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位皇帝自导自演了一场天书闹剧

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招数”,来蒙混过关。群臣或是看出皇帝的心思,闭口不言;或是封建迷信太过严重,真的相信这些。

北宋皇帝好像都有这样的“传统”。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被传为奇谈。宋真宗赵恒也做过这样的事,但是他当然比不了赵匡胤。但他知道人们都比较迷信一些神仙显灵的故事,所以导演了一出“天书”闹剧。

事情还得从“澶渊之盟”说起。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入侵宋境,宋真宗亲至澶州督战。总体战况对宋不利,双方于十二月初达成停战协议,史称“澶渊之盟”。对于国家尊严来说,这算得上一个耻辱。宋真宗每每念及此事,都会闷闷不乐。毕竟贵为一国之君,屈居人下,换作任何人都会觉得不舒服。

宋真宗继位十年以来,国家形势一片大好,全国人口比之前多增五十五万户。财税收入增加三百四十六万贯。与五代相比,简直可以说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可是澶渊之盟,如同悬梁之剑,时时刻刻提醒着宋真宗丧权之辱。皇帝的忧虑,也是臣子的忧虑,所以,这时候右丞相王钦若提了一条建议。王钦若的建议,第一个是大动兵戈,和辽国决一死战,将辽国踩在脚下。但是这条建议,宋真宗并不采纳,他说:“河朔生灵,始得休息,朕又何忍复驱于死地?”

这就是皇帝的聪明之处,能把对自己不利的情况,说得天花乱坠。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宋真宗即使真和辽国交战,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好处。所以,他退而求其次,以自己体恤士兵百姓为由,给自己找台阶下。

他进而又问王钦若:“爱卿有没有更好的法子?”王钦若一想,主战不行,宋真宗的政治野心又想达到,那只有封禅泰山了。对外彰显大宋仁爱,对内则显示皇帝威武。可是又有了一个难题,历来想要封禅泰山,要达到三个条件:其一,建立大一统王朝;其二,在位期间政绩卓著,国富民强;其三,必须天降祥瑞。

前两条,宋真宗勉强达到,可是第三条天降祥瑞,别说是他统治时期,就是宋朝建立到现在,也没有降临过一次。所以这一点难住了宋真宗。王钦若知道皇帝所想,历来天降祥瑞这样的事,少有天力,多是人为,这话说到了宋真宗心坎上。于是,君臣二人开始“密谋”如何完美地制造一次祥瑞降临。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计划遭到了左丞相王旦的反对。他认为宋真宗不宜劳民伤财,而获得自己的虚名。为了安抚王旦,宋真宗开历史先河:向自己的丞相行贿。以一坛珍珠代替美酒,偷梁换柱,王旦勉强同意了这件事。

没人反对之后,计划就开始实行。而且,这时天公作美,降下瑞雪。第二年春节刚过,宋真宗诏令群臣,说自己在似睡非睡之间,看到一个金色神人。那神人对自己说让他马上建立道场,来年一月,上天会降天书。

侍卫们四处搜寻,果然在承天门屋南角,发现了一个黄色包裹。群臣议论纷纷。于是,在宋真宗的带领下,君臣来到承天门,看到屋角处有一个包裹。取下之后,发现里面写着:“赵受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左右丞相对视一眼,知道这是皇帝的计划,于是带头下拜。一时之间,所有大臣都认为神灵显圣,大呼万岁。

有了这些铺垫,宋真宗终于封禅成功。天书出现时间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到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宋就被金朝灭了,前后历时才一百一十九年。如果宋真宗地下有知,可能也会说:“金色神人欺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