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兴国突然掀起一股“红色热”?

这是一束凝血的杜鹃,这是一座圣洁的丰碑。

翻开中国革命史,兴国,有着十分厚重、十分耀眼的一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兴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革命,仅有23万人口的山区县,参军参战人数达8.5万人之多,5万多人牺牲,其中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人,仅长征路上就牺牲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烈士倒下。兴国烈士人数占全国的1/60、江西省的1/10,是名副其实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54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在全国排名第二)。聂荣臻元帅曾郑重地题写:“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兴国人民贡献殊多,牺牲很大”的匾牌,现悬挂于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厅。

《铁骨忠魂》一书遴选了80位烈士的事迹。尽管这仅仅是兴国英烈中的一小部分,然而,一滴水足以折射出太阳灿烂的光辉。他们中有传播马列主义的先驱史称“江西三杰”之一的袁玉冰;有腰缠万贯却流浪乞讨的省苏主席刘启耀;有在创建“模范兴国”中立下卓著功勋的县委书记谢名仁;有催人泪下、“马前托孤”的女英豪李美群;有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江善忠;有全家革命、“满门忠烈”的邱会培;有“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雷洁琼语)的姚名达……这一串串英名,犹如一颗颗明星,闪耀在华夏湛湛的苍穹。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传奇的生命,伟岸的灵魂,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悲壮史诗;他们用铁骨和忠魂,铸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煌煌大厦;他们用信念与奋斗,创造了这亘古未有的“模范兴国”和穿越时空、魅力永恒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是他们,为兴国留下了一份巨大的、光耀千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他们,为兴国赢得了一份特殊的荣誉和骄傲。历史不会尘封这些中华民族铁打的脊梁;人民不会忘记兴国这些不朽的骄子!

时代呼唤继承优良传统,社会需要弘扬苏区作风。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光明和繁荣是她的主流,和谐平安是她的初衷。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作指导,也需要与先进理论有深厚渊源的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高尚品格、优良作风,去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激荡人们的浩然正气。这样,人们才能统一意志,至大至刚,抗击邪恶,扫除阴霾;才能焕发精神,和谐创业,致力发展,加速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基于此,在中央的倡导下,全国出现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阅读红色经典,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启动红色旅游的热潮。《铁骨忠魂》乘势而出,无疑为热潮注入了一滴滚烫的玉液,奉献了一朵鲜亮的浪花。值得祝庆!

斯人已逝,丰碑永存。出版的《铁骨忠魂》,承载着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体现着我们保存珍贵革命历史资料,丰富爱国主义教材的良苦用心;更寄托着弘扬革命先烈之传统,培育民族之精神,提升兴国品位的希冀。我相信,所有《铁骨忠魂》的读者,一定会被烈士们的事迹所感动被烈士们的精神所感染;一定会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和作风,牢记“第一要务”,坚持根本宗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去完成革命先烈的未竟事业,创造新的“第一等工作”,为构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和谐平安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

用《铁骨忠魂》的前言来阐述兴国这次举办的活动是再恰当不过了——这次活动承载着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体现着我们保存珍贵革命历史资料,丰富爱国主义教材的良苦用心;更寄托着弘扬革命先烈之传统,培育民族之精神,提升兴国品位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