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象山爵溪街道荣获省级荣誉,又得一张“金名片”!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新一批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社区)名单,象山县爵溪街道榜上有名,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强镇”!

爵溪,又名“雀溪”,别称瀛海,东临大海,三面环山,西接县城。沿寻历史脉络,可称之为山海之地,历史古城,抗倭之城、渔商之乡,这些都赋予爵溪特有的人文气质。渔文化、渔商文化、海防文化、移民文化等在爵溪交汇碰撞,形成独特的文化生态。

一、文化建设地位凸显

文化在爵溪有着相当深厚的土壤。街道先后获评省体育强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市时尚运动特色小镇、省特级文化站、市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等荣誉。

二、文化建设大格局形成

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

一是高起点谋划文化建设大格局。跳出老城区,谋划大区块,目前街道已形成老街历史文化区、东海铭城海洋休闲区、亚帆基地海洋运动区、白沙湾“五娘”文化旅游区等五个区块。

二是高标准配置公共文化设施。投入3000万元建成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超规格配备影剧院、图书借阅室、教育培训室、舞蹈排练厅、综合展览厅、多功能活动室等设施设备,免费对外开放。投资1000余万元,建有滨海休闲广场和腾蛟文化公园。

三是高水平建设“十五分钟文化圈”。村、社区均建有环境优美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文化礼堂建成率达100%。规上企业积极配备不同规格的文体活动设施,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优异。

四是高质量推进“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文化站配备专职干部4名,“三团三社”积极吸收各类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街道每年高标投入文化经费,用于新创文艺节目、开展综合文艺活动等,“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率在80%以上。

五是高标准发展“新爵溪人”文化新模式。强化“红色文化”引领,完善新爵溪人服务管理综合驿站,为3万名“新爵溪人”提供优质文化服务,为爵溪文化多元性注入生机。

三、文化与产业相得益彰

从海防边陲成长为“中国乡镇之星”,“中国针织名城”,爵溪人以感恩“反哺”文化,形成无数文化与企业“唱和”故事。

一是文化艺术节书写爵溪文化的时间跨度。一场文化盛宴连续举办33年,每届持续时间约2个月,与街道600余家企业达成最大的文化联盟,围绕“文化+针织”,做深做精爵溪针织文化,独领全省乡镇地方节庆活动持续举办时间最长的记录,被评为“宁波市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

二是海达渔鼓树立爵溪群文新标杆。海达公司出资150万元、爵溪企业500多名职工广泛参与,项目荣获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殊荣,参加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广场文化演出,还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成就出访土耳其、韩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

三是企业文化拓展爵溪文化广阔维度。向荣针织厂成立全县第一家企业面向社会开放的“向荣图书馆”。巨鹰集团、甬南集团等近百家企业积极开设职工书屋、建立职工文艺团队、建成职工文体活动室等,并开展常态化的文艺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文化精神。

四、文旅融合开启新征程

贯彻“文化+体育+旅游”文旅发展新格局。在爵溪老街集聚了多家文化产业,如独捞船制作,贡鲞黄鱼鲞制作技艺等。此外,有银生煎、沙里碧民间传统点心被央视等媒体播出,被称为“带着文化跳舞”的点心。

做好“文化+体育+旅游”文章,一方面抓好历史文化保护继承,做好《赵五娘传说》《象山七月半》两个省级非遗名录的文旅融合文章。“赵五娘传说”通过出版连环画《赵五娘》,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古道侠情》,创作越剧《赵五娘》、歌曲《五娘赞》、舞蹈《五娘吟》,举办“五娘故事会”等传承弘扬孝贤文化;“象山七月半”以传统庙会的形式留存。两项非遗列为县全域旅游打造项目,每年吸引游客数万人次。另一方面,爵溪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紧抓亚运契机,做好大体育、大旅游蓝图。东海铭城项目,建成融生态、旅游、人文、休闲为一体的文体旅游景区;亚帆中心项目将填补浙东沿海海洋运动发展空白,培育“体育+旅游”产业,助推浙江海洋运动和体育产业长足发展。

这一路走来,正是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优秀文化铸就了爵溪发展软实力,也将为爵溪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加厚实的人文基础,继续扬帆远航!

象山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二十一号通告

象山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二十号通告

象山:重金奖励,最高十万!

来源:象山县爵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