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范文程:清朝開國重臣,他最後結局如何?

范文程,明末清初人,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人。

范文程生於1597年,少年好學,聰穎敏捷,18歲時為瀋陽縣學生員,1618年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其兄皆歸順後金。努爾哈赤曾經對范文程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此名臣後也,善遇之。”

范文程:清朝開國重臣,他最後結局如何?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1629年皇太極統率滿蒙大軍五萬餘人伐明,從喜峰口突入塞內,入薊門,克遵化。范文程雖系儒生,但隨軍從徵時,奮勇衝殺,又長於用計,能言善辯,因而立下功勞,皇太極統軍往攻北京,留參將英俄爾岱、遊擊李思忠及范文程與八員備禦,領兵八百名,駐守遵化。明軍來攻,“清軍前鋒被圍,文程突圍力戰,援之以出”。因戰功顯著,范文程被授予遊擊世職。

范文程益自磨礪,盡心國事,才幹日強,識見愈高,迅速博得了皇太極寵信,范文程經常被召入宮,與皇太極密議軍國要事。

范文程:清朝開國重臣,他最後結局如何?


天聰十年三月,皇太極將“文館”改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亦稱內三院。范文程被任命為內秘書院大學士,職責是撰寫與外國往來書札,掌錄各衙門奏疏、辯冤詞狀、皇上敕諭、文武各官敕書並告祭文廟諭、祭文武官員祭文。范文程之世職亦進為二等甲喇章京,益受汗寵信,“每議大政,必資籌畫”,宣諭各國敕書,皆出其手。

1643年,皇太極去世,諸王貝勒大巨議定,立皇太極之第九子福臨繼位,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輔理國政”。福臨被推為新君,是八旗貴族內部各派激烈爭鬥的暫時妥協,福臨繼位以後,這一斗爭仍在進行。

范文程:清朝開國重臣,他最後結局如何?


福臨剛當皇帝沒多久,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託向鄭親王濟爾哈朗、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遊說,欲謀立多爾袞為皇帝,結果代善、多爾袞以擾政亂國的叛逆罪,將阿達禮、碩託處死,籍沒其家。范文程原是紅旗碩託的屬下人員,此時被撥入鑲黃旗。

范文程:清朝開國重臣,他最後結局如何?


1644年,在清朝入主中原這一緊急關頭,范文程獻計獻策,立下了功勳。當時范文程上書攝政王多爾袞,奏請立即出兵伐明,奪取天下,此文關係到清帝能否君臨天下,至為重要,范文程此書,講了四個問題:

一是明國必亡,儘管此時清國君臣還不知道李自成農民軍已打進北京,滅了明王朝,崇禎帝自盡,但范文程已經看準,曾擁有雄兵百萬、轄地萬里、臣民上億的大明國,必將迅速滅亡。認清這一基本形勢,對久懷入主中原雄心的八旗王公的決策,無疑有著重大的影響。

二是與“流寇”爭天下,與明末農民軍爭奪明王朝的天下的論點,是范文程最先提出來的。此時,清朝將領和謀士對大順、大西農民軍所知甚少,僅把其當作活動於西北一隅的“流寇”。范文程高瞻遠矚,敏銳地察覺到農民軍才是清帝主入中原的大敵,強調指出:“正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矣。”這一論斷十分精闢,至關緊要,為清軍入關及其與大順軍決戰,奠定了思想基礎。

三是良機難得,稍縱即逝。范文程剖析了明朝必亡、“流寇”勢強之後,著重點明,中原土地人民,不患不得,患得而不為我有,恐將落入農民軍之手。如果處理不當,不爭取人心,則有可能以己之力驅逐人民投往“流寇”,那時大勢就無可挽回了。

四是變方針,創“大業”,開殺掠,收人心。范文程剖析了漢民“因懷攜貳”的緣故,提出應當宣佈此次“進取中原之意”,申嚴紀律,“秋毫無犯”,並綱要性地提出四條原則:“官仍其職,民復其業,錄其賢能,恤其無告”。這樣一來,漢民必然紛紛歸順,“大河以北,可傳檄而定”。

范文程的建議,對清奪取中原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制定,對促使清軍出發,起了巨大的作用。范文程啟奏攝政王之後的第五天,攝政王多爾袞帶領郡王多鐸、阿濟格等八旗王公大臣,統領滿蒙漢官兵十餘萬,祭師出發。

范文程:清朝開國重臣,他最後結局如何?


1644年5月,清攝政王多爾袞統清兵入北京城,實現了多年以來入主中原的宏願。

范文程隨軍進入北京,他晝夜操勞,佐理國政,儘管清軍當時剛進北京,繁雜的事情太多,“畿內甫平,軍興四出,騰布文告,應給軍需,事無鉅細,皆決於文程”,使他“晝夜立闕下”,“應機立辦”,非常勞累。但與此同時,范文程始終緊緊抓住根本問題,為革除明季弊政,與民謀利,爭取人心,開國定製而艱苦奮鬥。

尤其重要的是,范文程制定了清朝的稅收政策,有清一代,田賦基本上沒有加派,實奠基於此,這一安撫百姓的制度的確立和堅持,與范文程是分不開的。

范文程很注意爭取漢族文人的歸順與合作,大力起用廢官閒員,徵訪隱逸之士,讓他們為官作宦,治政教民。順治二年南京攻下後,范文程上疏:“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今宜廣其途以搜之”,請於順治三年、四年再次舉行鄉試、會試。帝從之,於是“江以南士子畢集,得人稱極盛雲”。

范文程辛勤操勞,“安撫孑遺,舉用廢官,搜求隱逸,甄考文獻,更定律令,廣開言路”,確定賦制,對清初的開國定製,做出了重大貢獻。

范文程:清朝開國重臣,他最後結局如何?


正當范文程勵精圖治業績顯著的時候,朝中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攝政王多爾袞率清軍入主中原以後,權勢急劇膨脹,初晉叔父攝政王,再升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竟當上了“皇父攝政王”,大有取代福臨帝位之勢。

范文程蒙受皇太極特恩殊寵,知恩圖報,竭力效忠朝廷,誓死不忘故主,見朝政日變,多爾袞的權勢越來越大,福臨之位岌岌可危,心中十分不滿。於是范文程就說自己生病了,要在家裡好好的修養一段時間。范文程託病引起多爾袞不滿,所以儘管范文程於開國定製大有貢獻,威望甚高,從順治元年起就名列大學士之首,但范文程逐漸被排除於議政之外。

順治七年多爾袞死了以後,不久,范文程即官復原職,繼續盡心竭力佐治國政。

順治十年,年近花甲的范文程上疏,以病奏請休致。順治帝諭告吏部:“大學士范文程,自太宗時辦事衙門二十餘年,忠誠練達,不避艱辛,朕所倚賴。乃近以積勞成病,雖暫假調理,仍夙夜在公,未得專事藥餌,旦夕奏效,深系朕懷,暫令解任謝事,安心調攝,特加升太傅兼太子太師,昭朕眷禮大臣至意。”

1666年(康熙五年)8月,這位為大清建國定製立下卓越功勳的大學士,因病去世,終年70歲。康熙帝知悉文程病故,親撰祭文,遣禮部侍郎黃機諭祭,賜其葬於河北懷柔縣紅螺山,諡“文肅”。

范文程:清朝開國重臣,他最後結局如何?


范文程一生經歷清朝四個皇帝而佐其三主,為滿人入主中國立下了不朽之功,他的“功績”可與元滅宋的張弘範相提並論。但由於范文程是幫助外來民族奪取漢人的天下,以致人們對他的叛逆長期懷有某種偏見。其實,范文程面對各種複雜的形勢,能夠識大體、顧大局,言所當言,為所當為,仰人鼻息,隨風搖擺。他韜略過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野心能巧妙地轉變為現實,從而為人民的痛苦、社會的退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也可以這樣說:范文程對清朝功勞卓著,歷事四朝,於清朝政權的建立和發展,多所貢獻,卻對明王朝和漢族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