家天下淪陷於滿人之手。而後,吳三桂又於天下大定之時,再次背叛清王朝。他的一生,可用“不忠不義”來形容。但如果我們拋開民族情感,從吳三桂的角度去思考他這一生的抉擇。我們就會發現,吳三桂更像是一位被歷史玩弄的悲情人物!

吳三桂——被歷史一步步逼上絕路的悲情奸雄!

作為吳襄之子,吳三桂是位很有作為的將門之後。他自幼習武,善於騎射,年輕時便在抵抗後金的戰爭中嶄露頭角。後來,吳三桂累功升至遼東總兵,封平西伯,統領數萬精銳坐鎮“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吳三桂能在強悍的八旗軍威脅下,堅守山海關一線,屢屢阻擋八旗軍的南下。因此,他在明末清初中,絕對是屈指可數的將帥。而吳三桂的前半生,也是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對得起自己民族、對得起自己的朝廷。而且在明王朝的最後時刻,吳三桂還是毅然奉召率軍勤王。無奈走至半路,李自成已攻破北京。

吳三桂——被歷史一步步逼上絕路的悲情奸雄!

而他的人生軌跡,也正是從此刻發生了轉變。在關外的滿清和關內的大順兩者之間,吳三桂一開始還是傾向於歸順大順,因為他是漢人。可惜,愚蠢的草莽李自成卻毀了吳三桂,也毀了漢家天下……

“怒髮衝冠為紅顏”,這其實是數百年來人們對吳三桂的誤解。吳三桂最終選擇滿清,最終選擇當漢奸,歸根到底是因為李自成的愚蠢。正是李自成對吳家、以及其他明朝舊臣的所作所為,逼反了這位守關大將。

吳三桂——被歷史一步步逼上絕路的悲情奸雄!

李自成並非明君,甚至沒資格當皇帝。因為他和他手下的很多人,都只懂得搶掠,卻不懂什麼是政治。李自成的闖軍在北京城乾的事,不僅讓官僚士紳寒心,也讓京城的百姓厭惡。吳三桂出身將門,對政治的敏感讓他意識到,跟著李自成早晚難逃一死。而偏安南方的南明朝局不穩,加之遠水難救近火。所以,為了保存自己的地位,吳三桂除了滿清,就別無選擇了。

降清就是要當漢奸,吳三桂深知自己這麼做,就不可能再站到漢人的陣型了。而且只有助大清一統天下,才能為自己洗白。因此,吳三桂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必須將南明勢力趕盡殺絕。

吳三桂——被歷史一步步逼上絕路的悲情奸雄!

同時,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為了讓滿人知道自己的價值,為了清朝一統天下後自己的榮華富貴。降清後的吳三桂不僅獻出了山海關,還率領他的軍隊四處征戰,不斷消滅反清勢力,在滿清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吳三桂成功了。他以平西王之身份,為清朝坐鎮雲南,成為清朝最強的“漢王”。

按理說,吳三桂本可以就這樣安享太平。只要自己安安分分的當大清的臣子,以清朝強悍的修史技術,完全能將他徹底洗白。

吳三桂——被歷史一步步逼上絕路的悲情奸雄!

然而,歷史再一次給他開了個玩笑,讓他碰上了千古一帝的康熙。康熙一心要鞏固統治,一心要成就大業,他怎麼能允許自己的身邊還存在幾個用兵自重的異族王呢?更何況飛鳥盡良弓藏,這是更古不變的定律。吳三桂與清廷註定不能和睦相處。

如果此時的吳三桂願意屈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歷史上或許就會多了一個順應時勢的“良臣”。但吳三桂不甘心,今時今日的地位和權力,是自己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是自己揹負著漢奸這個千古罵名換回來的。就這樣將所有的一切都拱手讓給康熙這個黃毛小子,吳三桂絕不甘心!

吳三桂——被歷史一步步逼上絕路的悲情奸雄!

於是,對地位和權力的執著最終讓吳三桂再一次站到了歷史的反面上來。他以為自己坐擁數十萬百戰之師;以為自己是漢人,康熙是滿人,只要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便能爭取天下民心。但吳三桂錯了,他忘記自己早已與漢人決裂。從他引清兵入關那一刻起,他就不再配做“漢人”,因此也不可能得到廣大百姓的支持。

最終,吳三桂不僅兵敗身死,還落得不忠不義的千古罵名:引清兵入關,罔顧民族大義,此為不義;降清叛明,又再度反清,禍亂天下,此為不忠!

但回顧吳三桂的一生,這一切似乎也不能全怪他個人,因為所有的轉折都是時局逼著吳三桂去做。他不想捨生取義,最後就只能選擇一錯再錯。

所以,吳三桂是一個悲劇,一個悲情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