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灌口有一位带领全村致富的农民劳模

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农民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福建省劳动模范

台海网4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钱玲玲/文常海军/图)在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说起陈水强,几乎家喻户晓。几十年来,这个在村里土生土长的农民,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不仅自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带着村民一起致富,大名鼎鼎的仙景芋,就是他通过品牌包装改良推广的。

疫情来袭,这位劳模又挺身而出,协助村干部卖掉了全村滞销的芋头,又默默地捐款献爱心……

1

一双勤劳的双手领着全村一起致富

陈水强今年54岁。在他小的时候,田头村还是个贫困村。小学毕业,因为交不起学费,陈水强辍学了。没钱、没文化,18岁那年,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漳州市去拉水果回来卖。

当了一年多小商贩,陈水强心想,为什么我们不自己种水果呢?他以很低的价格承包了村里的100多亩荒山,种上了柑橘和蜜柚。村民们都笑他傻:“水强,这地方不可能种出水果!”

但陈水强不仅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更善于用知识武装自己。他说,自己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多年来,他读了好几所函授大学的多个农业专业,还通过工会的劳模学校学习了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在厦门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果蔬博览会上,他种的蜜柚拿了金奖。“正常一棵柚子树能结50个果,我种出了99个,个头还大,总共500多斤!”陈水强成了村里最早一批农业致富的人。

琯溪蜜柚、台湾芭乐、优质南江黄羊、从江香猪、棘胸蛙……陈水强的事业版图越来越大,最初不看好陈水强的村民们,后来都跟着他一起干。陈水强乐呵呵地领着村民们,走上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2

疫情导致芋头滞销他给村民解了难题

田头村自古就有种植槟榔芋的历史。可是缺少科学管理,芋头品质不好,加上缺乏销售渠道,一斤只能卖一块多。陈水强潜心研究,与集美大学合作研发栽培技术和保鲜储藏技术,免费推广给农户应用,种出来的仙景芋个头大品质优,广受消费者喜爱,很快打响了旗号,一斤卖到了6块钱,成了田头村的“招牌”,每年为全村村民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

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都慌了神。一时间,餐馆歇业,商铺关门,田头村的芋头滞销了。

陈水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协助村干部帮忙推销。他拿起手机,翻开通讯录,找到以前关系好的合作伙伴,一个一个打电话:“我们村里还有很多仙景芋,现在情况特殊,能不能帮忙销一些啊?”

很多人还记得陈水强的好,也记得仙景芋的好,二话不说,就出钱买了;有的单位刚好要采购员工福利,陈水强又赶紧推销起了村里的仙景芋……经过挑选包装,仅仅10多天时间,全村滞销的芋头全都卖掉了,让所有的农户轻松投入复产复工的农季中。

村民们乐开了花,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可是忙前忙后的陈水强,却一分钱都没有赚,他家早就没有种芋头了。“联系好了销路,我就让他们和村委会对接,谁家有芋头,直接就卖掉了。卖掉了就好!”陈水强笑着说。

疫情期间,他还以个人名义向集美区工商联捐款2万元,发动集美区农村经纪人协会向红十字会捐款5万元,用于疫情防控,表达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