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孩子上小学?疫情原因不上学,幼小衔接怎么办?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截止目前多地开学时间又推迟,很多父母都很焦虑,尤其是大班的家长,担心孩子不上幼儿园会影响下半年上小学,甚至有父母发问:“要不要让孩子再上一年幼儿园”,其实归根到底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焦虑。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固然是好的,但是凡事用力过猛就不是一件好事。

那对于孩子们而言,不去幼儿园会不会影响上小学呢?其实各地的政策不同,影响程度确实会有差异。有一些学校确实存在需要面试、对孩子们基础知识有要求的情况,当然也有很多学校比较人性化,具体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父母可能需要根据孩子对口的小学去具体的了解。

家长在家,究竟该不该给孩子们讲一些幼小衔接的知识,究竟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我想有些知识点家长孩子需要了解的。

孩子在家,该不该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究竟重不重要?

幼小衔接重要吗?不上大班孩子会不会跟不上呢?其实国内很多的公立幼儿园针对幼小衔接还是做了一定的工作,这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小学后的生活。

不过这里,我们首先来统一一下幼小衔接的概念,根据一些学者的说法:

幼小衔接指的是根据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以儿童为中心,考虑儿童未来发展进而做好衔接工作

我们可以看到,幼小衔接的前提是根据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这就说明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过渡,有些家长容易把握不好力度,错误的将幼小衔接理解为超前教育,让孩子们提前去硬性的学习小学的知识,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不仅挫伤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违背孩子们发展的规律,是不可取的。

想要让孩子们很好的过渡到小学教育,科学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填鸭式”的给孩子们塞满小学的知识。

科学的教学方式很重要

我们身边常常会看到一些父母,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就会突然觉得孩子后劲不足,学习下滑,家长和孩子们就会开始抱怨,课程怎么越来越难了。其实对于这部分家长和孩子们而言,并不是学习内容变难了,而是之前的知识储备用完了。

在一二年级时,孩子们因为懂得多而不去重视学习内容,上课不专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到了高年级,学习习惯依然如此,专注力不足,学习成绩自然容易跟不上。

但是身边也有一些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学龄前同样接触了小学的课程内容,但是却不存在后劲不足的情况,反而还成为了优势,有些父母就会不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教的方式不同,有些人是超前教育,但有些家长却是更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孩子们后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有大不同的。

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

超前教育和自主学习有哪些区别

俞敏洪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棵树,浇了大量化肥可能会迅速成长,但到后期会衍生病态。”

用俞敏洪老师这句话来解释超前教育可能再好不过,超前教育就是提前让孩子们去学习超越他们年龄和认知能力范围的知识。这种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不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

我们教育孩子第一个出发点就是要去尊重孩子们的发展规律。就如《爱弥儿》一书中所说:“我们教育孩子,应该按照孩子成长的自然而进行”。

当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有个体差异的,如果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比较高,或者在合理的引导下孩子们确实可以消化理解更多的知识,而且这种行为孩子更多是自主的,那反而会有利于孩子们接受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

超前教育不适合孩子们发展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创立的海伊·思科普课程时就提倡让孩子们“主动学习”,这项理论倡导主动学习的理念,同时该理论认为:儿童的主动学习不会自然发生,要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的发生,必须向儿童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为孩子提供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会自发的产生一些学习动作,这反而是积极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游戏互动,如果父母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很乐意参与其中,父母合理的去引导,就会发现小游戏也可以让孩子们学到大量的知识。

所以如果家长想要更好的为孩子们上小学做准备,就一定要去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毕竟幼儿园和小学的机制也有所不同,为孩子提前做好准备也可以帮助孩子们顺利的适应新学校。

创造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环境

疫情在家,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呢?

孩子们虽然小,但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也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也需要去适应新环境。疫情在家无法开学,父母们就可以考虑以下5个方面,顺利的帮助孩子们完成幼小衔接。

1. 孩子的心理建设

这学期幼儿园孩子们可能还没见到老师和同学就要分开了,或者匆匆见了很短的时间就不得不迈入新校园。新的环境对孩子一定是陌生的,如何让孩子们适应这种变化呢?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主动联系幼儿园的好朋友,毕业后带孩子去幼儿园看望老师,给孩子写一封鼓励信,和孩子一起畅想小学会发生的事,陪孩子一起聊聊上小学有可能发生的趣事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大大缓解孩子对上小学的压力,也可以改善孩子们突然进入小学的不适感,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

孩子的心理变化父母需要注意

孩子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儿童心理成长方面的知识对父母而言其实非常重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友好的帮助父母认识自己的孩子。

这里给各位父母推荐一套《小学生心理学漫画》,共有6册,这套书涵盖了80%的小学生学校中的场景,书中有235个实例讲解,每个章节都会针对孩子的问题、心理阻力,提供切实的可行的技巧和练习方法,以此来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整套书以漫画的形式趣味性展现,非常适合孩子学习,也可以帮助孩子自我引导,自我改善。整套书118元,在头条知识节期间领取大额优惠卷(99-20,199-50)可以享受超值价。

2. 孩子的自理能力

曾经的天才少年魏永康,出生2个月就被抱着认字,2岁就识千字,4岁就学完了初中课程,8岁进了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时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可是20岁时,他却被学校劝退了。

为什么呢?其实劝退的理由就是他的自理能力太差,或者说他完全没有自理能力。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为了让他专心学习,母亲全权包揽了他的一切,甚至高中时,母亲还坚持给他喂饭。但是退学后,因为没有生活经验,也不善交际,他只能在家啃老。

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自理能力真的太重要了,因为一个人一定要生活,其次才是学习。孩子们上小学后老师不再像幼儿园老师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们更多的应该学会自己去照顾自己,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参与家务,都可以很好的增强孩子们的适应性。

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

3. 孩子的社会性能力

孩子的社会性能力,说白了就是孩子们作为社会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各种情感关系上,比如亲子关系,伙伴关系,师生关系等等。这是一项长期的能力发展,但是这对每个孩子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博士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中提出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也就是“我能解决问题(I Can Problem Solve)”法,也可以用英文缩写ICPS来表示。这套方法提出的四个关键就是:1. 通过陪孩子玩字词游戏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2. 教孩子感同身受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3. 和孩子一起寻找多种解决办法;4. 引导孩子考虑后果。

通过ICPS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逻辑,很有益于提高孩子社会性能力,具体的方法不再详述,需要的父母可以查阅书籍或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

社会性能力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4. 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但是自我保护能力却依然必不可少,甚至因为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自我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如何避免孩子们的主动性攻击行为和被动打击行为,都是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的。

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如何第一时间向父母老师求助,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却往往会因为父母或者老师无法帮助孩子解决,孩子们习得性无助,受到威胁等情况而无法顺利进行。所以父母要做的首先是给孩子一个可以信任的港湾,先去提高自己解决孩子问题的能力,其次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教给孩子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遇到特殊问题时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保护自己是每个孩子应该学习的内容

5. 孩子的学业准备

孩子们刚上小学后,比较容易出问题的点一般都在拼音和数学,但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们去做好学业准备呢?其实就如同前面所说的,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要拔苗助长。

父母可以通过游戏、玩乐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自主探索的环境,陪伴孩子们去做一些拼音或者数学的启蒙,帮助孩子更好的去接受新知识。

教育家陈鹤琴说:“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快乐学习对孩子们来说很重要

针对拼音的学习,很推荐这本《魔法拼音》,因为整本书以游戏和趣味性的方式展现给孩子,

俨然就是一套玩具书,孩子们就像拼拼图一般轻松的学习了拼音,通过拼,拼出每个字的发音,非常适合0基础的孩子。整本书中有独立的发音版,只要插入合适的拼音,按下发声模块就会发音,错误的组合则不会发音。

更有趣的是,书中还包含110处独立的立体翻翻书的小机关,帮助孩子们翻出小知识。书中拼音都有箭头标识,可以轻松帮助孩子们理解拼音的写法,另外,额外赠送15节拼音视频课,和64张拼音闪卡,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拼音。

有很多家长感慨,有了这套书,孩子们都可以自己摸索出拼音的规律,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看一看查看详情和购买,头条团购价仅需109,比其他平台更实惠,读书节(4.18-4.24)活动力度更大,领取大额优惠卷,可以享受满99-20,满199-50的超级优惠,喜欢千万别错过。(领取大额优惠卷后也可以在我的主页—橱窗中找到相关书籍。)

我是阳妈@阳妈育儿大作战,育儿路上为您避坑,也会有儿童心理学和孩子性格发展相关文章推荐。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我,漫漫育儿路,我们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