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非陸地網絡系統部分(non terrestrial networks)

ITU和3GPP TR38.913定義的5G的典型場景三個:mMTC,URLLC和eMBB,而將在今年的R15的SA版本完成後,eMBB的規範框架就相對比較完整了(雖然幾本主要規範裡還有幾百個地方的FFS),R15中URLLC部分也定義了一些。蜂窩物聯網MTC部分由於NBIoT/CatM相對發展的比較好,所以mMTC部分就相對滯後。而面向Fix Access和所謂的5G non-terrstrial networks的研究和推進也有一些進展。一直以來我們所做的蜂窩移動通信網絡是terrestrial networks,作為小區制的移動通信網絡部署的服務公眾的網絡,主要覆蓋的地區是人類活動的陸地及其邊緣延伸地帶,對於人跡罕至的大洋,沙漠,深山,極地等區域來說,原則上公眾通信網絡是不提供覆蓋的。上述所說的人跡罕至的地方如果也有應用的話,比如地質勘探,探險,救援等活動啟用衛星網絡系統。也就是有人類經常活動的地方才是我們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用武之地。而5G作為所謂“萬物互聯”的一代網絡,和2G3G4G這些傳統的網絡最重要的不同的一點就是不僅僅跨越人-人,人-機,機-機,而是要跨越各行各業,特別是垂直行業應用平臺。那麼這些non terrestrial networks就是5G網絡的藍海,未開發的處女地。3GPP也對此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定義,就像當初3G UMTS系統設計的類似,雖然規劃了,甚至制定了部分規範,但需要設備廠家能夠有動力去研發相關網元設備,且研發的設備投入市場也要看市場的認可,因此以後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本篇文章就總結了目前3GPP所做研究的一些結論奉獻給大家。

今明兩年是5G蓄勢待發的年份,2020東京奧運將是一個5G里程碑,讓我們期待5G的輝煌時刻的到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