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背馍记》


我 读 《 背 馍 记 》

•郝维正


鼠年一喜!承蒙厚爱,今天收到了咸阳驰风轩主、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的赠书:《背馍记》。说起来,我同马腾驰先生至今未曾谋面,但先生的散文我喜欢有加,一如先生的为人。真心话:我视先生亦师亦友。

每日清早忙忙碌碌中,在微信里读先生的文字,自然而又醇厚,如饮甘露,洗礼人的灵魂,让人有所思,有所悟,欲罢不能。说起来还是背馍结的缘。同先生比,我算“晚生”,也就是说比先生背馍晚几年,但先生关于背馍以及在礼泉农村所经历和遭遇过的事情我都深有体会,有的甚至刻骨铭心。

读先生的《背馍》《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姨亲》《焦坪矿》《王家河》等,我想,我是懂先生的。古人云,吾手书吾心,文如其人,何以见得?有四条原由:一是有善良的心底,胸怀悲悯情怀。二是热恋故土,珍视乡情不忘根。三是不忘本,心里装着受恓惶的底层可怜人。四是博学多识 ,正直坦荡,风格情操使然。


先生的散文纯净朴素,不矫情,不做作,写得扎实而又灵动,深沉而又多情,如同一位邻家大哥点着一根烟在聊着往事,娓娓道来 ,没有一点显摆和虚情,多的是岁月风霜之后的积淀和成熟。又如一位饱经岁月磨砺而又充满激情和力量的睿智者,没有一丝懈怠和落寞,多了几分禅意和哲理,那经历过的苦难和折磨,连同曾经的怨恨和难畅,自然而又超然,已经化为先生关于人生的真情吟唱。

当传统农耕文化快速消解,文化根基越来越迷离,越来越凋零时,《背馍记》以其敞亮的胸怀,精致的文字,细腻的情感,逼真的描写,从我们在故土上生活的曾经的岁月中,打捞出一个个滚烫如火或冰凉如水的日子,捡拾、搜寻我们这一代人遗落在故乡大地上的情感和碎片化的记忆,用细密机巧的针脚缝补出了生命和历史的过往,安妥和救赎无数远离故土曾经背过馍的人,还有那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游荡的灵魂,此时,《背馍记》给了他们丝丝温暖,让他们有所思有所忆。

我学校毕业后在铜川北关工作生活了13年。总结这一段经历,我经常戏说,中国革命在延安孕育了十三年,夺取了全国胜利,我在铜川北关生活了13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娶了个媳妇生了个娃,现在依然还在铜川新区不温不火地过活着。

先生也在铜川北关与王家河工作生活了13年,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人生的好多经历都在铜川度过,对铜川,有太多的情、太深的意。永远不会忘记铜川,不会忘记王家河曾经的家!同先生一样,我也爱铜川,尽管也有过失落和惆怅,也有过泪水和委屈,但是铜川是我的家,我只有一个铜川!在这一点上,我和先生是相通的,爱铜川,爱家乡……

咀嚼了背馍日子太多的苦,让人倍加珍惜今天的甜。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我们真切需要的是关于生命的觉醒和开悟。这一点,先生无疑做到了!

期待先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


2020年4月20日于铜川新区


作者简介:郝维正,男,1972年11月6日出生,陕西耀州人,大学文化,林业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铜川市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主任。工作之余有散文、诗歌等二十余万字在中国媒体新闻网、东南文艺、一瓣书香、铜川日报等中省市媒体上发表,是铜川市作协会员、铜川市林学会员、铜川市政协特邀文史员,铜川日报社特邀撰稿人。


快递‖《背馍记》作者马腾驰签名本开始快递寄书

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全书36万字,由“心有沉香,何惧浮世”、“釆一缕阳光,温暖红尘过往”与“给心留一片宁静的地方”等六辑组成。

散文集《背馍记》,精选了包括作者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名篇《背馍》在内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说:“腾驰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写就,饱含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

“腾驰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书写的乡土题材作品,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


注:《背馍记》由作者签名,每本快递包邮58元。需者请加作者微信:mtc13709103038。或长按下边微信二维码,添加微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