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如何纠正敌意型攻击

文/心一妈妈谈成长

蒙台梭利曾经讲到,教育孩子,就是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所以当孩子遇到此类的问题时,父母要教育孩子怎么样做,告诉他一些小妙招,来躲避被别的孩子欺负。 让孩子长大后,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机会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如果孩子此时再受到欺负,父母可能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案例

邻居家的小胖今年4岁,是一个非常霸道的男孩,只要自己看中的玩具,常常会从别的小伙伴手里抢过来。

因为他长得比较壮,所以跟小胖一起玩的小伙伴都被抢了玩具,也不敢做出什么反抗活动,从而导致小胖变得更加得意忘形------

之前的时候,我们小区有孩子的家长,告诉自己的宝宝要远离小胖,防止自己孩子受欺负,没有想到那天还是有个叫强强的宝宝遭到欺负了。

那天强强妈妈带他在小区里玩,强强带了一个新买的玩具,妈妈就直到物业办公室去跟物业说一件事,没想到没过一会儿便听见了强强的哭泣声。

原来,小胖也看中了这个玩具,一把抢过去玩,然后强强不肯,两个人便吵起来,结果小胖一脚就把强强踢到地下,小宝瞬间大哭起来。

看见了强强坐在地下的局面,强强妈妈先是观察了孩子的身体,发现没什么异常,接着就开始批评指责小胖。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一、用心和孩子沟通交流

看见孩子在小区里被小伙伴抢走了玩具,蹲下来问孩子:“今天在小区里开心吗?玩了什么?”不是随口一问,更需要父母开启“侦探”模式,除了留意孩子是否有皮外伤,还要留意孩子是否有些反常。

很多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并不会一回家就告诉父母,这时往往需要父母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诉说。

一定要重视孩子的一言一行,去探寻背后的缘由。会讲话不等于会沟通,大人往往更需要学习。

当孩子对自己倾诉了,别忘记对孩子的倾诉进行鼓励,告诉他/她,爸爸妈妈非常在意他/她的感受,会帮助他/她。

二、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情绪的变化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大人们总觉得,孩子哪来的复杂情绪。

但孩子比大人更敏感,尤其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话语。当发现孩子情绪反常时,父母对孩子情绪的理解,是保护孩子的基础。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三、信任自己的孩子

有的孩子在外受到欺负,回家跟父母诉说,得到的回应却是——“为什么人家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呢?”或者“肯定是你淘气别人才欺负你!

这样的冷漠和不信任,会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开,深深地伤害孩子的心。

父母本该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和最后的防线,而这样的后盾和防线却最容易被不信任击破。以后没有人欺负孩子了?是孩子不愿意再告诉父母了。

四、不要压倒孩子

当孩子回家寻求帮助时,父母如果用冷漠来对待受欺负的孩子,会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这会让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更严重的后果是,以后出现更大的危险时,也不再向父母求助。

“不要娇气,哭什么哭!”“你自己想办法,为什么别人总欺负你!”“一有事就回家哭,真没出息!”这些负面的批评和评价,对孩子而言,就是冷暴力。冷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美国心理学家威拉德.W.哈特普曾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两种,即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工具性攻击常在年龄小的儿童身上出现,表现为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这种攻击性行为会随着孩子的长大慢慢消失。

如何纠正敌意型攻击

1、积极正面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间或与亲戚、朋友有了矛盾,一定要注意处理方式。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或大声争论。特别是爱争吵、打架的父母,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争执,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避免孩子接触里影暴力环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尽可能避免孩子接触暴力环境,如看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或玩暴力血腥的电脑游戏等。

父母要尽可能帮孩子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或其他电视节目。

3、教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

幼儿时期的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从三四岁开始,孩子才有分享、合作等意识。

所以父母要适时对孩子的分享精神、合作精神进行引导,让孩子懂得谦让,体验给予、分享的快乐。

4、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忽视。

良好的语言氛围是宝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爸爸妈妈平时要多用平和温柔的语言和宝宝交流,尽量为他提供语言表达和申辩的机会。

多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要求,鼓励宝宝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让宝宝体会到用语言表达的效果和乐趣。

5、增强孩子的同理心

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来说,家长可以适时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家长要告诉他,用力打小朋友,小朋友会很疼的,就像你自己不小心摔倒或撞到桌子上那样疼。

6、巧用“爱抚效应”

心理学上有“爱抚效应”,是指爱抚产生的感觉,可以让人神经系统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缓解紧张,改善人的不良情绪。

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而生气或与小朋友发生争执而暴躁不安时,父母可以借用爱抚效应,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或者抱抱孩子,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的不良情绪。而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就不会再打人了。

我是心一的妈妈,愿意把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故事与大家分享,喜欢请关注心一妈妈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