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鸡淘汰,减少存栏,成就别人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结果节日效应完全丧失,河南,山东等产区鸡蛋行情继续保持着下滑的态势,均价仅仅在2.6-2.7元/斤。不升反降的行情,让我们摸不着北,看来养鸡的我们要勒紧裤腰带过年了。

什么样的养鸡人把握住了节点赚了钱?


关于鸡蛋行情,爱禽社关注蛋鸡养殖行业多年,行情跌宕起伏,过山车式的行情可以说是常态。总结的教训只有一个,我们的养殖大众永远是在跟风。


我们说说去年的行情,在淘汰鸡10元一斤的时候,鸡蛋价格也能维持在4元以上的行情,可以说是天赐良机。绝大多数保守的蛋鸡养殖朋友,都是顺势而为,到了该淘汰的日龄就淘汰,鸡蛋行情多高多低不考虑,不会因为市场的原因压栏,或者补栏,养鸡就是养鸡,因为后市的行情无法判断。


另外又一波,就是在淘汰鸡10元一斤的时候果断淘了,哪怕蛋鸡是在300日龄的高峰也在所不惜。后来,事实证明,那时候淘汰蛋鸡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后来无论是淘汰鸡行情还是鸡蛋行情都是每况愈下,特别是维持到年后的,肠子都悔青了。


好,提前淘汰的是聪明的,可是再次补栏就没那么好了。凡是在去年秋天高位淘汰的,接下来继续补栏的,都又是在鸡苗和青年鸡的最高位入了场。换句话说,你的鸡是卖了好价钱,但你重新上鸡,却是高成本的情况下开始的。到后来,行情低落以后,其实也没有赚下很多钱,你以为你很聪明,但却不是最聪明的。


最聪明的人有吗?有。这波人可以说是精打细算了,摸透了鸡蛋行情规律,他们同样是在去年高位淘汰了鸡,但至今笼里还是空着,等待着鸡苗低位进场。他们准备休整大半年,然后去远方游山玩水,养鸡一辈子了,却从来没有踏出鸡场半步,是该休息一下了。



如何才能保持鸡蛋行情稳定,大家共同赚钱?


这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没有答案的问题。历年的行情大概是这样的,鸡蛋价格高了,养鸡的人,补栏的人就多了,鸡蛋也就多了,鸡蛋价格随之也就落了。等落到一定程度,熬得大家都赔钱了,一些人开始陆续出场,鸡蛋存栏开始减少,鸡蛋价格随后又开始飙升。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能控制住市场波动吗?绝对不能。


因为如果真想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养鸡群体统一起来,不再让外人进场。比如,行业只有100家养鸡的,前半年一半养殖户歇业(或干点别的),让另一半赚钱。后边年,另一半养殖户歇业,让前半年的养殖户赚钱。道理就是这么鸡蛋,但是估计无法统一,我们也只有听天由命。