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建立有漢人謀士范文程,契丹的建立也有三個漢人謀士

清朝的建立,有一個漢人謀士范文程居功甚偉,他是清初一代重臣,,曾事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代帝王,參與謀劃清朝開國時國家制度的創建,征伐明朝,清軍入關等,為清朝開創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對清朝功績可與漢之張良、明之劉伯溫相提並論。

清朝的建立有漢人謀士范文程,契丹的建立也有三個漢人謀士

而在清朝之前,唐末五代時期遼國的建立,也有三個漢人謀士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韓延徽、韓知古和康默記,人稱二韓一康。

韓延徽出身於官宦之家,少年時便才德出眾,因此,被割據幽州的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劉守光父子二人重用,後來奉命出使契丹,被耶律阿保機強留下來,成為阿保機的主要謀士,參入了進攻党項、室韋,征服各部落的戰爭謀劃,深得阿保機的信任。

但幾年後,韓延徽卻因思念家鄉,而偷偷逃回後唐,到了晉陽(今山西太原)之後,晉王李存勖想把他留在自己的幕府供職,但掌書記王緘很妒忌韓延徽的才能,韓延徽害怕被王緘陷害,於是又回到了契丹。

清朝的建立有漢人謀士范文程,契丹的建立也有三個漢人謀士

韓延徽回到契丹之後,阿保機非常高興,問他去而復來的緣故,韓延徽說:“忘棄父母稱為不孝,背棄君王乃是不忠,臣儘管斗膽逃走,臣的心卻是在陛下這裡,所以臣又回來了。”

阿保機聽了他的話大喜,給韓延徽賜名為匣列,“匣列”,在契丹語中就是“復來”的意思,並當下任命韓延徽為守政事令、崇文館大學士,內外大事均讓他參與決斷。

韓延徽根據漢人、契丹生活習俗提出了“胡漢分治”民族政策,耶律阿保機接受他的意見,設置為南北兩院,北面官,用契丹國制度;南面官,仿中原制度。

清朝的建立有漢人謀士范文程,契丹的建立也有三個漢人謀士

韓延徽為讓被降服的漢人居住下來,為這些漢人擇定配偶,教他們墾田種莊稼,養活自己,還招募漢人到北邊來墾荒,使契丹成為胡漢雜居地帶,而農耕所收賦稅,也增強了契丹的經濟實力。

韓知古原來只是述律後從嫁的奴隸,阿保機聽說他善謀有識,就起用了他。遼國建國伊始,禮儀疏闊,韓知古援據舊典,參酌契丹風俗,結合漢族儀制,使契丹人“易知而行”,加快了契丹族漢化進程。

康默記出身軍伍,年輕的時候是薊州的一名低級武官,耶律阿保機進攻薊州時,俘獲了大量漢人,康默記也在其中,因才能突出,被阿保機賞識留在自己身邊效力。

清朝的建立有漢人謀士范文程,契丹的建立也有三個漢人謀士

當時,契丹統治區域內已經有許多漢人,所有牽扯到民族關係的事情,阿保機都委託康默記去調和處理,他處理這些事情都很合乎耶律阿保機的心意。後來,康默記又主持律法工作,他推斷剖析律令的意義,論斷判決定刑的輕重,不曾有絲毫的差錯,人人信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