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中小微物流企业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一场疫情,对于武汉这个重灾区似乎已经慢慢接近尾声,整个武汉市疫情的区域图已经由最初的红色高风险区域变成了绿色的低风险区域,但是由于疫情影响,几乎所有的还是在积极响应疫情之下的管控要求,该戴口罩的戴口罩,该不聚集的就不聚集,尽可能的保护好自己,也为身边其它的人负责,为社会负责。

然而,疫情过后留下的重创和尴尬处境还有多少呢?那些小微物流企业又面临了哪些局面呢?

大多数的厂家都面临着这种尴尬,从供应链的角度而言,物流何尝不是面临一种困境了呢?尤其是那些以小微企业的货物为主的一些小微个体专线等等,其实都是在遭受着沉重的打击和压力,未来的路更是漫漫而又坎坷。

除了对待病毒的态度,城市的复工复产后企业管理也是一直做好防护措施,坚持做消杀工作,几乎所有的企业从业人员依旧是带着口在工作,而在各个办公室里基本上都备有消毒酒精,洗手液和消杀用品84等等,但是却始终改变不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备受影响。

而偶遇一物流老板现在货量如何,他说基本上每天勉强发一车,还戏谑说也“要那么钱干嘛?有钱也没有地方花”“,后来才得知部分区域的商场都还没有开放。

可想而知,这场疫情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创。可是这还仅仅只是后遗症的开始。由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太久,有部分厂家因为湖北的物流受阻等原因直接转向广东,浙江等区域供货了,加剧了小微企业的的困局。而还有一些业务出现的尴尬现状是:订单有,但是面临缺货的困境。

目前仓库里的库存已经处于彻底清仓的状态,但是由于有些产品的加工出自特殊场所,据吐槽,可能5月之后才能恢复正常。可是在还有半个月的时间里又变成了一种面临断货的煎熬。这种困局下的小微企业可以说行走日益艰难。那么,各地的小微物流企业的状况如何呢?

可以说,目前敢坦言不缺货的小微企业企业少之又少,有部分专线长途专线是5天发三个17米的挂车车,还有的则是根据货量发17米,13米和9.6米的都有,一条单线一个星期能够保证发车频率在5-6车的都算是货量比较充足的专线了。而货量恢复状况如何呢?某分部去年4月1日-4月23日的数据显示,货量相差1.5万左右,也就是平均每天货量至少下滑了700元左右。

而这仅仅只是当前货量还算好,有着固定客户和业务资源的某些老品牌专线。对于那些货量还差的专线呢?结果是可想而知了。2天发一车已经不属于意外的事情。

这个月的状况如此,那么下个月是否会好点呢?很多物流老板坦言,可以说抱乐观的态度不多,因为4月初大部分的订单都属于年前积压或者是2.3月份复产企业需求的库存量等等,所以还持续了一段看似较好的势头,但是随着一些外贸订单量的减少等各种因素,5.6月份期间可能压力更大。因此,如何破局生存下去已经是专线继续面对和思考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也是有点日益艰难的味道。但是大企业又如何呢?有朋友爆料某知名国际物流企业也是在裁员,即便一手业务很多,受疫情影响,也出现客服下一线,业务经理在外面跑单,开始抢国内单的现象,小微企业的压力更是在加剧。未来,小微专线物流何去何从呢?只能说前途未卜。

本来,高速免费,油价下跌对于当前整体而言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对于运输行业更是利大于弊。然而,对于大多数专线而言却成了一种难言的痛楚。除了部分专线在被客户的强烈要求下运价有所调整外,部分专线企业为了争夺货源也直接拉起了价格战,干线价格被迫下调50元/吨的可以排队。更多的是以这些做打折,促销等口号的也是越来越多。

前有快运,后有快递。虽然都知道玩价格战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剧一部分企业的死亡,大多数专线在保持原价状态持续。但是为了求生存,也有的专线把自己的线路缩减,比如亏损的线路直接关闭或者合并等等,割腕断臂的方式保存实力。以优势区域存活。拿一句话说:今年是不求赚钱盈利,只求保本就行。

疯狂背后的危机重重,小微专线的路在何方呢?未来可期,终究需要寻求解决之道。当然,在高速免费和油价下跌上,拥有重资产的专线可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成本在那。打折还是需要有度。

除了打折,还有部分快递公司为了招揽业务玩起了打包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微专线的企业的货量产生的一定的冲击力。比如某位走江浙沪地带的专线坦言,部分货物被全国大型快运公司抢夺了,还有一部分被快递公司的快运部门打包价蚕食,货量已经少了很多。快递,快运挤压下的专线生存空间是越来越少了。

所以,再也不是仅仅只是这个月开始越来越过了,在一定时期内除了奢望产业快速复苏之外,别无他法。而武汉的小微专线物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想办法解决困境,否则更是加剧死亡之路。比如,某些省内专线已经开启了合并模式。而干线呢?是否能这样,值得思考。

未来可期,祝福受疫情影响的各地物流能够走稳走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