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帅的化学家——戴维!(上)

法国大革命之后,纷乱的欧洲大陆如同杀气腾腾的斗兽场里掉进了一只新鲜出炉的高卢鸡,气氛有点诡异,列强们以怪异而贪婪的眼神审视着这个新兴的国度。

1798年,奥地利、英国、那不勒斯、奥斯曼帝国、教皇国、葡萄牙和俄罗斯组成了反法联盟,欧洲最大的两国——英国和法国进入了敌对状态。

就这样,伦敦上等社会的“精英”们没法去欧洲大陆上纸醉金迷的巴黎吃喝玩乐了,不过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一种新的消遣方式:去皇家学院听化学演讲。

▲英国皇家学院,在伦敦阿尔伯马尔大街(Albemarle Street),其实英国皇室没有出一分钱。



客人们来到皇家学院的演讲厅,首先看到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仪器,竖立着几根高高的伏特柱,几条螺旋形的导线从伏特柱伸向四面八方。

到了预定的时间,门开了,一位二十几岁的教授走上讲台,栗色的头发,圆圆的娃娃脸,一副惹人爱的模样。

“真年轻!”

“好帅啊!”

大厅里人们小声议论着。

这位年轻的教授开宗明义,立刻进入演讲模式,在各种仪器中奔来走去。他闭合了伽伐尼电路,又切断了它,告诉大家出现在电极附近的酸是如何让蓝色的石蕊变成了红色;又告诉大家一种物质是怎样转瞬之间分解为另外几种物质。

他的语言娓娓动听,带有韵律,富有诗意,让枯燥的科学知识在不知不觉间就渗透进观众的脑海。一时间,台下的观众竟然觉得他不是一位科学家,而是一位诗人在朗诵自己的诗篇。

▲年轻化学家的演讲总是爆棚。



他的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演讲厅里每次都是满座。演讲结束以后,观众们欢声雷动,把他从讲台上接下来,热烈的向他鼓掌致意,好像这不是科学演讲,而是成功举办了一届音乐会。很多女士像对待大名鼎鼎的男高音歌唱家一样,给他鲜花,私下里还给他写热情洋溢的书信。

整个化学史上,获得如此待遇的,只有他一个人!他,就是:大帅哥戴维!

▲戴维在聚光灯下!


1778年,戴维出生在英国一个叫彭赞斯的小城,这个小城位于英国的西南端,远离文明中心伦敦,市民的娱乐主要是斗鸡、酗酒和打猎。

小戴维受到“熏陶”,也是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他一点都不喜欢读学校的拉丁文,还经常翘课,背着猎枪去森林里打鸟,或者拿根钓竿在河边钓鱼。

16岁那年,戴维的父亲去世了,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长子,戴维感受到了养家糊口的责任,这时候他才发现打鸟和钓鱼没有任何用处。

第二年,经过介绍,戴维来到当地一位名叫博尔拉斯的医生那里去做学徒。这是一个不讲理论,专讲实践的药剂师,他所有的本领都是花了很多年工夫一点一滴掌握到的,他所有的药品也都是自己配制出来的。小戴维跟着他,从研制粉末、溶解盐类、蒸馏酸碱开始,进入了神奇的化学世界。

▲小戴维如饥似渴的学习化学知识。



戴维到这时才发现自己毫无学识,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自学计划:学会至少七门语言(包括现代的和古代的);仔细研究二十多种学科(甚至包括解剖学和哲学)。这对于一个17岁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可是戴维天赋异禀,不管多厚多艰深的著作,他都是一口气读完,好像是读了一本有趣的笑话书。

其实,知识就那么多,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兴趣,就会专心致志,融会贯通,一鼓作气,不会花费太多时间。

现在我们的教育为了系统化、流水化、产业化,硬是把有限的知识拉长到那么长的标准时间段,实在是浪费精力,浪费纸张,耽误人才!

每个人自我反省一下:小时候我们真的是有兴趣去学习吗?看似端坐在书桌前,又有多少心思真正花在了学习上?

就这样,一两年以后,戴维再也不是那个淘气包了,他的学识和巧妙实验传出了彭赞斯小城。甚至大名鼎鼎的瓦特的儿子都来找他,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冬天,两人成为终身的挚友。

他还抽空写了一本书——《天才之子》,并得以出版。书中优美的文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不仅博览群书,具有文学功底,而且痴迷科学。他研究了电化学腐蚀,为后来用铜包覆来解决船舶腐蚀问题打下了基础。

▲超级学霸:戴维。他总是精力充沛,超级高效。



1798年,戴维20岁,他应邀来到英国西南部比较大的城市——布里斯托尔,进入气体力学院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贝杜思教授,这位贝教授整天异想天开,想用一些新发现的气体,比如氢、氮、氧,给病人治病。

戴维和他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他发现了一种能够像酒一样让人兴奋和陶醉的气体——“笑气”:一氧化二氮。

他经常用请朋友们试用笑气,自己也经常享受笑气的魔力,在呼吸过笑气之后写下癫狂的诗篇,这些诗篇最后汇编成一部诗集《在笑气中呼吸》。这让他和他的笑气一下子传遍了整个英国。

▲戴维给客人演示笑气的效果,让客人癫狂迷醉。



1801年2月16日,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院董们开了一次简单的会议,会议记录上有这么一小段:“兹决定:聘请汉夫里*戴维来院充任化学副教授,实验室主任和本院定期刊物的副主编。并批准他有权在院内领有一间房间,壁炉所需的煤炭及照明所需的蜡烛。此外,再支付他一笔年俸——一百基尼。”

就这样,小城市彭赞斯的戴维来到了首都伦敦,成为皇家学院的编内人员。

这一年的4月25日,戴维在皇家学院做了第一次演讲,就是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那次惊人的演讲,他赢得满堂喝彩,一炮走红。

▲笔者毫不掩饰自己对戴维的喜爱。20年前,就是这位年轻帅气的科学家,点燃了幼小的笔者对于科学的热情,从此走上理科男的不归路。


有人这样描述:“科学赐予他创造的力量,他有能力改变着周围的一切,这是大师级的戴维,他不是被动的去探寻大自然如何运行,而是用他的创造力积极实验,向大自然提问。”

在那个年代,一个人成为化学专家,已经足够厉害了,而戴维同时还精通文学,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将大自然的奥秘展示出来,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一切,都是这个年轻人从17岁一无所知开始,花了仅仅6年时间,就达到了如此成就。戴维也毫不客气,一直以“化学哲人”自居,显然他当之无愧。

▲漫画:戴维向观众展示笑气的魔力。我们可以看到观众中有相当多的贵妇人,她们都是戴维的超粉。


1807年,不到30岁的的戴维在皇家科学会(不同于皇家学院)上做了一次著名的贝克报告,德高望重的院士们惊呆了。原来他已经发现了几种新的化学元素,这些新元素具有十分奇特的性质,让人们大开眼界!

▲接下来的几章里,我们就来说说戴维是如何利用他最有力的武器,去发现这些新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