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中的欧盟可能采取应对策略分析

2018年6月欧盟与美国的贸易战尚未平息,美国又对欧盟开始新一轮的惩罚性关税,可以预见,欧盟与美国间的贸易战将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两者贸易长期斗争的局面不会改变,因为这是美元与欧元的地位之争,也是全球领导权之争,胜负绝非一日之功。在这场贸易战中,欧盟如何从中国古代的斗争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呢?三十六计的远交近攻、暗渡陈仓和釜底抽薪或许能给欧盟决策者提供一些启迪。

1. 远交近攻

贸易战中,美国政府依据“美国优先”的政策纲领,在全球范围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对象进行制裁,不对是否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加以区分对待。但多年来的贸易逆差是美国自身经济结构导致的,美国生产少而消费多;能供应全球的产品少,而需要从全球进口的物品多。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战的对象不仅有欧盟,还有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美国传统盟友。

远交近攻的贸易战应对策略就是针对美国贸易制裁时,一方面增加美国优势产品的关税,让美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价格提升,另一方面,与其它被美国制裁的国家结盟,对其他国家同类型的产品降低关税,进而降低其在市场上的价格,在一升一降中,拉开美国产品与其它同类型产品的价格差,最终完全扼杀美国产品在所有被制裁国家的市场份额。

举例来说,对于美国出口欧盟的汽车产品加征20%的关税,同时对从日本进口的汽车降低10%的关税,一增一减中,美国与日本进口汽车的价格将在欧盟市场产生30%差额,长此以往,美国进口汽车将完全失去欧盟市场;以此类推,该策略可以在被美国制裁的其他国家采用,美国产品一样会失去市场。

2.暗渡陈仓

贸易战以来,习惯于在美国销售的欧盟各类制造业,不得不面临美国市场萎缩的恶果。而且美国利用各种手段,来限制欧盟企业进出口,进一步打压欧盟制造业。

暗渡陈仓的贸易战应对策略就是针对美国贸易制裁时,一方面,我们进行研发替代产品,降低美国贸易战给欧洲企业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欧洲制造企业趁机到过去未曾深耕的市场开拓,比如东盟、非洲、中亚和南美洲等。通过将原服务美国的产能转移到服务于这些新开拓市场,赢得更广阔的空间,挤占美国产品在这些区域的市场份额。将贸易战转化成一种外在动力,让企业家在外因作用下,再次开拓,使欧洲企业的全球化水平推向新的高潮。美国制裁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领域与美国抗衡的能力,更是在全球市场中,欧盟凭借产品的质优价廉,对美国全球出口贸易市场的抢夺。

举例来说,欧盟针对美国具有一定优势的芯片产品,对内,采取技术扶持加速龙头企业在芯片领域研发、对外针对芯片出口进行高额补贴等措施,促使欧盟已经量产的芯片、正在研发的芯片大量出口东盟、非洲、中亚等国;同时,出台欧盟内部企业采购欧盟内生产芯片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以战养战,欧盟内市场自产芯片替代美国产品、欧盟外市场市场加强在芯片领域的抢夺、实现芯片产品弯道超车,假以时日,现阶段美国相对优势的芯片产品领域,欧盟企业必定可以快速超越,助力欧盟与美国的贸易战,夯实欧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和市场份额。

3. 釜底抽薪

在欧盟与美国的贸易战中,美国之所以可以不顾WTO的相关规则,以“美国优先”的国内政策在全球贸易中四处出击,核心问题是美国拥有美元霸权和在美国周围有一批亦步亦趋的美国小弟,在贸易战中总与美国沆瀣一气,给贸易战的另一方带来压力。在国际贸易多用美元结算的大环境下,与美国进行贸易战的国家与美国相比总处于信息劣势,美国可以借助于清算系统,评估采取的贸易战措施产生的效果,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釜底抽薪的贸易战应对策略就是针对美国贸易制裁时,降低美元在贸易过程中的影响,降低贸易战对战的信息优势。

​举例来说,贸易战时,一方面,欧盟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多采用非美元形式的结算,建立基于欧元的新的结算系统,绕开美国的清算系统,让美国从中获得的信息优势降低;另一方面,针对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而带来的船大难掉头的劣势,可以适当降低对美元的汇率,对冲美国增加关税带来的产品价格上升。

总之,在贸易战中,欧盟可以应对的策略还有很多:可以强力推进与美国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让美国在贸易战的时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或者难以区分敌我;也可以组成局部产品或原材料联合体,共同对美国需要的产品或者原材料提价,对冲贸易战中其它方面的损失。

中国五千年的斗争艺术绝不比西方的博弈论逊色,关键是在贸易战中,欧盟可以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策略,沉着应对,以战止战、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