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時期,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三個漢人!

明朝雖然是滅亡在李自成的手中,但是關外的清軍也起到了極大的牽制作用,滿清能從弱小然後一步步變強大,固然是因為有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強力領導,更是因為有一批漢人竭力輔佐。今天我們來看看除了世人皆知的吳三桂外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三個漢人。

明末清初時期,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三個漢人!

第三名:孫之獬

他是山東人,天啟二年的進士,為庶吉士,可以說是前程遠大,但是安奈不住,投靠了閹黨。崇禎上位後他自然跑不了,就這樣被貶為民。清軍剛剛入關,孫之獬就帶領全家人,把頭剃為金錢鼠尾,並穿上滿人衣服,在山東等待滿清的招攬,結果如他所願,得到了一個禮部侍郎的官職。滿清入關開始是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幟,所以還允許漢臣穿著明朝的官服上朝,漢、滿分為兩班。這個孫之獬剃了頭,穿著滿服,很自然的就要往滿臣那邊站,但是滿族大臣心眼裡就看不起漢臣。又把他推了出去,孫之獬尷尬的要回到漢班,沒想到漢人大臣也看不起他,就一個緊挨著一個,不讓他插進來。被群臣羞辱的他回去就上梳建議讓漢人全部剃頭留絆,這個真是柿子揀軟的捏,被滿人欺負了,就朝漢人下手。這個提議正合多爾袞的心意,於是在滿清的治下開始有了第一條政宣口號“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漢人古代的傳統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沒有剃髮習慣的漢人自然不從,一時間血流成河。他的下場也不好,1646年在山東老家省親的時候,被農民起義軍抓住,以殘害同胞為名,把他凌虐致死,暴屍街頭。而這件事的影響就是強制改變了漢人千年以來的習慣,以致到清朝滅亡了還有還有一部分漢人遺老遺少捨不得剪辮子,同時期的滿人早就辮子剪光光。

明末清初時期,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三個漢人!

第二名:洪承疇

洪承疇在明朝時候已經是大學士,位極人臣,也深得崇禎信任,不過在松山戰敗被虜,崇禎皇帝以為他殉國,還親自寫祭文吊念。開始表現的很有氣節,不過在范文程(野史說的是孝莊)的勸說下還是投降了,投降之後為了掩蓋自己降清的汙點,積極投身於滅明事業之中,被任命為江南經略的時候,大肆捕殺反清義士。南明將領李定國打的滿清考慮劃江而治。也是洪承疇堅定的主戰,導致後面發生了孫可望降清事件。因為洪承疇的太過積極,在老家泉州修建了一個宅子,回家省親的時候也沒有一個朋友上門,甚至母親弟弟也不肯入住。如今也一直流傳著洪母訓子的典故。其實洪承疇如此的賣命,但在清朝統治者裡一直都不是很信任,皇太極拿他做顧問,多爾袞、順治給了他權利,但是一直沒進決策圈,到了康熙,他也老到走不動了。在乾隆年間更是被寫入《貳臣傳》,反而抗清的史可法、黃道周等人還被立為榜樣,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明末清初時期,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三個漢人!

第一名:范文程

此公為宋代明相范仲淹的後人,傳到了他這輩已經沒有了先祖的風範,在後金攻下了撫順,范文程就和他哥哥主動投靠了努爾哈赤,因為范文程中過秀才,所以在努爾哈赤那邊還算吃香,范文程也一心一意的替後金出謀劃策, 因為熟悉明朝情況,也多次積極勸降明朝將領,清軍入關後,更是廢寢忘食的的替滿清打理國家、完善制度。可以說范文程對滿清來說猶如漢朝的張良、明朝的劉伯溫。是滿清的開國功臣,也是文臣之首。如果沒有范文程,滿清進關之旅不會那麼順利,入關後也局面也不會很快穩定。就算對清朝貢獻之大,滿清的貴族大臣們也估計從來沒有看得起他,多鐸曾經霸佔過他的妻子,雖然事後皇太極懲罰了多鐸,但是估計更多是出於政治的需要,因為多鐸一直不是皇太極的人。當民心安定,漢官臣服之後范文程也被邊緣化。

明末清初時期,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三個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