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迎接他,激动的鞋都忘了穿,为何后来对他厌恶至极杀掉他?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篡汉的奸雄,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给了人以先入为主的评价。其中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更是将曹操的奸臣形象刻画的深入人心。但也有人评价曹操是乱世之中的大英雄,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我认为这种评价更接近于史实。

曹操剧照


不管哪一种评价,都没有否认曹操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较高的文学修养。而他善于知人善任,爱惜人才也是被公认的。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当时知名的谋士和将领,比如郭嘉、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张辽、许褚、许攸、夏侯渊,夏侯淳,李典,典韦,徐晃等等。这其中有不少人是从其他敌对势力中投奔曹操而来的。

正是有了这帮人才的辅佐,曹操才逐渐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为曹丕后来建立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三国时期的战争就是人才的争夺战,只有人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我们看刘备为了请出诸葛亮,也曾“三顾茅庐”。而曹操爱才、惜才的故事就更多了;让人映象特别深的就是曹操得知许攸前来投奔自己时,感动的热泪盈眶,光着脚丫子就跑出去迎接的描写,此举也更令曹操礼贤下士的形象深入人心。

而许攸由袁绍处投奔曹操,由最初的待为上宾到心生厌恶,最终死于非命,又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许攸剧照


一、许攸其人

许攸,字子远,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在其少年时期,就和后来成为大枭雄的袁绍、曹操是好友。能和东汉末年的两个主要人物交好,说明许攸的出生也应该不错,毕竟袁绍和曹操都是高干子弟,普通平民百姓是没有机会和他们接触的。

公元189年(永汉元年),袁绍为逃避董卓的追杀,从京城董卓逃到了冀州,最后又成功从冀州牧韩馥的手中夺得了冀州,并被推选为讨伐董卓的关东军的盟主。此时的许攸,也前往投奔了眼见有大好前程的好朋友袁绍,成为了袁绍的谋士。这时候的许攸可能还没有忘记少年时的友谊,他力劝袁绍和曹操结盟。曹操和袁绍也的确在讨伐董卓时渡过了一段“蜜月期”。但等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袁绍与曹操的兄弟情义也到了终结的时候了。

袁绍剧照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灭掉了公孙瓒后,就将矛头指向了自己少年时的兄弟曹操。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正式成为了战场的上的对手。这时候的许攸是“端谁的碗,归谁管”,既然是袁绍的谋士,就顾不得和曹操的朋友感情了。他建议袁绍趁曹操大军在外作战,许都空虚之机,派出精锐部队,连夜偷袭许都,奉迎汉献帝,占据主动后,一定可以打败曹操。但许攸的建议被刚愎自用的袁绍给否决了。

恰在这时,许攸的家人因为犯了法,被袁绍留守邺城的审配给抓起来了。许攸认为自己多次建议都没有被袁绍采纳,倍感失落,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再加上家人又被抓,政治上失意的许攸决定投奔自己的另一个好朋友曹操。袁绍虽未重用许攸,但当他听到许攸投奔了曹操后,只觉得后背只冒凉气,因为许攸对他的情况太了解了,在这大战的关键时期,许攸投靠了自己的对手,对于袁绍来说自觉凶多吉少。

曹操、许攸剧照


二、许攸投靠曹操后,为曹操献计立功

曹操和许攸是少年好友,他早就对许攸的智谋很欣赏,但苦于许攸在袁绍帐下,不能为自己所用。现在自己和袁绍大战在即,在两军阵前,许攸来投。得知消息的曹操激动不已,正在洗脚的曹操,连鞋都没顾得上穿,就跑出去迎接许攸。这一幕也成了曹操惜才、爱才的千古佳话。

曹操拉着许攸的手嘘寒问暖,回忆旧时友情,热情的让许攸感动,这与许攸在袁绍处所受的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攸当时就下了决心要为曹操效犬马之劳,许攸要为曹操献上“投名状”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攸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务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曹操听到许攸的计谋大喜过望,立即采纳了许攸的建议。这就是曹操的过人之处,许攸虽然刚刚投奔自己,但曹操用人不疑,他并没有怀疑许攸有 “诈降”的可能,而是自己亲率5000精兵,连夜抄近路奔乌巢而去。随着曹操在乌巢的一把大火,将袁绍的军粮烧的个干干净净。这也成为曹操官渡之战的转折点,也是曹操在战场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开始,最终成功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袁绍。

曹操剧照


后来,在曹操讨伐袁绍的儿子袁尚的战斗中,由于审配对邺城守得滴水不漏,让曹军在攻城中一度陷入困境。这一次又是许攸提出了引漳河水灌城门的主意,最终为曹操军攻占邺城立下了首功。

可以说,许攸个人是一个很出色的谋士,在袁绍处却不被重用,怀才不遇;许攸到曹操手下后,为曹操出谋划策不遗余力,屡次建功。

三、许攸之死

许攸之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许攸居功自大,以致得意忘形,依仗和曹操是少年朋友,经常直呼曹操的小名,甚至在正式场合也不知收敛,不懂君臣之礼。在一次聚会上,许攸自豪地对曹操说:“阿瞒啊,如果你没有我,你不会得到冀州。”那种自以为是的语气,使曹操颇感不舒服,但是,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听后哈哈大笑道:

“你说的一点不错。”曹操虽然嘴上虽这么说,但内心已对许攸十分厌恶了。又有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遂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曹操借机将许攸收押,最终将其处死。

许攸剧照


另一种是《三国演义》里说的,在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时,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轻视曹军将士,被曹操手下大将许褚一怒之下杀死的。

不管哪一种说法,许攸的死都和曹操有关,因为没有曹操的默许和同意,无论是谁也不敢将一个重要的谋士随便杀掉的。我们从许褚杀掉许攸后,曹操对许褚的处理,就可以看出来曹操的态度。曹操对杀掉许攸的许褚只是“深责”而已,并没有惩罚处理许褚。好像许褚杀的不是自己的一个重要谋士,而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甚至只是个和俘虏一样的人,所以许褚擅杀许攸也并不是什么大事。

许褚剧照


许攸的死与他自己没有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有关,可以说许攸是高智商、低情商的一个人。虽然和曹操是少年时期的朋友,但随着曹操地位的不断上升,朋友关系已经变成了君臣关系,他仍然以曹操的朋友自居,在为曹操献计立功后,又居功自傲,在曹操和曹操的属下面前摆功臣和老朋友的谱,怎么能不遭人恨呢?

曹操是爱才,他颁布了《求才三令》,屡次在自己的书信中提到自己对人才的渴望。但他也绝对不会允许有人敢对他不敬。曹操的另一位谋士大名鼎鼎的杨修,不也是因为在曹操面前自作聪明而被曹操处死的吗。

陈琳剧照


不过也有一位是例外的,他虽然骂了曹操祖宗八代,但曹操因为觉得他是个人才,并没有杀他,这个人就是陈琳。陈琳曾为袁绍讨伐曹操写了《为袁绍檄豫州文》,文章列举了曹操种种劣迹,并进行无限夸大,将曹操的祖宗八辈骂了个痛快,文中“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害忠良,专为枭雄”的内容足以作为袁绍征讨曹操的理由。就连曹操本人看了《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大为赞赏。到后来,袁绍兵败,曹操因为欣赏陈琳是个人才而不杀陈琳,一时被传为佳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